首页 理论教育 诗意校园写春秋

诗意校园写春秋

时间:2022-02-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而在阳泉矿区东四尺小学,对这首诗的意境另有一番新解。就是在这样的教育环境和氛围中,东四尺小学在全省基础教育领域风姿绰约。既要考虑学生、学校的发展,更要考虑教师的成长和幸福,给予教师物质的、精神的关怀和关爱,提供令人羡慕的待遇,让教师们感受到在东四尺小学从教是心情舒畅和自豪的。

诗意校园写春秋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

这是诗人马致远笔下的《秋思》。

而在阳泉矿区东四尺小学,对这首诗的意境另有一番新解。学校的教学楼后是退休工人开种的小块地,老人们为防止有人偷盗他们的劳动成果,把大树的虬曲枯枝插在地边上,地旁的老树落满乌鸦、麻雀、布谷等自然生长的野鸟。学校周围是棚户区,居民自建的简易小桥下,流着发臭的浑水,通往学校的路没有通车,晴天是“扬灰路”,雨天是“水泥路”。这就是教师们上下班的必经之地和必由之路。

东四尺小学坐落于狮脑山脚下,是为了解决20世纪80年代大量的矿工子女迁户“有学上”而修建。学生来自真正的一线矿工家庭和“低保户”,他们中独生子女的很少,不到学生总数的三分之一,他们的父母是双职工的也很少。就是在这样的教育环境和氛围中,东四尺小学在全省基础教育领域风姿绰约。

学校先后被评为山西省现代教育技术先进学校、山西省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先进学校、山西省首批校本研修示范学校和阳泉市文明学校、阳泉市科技示范学校等;教师刘燕文、王素芳、谷风利、马风云、刘江梅、连张燕、毕丽霞等教师被评为省、市学科带头人、教学骨干和教学能手,秦宝金、高晓霞被评为山西省优秀班主任。

整个校园书香弥漫,读书成为教师的一种习惯,写作逐步成为师生的生活方式,教师都在博客上“诗意地栖居”,教师的教育叙事在市级以上报刊发表20多篇;学生生习作汇集为2期《窗口》,在市级以上报纸发表20余篇,张弛同学被评为山西省“十佳少先队员”,张弛和郝丽芳被评为山西省“三好学生”。

学校整体改革思路和教育科研成果在《中国教育报》、《现代校长》《教育文摘周报》等国家教育专业刊物发表,校本教研形成特色,学校校本研修经验在全国专题会议交流,并于2006年3月成功举办阳泉市校本教研现场会。

坚守希望

2004年8月,我由“官龄”6年的学校党支部书记改任学校校长,重任在肩。尽管我们的教育环境和自然条件不容乐观,但我们不能悲观,路总得有人去闯,要在困境中坚守,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只要我们心中充满希望,就会有更加灿烂的明天。

教育,是充满希望的事业。曾几何时,由于学校地处偏僻,条件艰苦,对教师缺乏基本的吸引力,一些有门路的教师是“一江春水向东流”,留在我校长期任教的可以说都是“平民教师”,并不是说留下的教师就不是好教师,但他们缺乏自信,总觉得比起在好学校任职的同学来是低人一等。刨树刨根,留人留心。经过深思熟虑和整体规划,我响亮提出了“学生受益,家长满意,社会认可,同行羡慕”的办学目标,以此来激励教师,鼓舞士气。

学生受益。教育的本质是育人,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尤其小学阶段是人成长的黄金时期,将为人的一生奠定基础。我们必须以对学生的一辈子负责的态度,捧爱如沙,爱生如子,打亮学生人生的底色,包括做人的底子、传统文化的底子、行为习惯的底子和基础知识的底子。让他们在这里学习到终身受益的东西,从这里走向成功,改变他们的生活和命运。如良好的生活、学习、行为习惯、创新的思维、优秀的道德品质和人文素养,这些都需要在小学阶段扎实奠定,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生存。

家长满意。望子成龙是每一个家长的心愿,“可怜天下父母心”是人之常情,每一个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就对我们寄予无限重托和期望,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享受到优质的教育,我们的功过是非家长是有发言权的。随着家长的素质提高,他们的满意度就是对我们工作的检验,一定要树立学校和教师在家长中的良好形象,真正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让孩子对“第一所学校”和“第一任教师”满意,让其成为学生和家长共同成长的伙伴。

社会认可。教育事业是社会公益事业,是涉及千家万户,联结社会各方的事业。办教育就要遵循教育规律,创造性办学,跨越式发展,树立学校品牌,沉淀学校文化,培育学校特色,争取最大的社会效益和办学效益,把学校日益办成本地区一所有吸引力的学校,让人民满意,政府放心,“酒好不怕巷子深”,“花香自有蝴蝶来”。

同行羡慕。对教师来说,修养是教育的载体,境界是教育的起点,人格是教育的风帆。从事教育是一项很危险而又很神圣的良心工作,我们在要求教师无私奉献的同时,要把教师当人看,关注教师作为现代人的各种需求。既要考虑学生、学校的发展,更要考虑教师的成长和幸福,给予教师物质的、精神的关怀和关爱,提供令人羡慕的待遇,让教师们感受到在东四尺小学从教是心情舒畅和自豪的。

教师最大的需求就是职业的认同和自我价值的实现。学校“跳起来才能够得着”的目标,以磁铁般的吸引力凝聚着教师,也激活了教师。我们的教师远离繁华闹市,远离灯红酒绿,但他们不缺的是淡定从容,不缺的是对教育事业的忠诚和对学生的一片深情。教师们迎日出而来,送晚霞而归,上下学都要结伴而行,是为了避开野狗的惊现,也是为了防备坏人的骚扰,尤其是居住在蔡洼的老师们,每日行走在弯弯曲曲坑坑洼洼的山路上。路边野草婆娑,山花摇曳,教师们穿行期间或谈论着学生,或讨论着教学,或哼唱着歌曲,一道小山坡、一段蜿蜒路、一束野菊花、几片红枫叶都是他们的教育资源,在小路上书写着自己的教育篇章。冬天太阳落山早,我们给教师每人发了一个可以充电的手电筒,教师们视为珍宝,每天都鼓鼓囊囊随身而带,放学后星星点点,忽明忽暗,前呼后应,手中还拉扯着自己刚上学的孩子,其乐也融融。

我们撑起了教师的肩膀,也撑起了教师的尊严,教师不再跪着教书,理直气壮地做人,诗意地栖居在专业成长的道路上。教师们宁静致远,洁身自好,坚守着这方充满希望的土地,坚守着为师者的道德底线,以自己先进的教育理念、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坚实的业务基础为生命默默奠基。

追寻诗意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使教师感到工作的乐趣,就是使他们投入到教学研究之中。否则,总觉得自己生活得太苦太累,别人欠自己的太多,甚至一切都是丑陋的而不是美丽的。我们每个教师不可能都成为诗人,但无论工作、学习还是生活中不能缺少诗意。教育是最需要激情和诗意的,尤其是实施新课程以来,我们以“起步迟而不能起点低”的豪情,提出要追寻充满诗意的校园,着力打造书香校园、质量校园、信息校园、和谐校园。

(一)书香校园

学校应该成为书籍的王国和产生思想的地方,任何变革源于思想,思想来自学习。追求诗意的教育生活,就要积极创建学习型学校,营造浓厚的读书学习的氛围,激发广大教师以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高度责任感和事业心,为学生的生命奠基,为学校的发展出力,为自己的专业发展尽心,最是书香能致远。

首先,学校领导要成为学习的楷模,严谨治学,精益求精。我们看到的领导形象应该是勤学多思,管理有方,开拓有力,而不是手忙脚乱地忙于事务,要有“板凳坐得十年冷”的精神,除去浮躁,甘心清苦。要向学习要思路、要策略、出经验、出成果,要深入教学、教研,注重过程管理和宏观把握。学校领导一年深入课堂听课兼课达100多节,我在几本听课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录着教师课堂的原生态,在课堂上捕捉鲜活而有价值的东西,搜集提炼精彩案例,与教师共同切磋琢磨教学细节,写成教育故事,仅2005年在《中国教育报》就发表12篇。

其次,要引导教师从容读书,夯实教师文化底蕴。教师成长是需要时间和空间的,厚积才可薄发,我鼓励教师阅读经典,直抵名家,定期向教师、班主任、管理人员分类推荐阅读书目,列出读书计划,举办教师读书交流会或读书沙龙。引导教师从根本上汲取孔子、苏霍姆林斯基、陶行知、魏书生窦桂梅等教育大家的思想精华,鼓励教师学以致用,著书立说,给予大张旗鼓的奖励,教师们在报纸杂志上发表文章20多篇,学校编印了《美丽的校本研修》一书。学校还印发《学习快报》,为教师提供最新的专业信息,想方设法为教师提供研修的时间和空间,搭建起教师发展的宽广平台,这好比在树林里给足水分和阳光,自然会生长出蘑菇。

再次,让读书成为习惯,让学生享有终身受用的财富。语文教师首先要点亮学生阅读的心灯,积极转变教育思想,认真学习收集相关理论,掌握指导学生阅读的方法,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汇集学生阅读的成果,在大量阅读中与学生一起成长。学校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保证阅读时间,教给阅读方法。学校倡导学生“晨读午练夜修”的生活方式,即早晨读书半小时,中午练字10分钟,每晚写一篇修身日记。每年定期举办校园读书节,交流学生习作,评选“小小作家”,学生作品汇编为《窗口》两辑,在2006年《阳泉晚报》举办的学生作文大赛中,我校学生季书田的习作《牛皮癌的烦恼》成为四个一等奖之一,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让读书成为学生的习惯。

(二)质量校园

学校始终要把提高教育质量作为头等大事来抓。质量是教育的生命线,是学校的生命线,也是教师的生命线。“不为分数,赢得分数”这是素质教育的自然结果和必然产物。为此,我们不断提升教师的境界、情操、知识和敬业精神。引导教师注重实践,注重积累,边实践边感悟,切实把握素质教育精髓,把教书和育人有机结合起来。只有习惯优秀才是真正的优秀,加强学生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大爱无痕,教师要捧爱如沙,爱生如子,做到“目中有人,心中有爱,手中有法,脚下有路”,把爱写进学生的生命,以爱的春风扬起学生成功的人生之帆。数学教师崔海变既是六(1)班的教师,又是妈妈,他的儿子也在这个班就读,她把对儿子的爱扩大,延伸到每个学生。班主任李冬梅发现自己班的笤帚没了,自己掏钱让学生买回来使用。

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高低,取决于教师素质的高低。我们注重对教师素质的全面培养提高,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引导教师真诚呵护每一个学生,精心准备每一节课,甚至用一辈子的时间准备每一节课,在课堂教学中贯彻落实新课程“三维”目标,确实把握“新、实、活”的原则,举办“名师引路课”和“群星璀璨课”,引领教师自主创新,不拘一格。在教学工作中我们牢固树立“强基固本,提高能力”的思想,做到“保底促中拔尖”,咬定青山不放松。为引领教师专业成长,我们积极开展扎实的校本教研,以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为基本形式,探讨教师群体智慧成长的途径,营造科学、民主、开放的教研文化,把我校建设成学习型组织,使学校成为学习共同体。2005年我校被评为山西省首批校本研修示范学校和山西省新课程改革先进学校,2006年3月,阳泉市校本教研建设现场会在我校召开,我做了典型经验介绍。

适应课改需求,不断创新学校管理。学校总的管理思想是实施民主化、科学化的以人为本的文化管理,实施“有质的、优质的”管理。管理因人因事因时而变,要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管理质量,全面实施文化管理,把制度管理、严格要求和感情管理结合起来。我亲笔起草编印了《文化管理手册》、《学校章程》,做到人人有责,人人负责,压力层层传递,把管理做精做细做到位,讲求策略,注重细节,过程不容疏漏。中层管理人员和行政人员的第一身份是教师,作为学校操作层面,担负着主要的管理、服务职能。要能从低效率的事务工作中跳出来,要带主课、搞教研,增强责任意识,做好分管工作和配合工作,“只有分管的工作,没有不管的工作”,守土有责,种好自己的责任田。

(三)信息校园

置身信息社会,我们今天不生活在未来,明天就生活在过去。面对教育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学校加强教育手段和教育资源信息化建设,抢占信息技术教育的制高点。我校作为山西省现代教育技术先进学校,积极承担省级、国家级教研课题。学校开通了校园网,推行电子校务,教师全部拥有个人电子邮箱和个人博客,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要建立专题网站。学校建起团队博客“泉眼无声”,让Blog改变着教师的行走方式,每个教师都坚持写自己的教育日志,人人关注博客最新发展,个个争创博客明星。学校定期评选优秀博客,逐步达到每天在博客写点东西,互动回复,共同提高,专业成长,激励教师坚持写随感、反思、叙事、案例等,养成在博客上诗意地栖居,诗意地生活,教师们写网络日志3520多篇,被中国教育人博客网评出精品博客30篇,有的教师博客的点击率达5万人次。

(四)和谐校园

和谐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要关注每个学生的和谐发展。建设和谐校园,首先要注重学校人际的和谐、课程设置的和谐以及培养目标的和谐。在领导班子中,倡导合作商量的办事原则,尊敬每一位领导,善待每一位同志。其次,学校教育不可能独自承担学生成长的全部责任,家庭和社会等环境因素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成长。要提高家长教养水平,举办形式创新的因年级而异的家长会,为开好家长会,要求教师提前“备课”,学校审查,改善社区教育环境。切实强化以人为本思想,关心教职工生活,学校既要做锦上添花的事情,更要做雪中送炭的事情,引导教师“享受教育,幸福生活”,坚持做到“每天锻炼一小时,幸福生活一辈子”,不断创新文体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凝聚人心,鼓舞士气。

打造和谐校园,要增强学校活动的文化含量和文化吸引力,既要吸引教师,又要吸引学生。文化是一种力量,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一种无形的力量。我们注重培育优秀的学校文化,以文化力激活学习力和教学力,构建提升课程文化、教研文化、班级文化、教室文化、走廊文化。为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品德和良好的行为习惯,我们细化目标,分段训练,持之以恒,力求实效。要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情感体验教育,带领学生走出校园,走进自然,走向社会,把我们的教育成果和教育效益辐射到家庭和社会,打造教育的品牌效应。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高品位的校园文化主题活动,学生要丰富和充实“十星”活动的内涵,开展和丰富“七百”活动,以此统领学校德育工作。教师们要寓教于乐,把文化活动和专业成长结合起来,开展主题竞赛活动。为改善教职工办公条件,把瓦斯架设专管接入学校,修建起教工餐厅和休息室,精细管理,真诚服务;改善教工澡堂设施和管理水平;想方设法盘活人、财、物资源,对学校南院闲置教室进行改造,新修冲水厕所、大门;以民办学校的形式建起“大拇指幼儿园”,改善办学条件,为教职工谋取福利。

要加强学校环境卫生工作和综合治理工作,自己师生不受侵害,自己不去侵害别人。教师们要和谐相处,构建和睦相处的精神家园,在教师中禁止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现象;在学生中杜绝打架、偷摸、旷课等不良行为。要突出抓好稳定和校园安全工作,稳定压倒一切,要把安全管理贯穿到学校工作的全过程,要强化“责任重于泰山”的意识,强化依法治校,严格执行有关制度。

寻求突破

教育是育人的艺术,不能就教育抓教育,具体工作中更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必须有抓手,达到“好一则博”,融会贯通。我们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提出教师不能输在新课程的起跑线上,要做好校本研修这篇大文章。我们坚持“基于教师,通过教师,为了教师”的原则,深刻把握校本教研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的三要素,明确提出校长是校本研修的第一责任人,努力拓展校本研修的路子,以教师的专业发展,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校本研修就是“自己研究自己”,重在过程,贵在坚持,不能回避问题,要善于在小现象中发现真问题,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育教师智慧,让老师们在一个比较自由宽敞的平台上生长,教师应当是校本研修的主体。教师习以为常的教育实践就是很好的教育资源,教师在新课程改革的实践中最有发言权,我们只是注重在实践中提升校本研修的品质。

(一)课题研修

我校在承担山西省“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建构双主创新课堂模式”的实验和研究中,锤炼出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学生自主探究在先,教师导学讲解在后,正是顺应了新课程学习方式、教学方式的变革要求。为了确保课题研究扎实有序地开展,我校将主课题分成三个阶段课题进行实验,每个阶段课题之下附设几个子课题,每个子课题又分解为若干小问题,小问题作为每次教研活动的小话题。通过将主课题层层分解,形成了一个课题网,使课题话题化,将课题研究与日常教研活动融为一体,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在每个阶段实验前,教师把研究申报的子课题和自己的教学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凡是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新课程实验中的难题,都是我们研究的课题,这样的研究成果才有它的实用价值。这样的研修方式,使教师对课题研究的神秘感消失了,他们感到,课题研究就在我们的身边,就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之中。在《应用信息技术,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的阶段实验中,我们将此课题分解为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三个子课题,教师根据自己的意愿,结合班级存在的实际问题,自主择题,分组实验,收到较好的效果。例如,承担“自主学习”实验组的教师提炼出“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让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学习方法指导”、“预习习惯的培养”等6个小问题,并作为教研的小话题。通过开展“如何利用评价导学”的小话题研究,我们征集评选课堂即时评价用语100条,其中分为表扬激励篇和绿色批评篇,入选山西省教育厅编印的《山西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一书。

(二)课例研修

课堂是课程实施的主战场,在校本研修中我们将重心指向课堂教学,将课程理念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坚定不移地推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特别要求教师要实践新课程生活性、发展性、生命性的“三性”理念,使课堂教学充满“三味”,即:趣味、韵味和情味,真正为学生的成长奠基。

新课程的实践离不开日常教学,因此,我校开展了“三课一条龙”的课例研究,举办“每周小组共研一课”、“学期共研课赛讲”等课例教研活动。“每周小组共研一课”是根据每周校本教研的小话题进行的课例研究。此活动紧随本周小话题的研究进行,由小组成员集体参与备课,及时将教师在话题研究中提炼出的各种方法,操作运用于课堂教学中,一人执教,全组听课,课后再次组织教研,这样就使案例教研活动真正实现了每课突破一个重点,每课一个研究焦点,通过共研和互听,解决问题,形成“执教者个人反思+参与式评课”的模式。“学期共研课赛讲”创造性地采用了“课前小组共研,课后大组评议”,“以组竞赛、以组评奖”的方法。全校教师分三轮参加“共研课赛讲”,教师的梯次不同,三轮课的课型也不相同,让每个教师都“跳起来摘桃子”,教师们对不同的课型都进行集体教研,进行自评和互评,找见自己的“最近发展区”。这一举措促进了教师间的合作与交流,我们欣喜地看到,在教研组长的带领下,全体教师积极研讨,共同设计,交流互动,互通有无,即使不是教研时间,组内也充满了浓浓的研究氛围,办公室里说闲话的少了,探讨教学策略的多了;自视清高的少了,切磋反思的多了;封闭冷漠的少了,热情交流的多了,不断有智慧的碰撞和教学策略的生成,教师们真正体验到源自心底的快乐和酣畅,做到了脑资源共享,我们已积累《小组共研课精品教案》200篇。

(三)课程研修

在新课程实验中,教师不仅是课程的执行者,也是课程的研究者、开发者。因此,我校把校本课程的研究与开发作为校本教研的又一重要内容。在课程式教研中,我校成立了校本课程开发委员会,分析学校与社区的课程资源,了解教师的特长和学生的需求,确定开发的内容和范围,拟定了《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方案》,同时,我们搞好校本课程开发前的培训工作,使“为了学校、在学校中、基于学校”的校本课程理念深入人心,体现于实践。我校已开发出《桃河》、《生命与健康》、《阳泉知多少》、《书品即人品》、《武术》、《竖笛》、《民间俗语集》、《生活中的数学》、《快乐识字大本营》等十几门校本课程。教师研究、开发校本教材的过程,就是研修一体,自我提高和成长的过程。

(四)反思研修

成长不能没有实践,更离不开反思。我们在组织教师深入学习课程标准,认真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对新旧教材的异同进行了辨析,并以新的理念、新的视角来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组织、教学方式和教学过程,在认真思考的基础上,寻找出有悖于新课程理念的教学行为,结合其中症结制定出了相应的整改措施。学习、反思和整改的过程成为帮助教师进一步学习、提高的过程。为了使教师在新课程实验中少走弯路,我校要求教师从日常工作做起,从自我审视开始,勤积累、多反思,把教师常态下的课堂实录进行自我诊断,反思教学行为和新课程理念的差距;还开放课堂,上邀请课,大家针对同一问题集体会诊,共同受益,强化了合作意识;要求教师每周坚持写课后反思和教学随笔,记录自己在实验中的所得、所失、所思、所悟,记录自己成长的故事,并在月末组织反思式教研,我们已编辑打印《教学反思》两集。教师通过梳理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在交流中彼此分享成功,相互汲取教训,在反思中体验着改变自己、改变课堂、改变学生的快乐!

(五)主题研修

为了培养自己的“土专家”,我们在教研员、教研组组长中进行“校本研修中的我”为主题的研修活动,围绕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发挥各自的作用,进行深入研讨,形成主导意见,促进了研修活动的开展。我们在教师中征集“在新课程背景下你最困惑的20个问题”,然后分类归纳梳理,整合成共性的主题,如:学生在课堂上如何有效合作;教师如何控制课堂的节奏;如何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实践动手能力等。每月由教学校长、教导主任、教研员进行主讲,打破学科、年级界限,解决共性的问题,与每月一次的教学例会结合起来,教师们对这样的活动非常乐于参加。

(六)读书研修

学校应该成为书籍的王国和产生思想的地方。要营造浓厚的读书学习的氛围,校级领导坚持读经典、读大家、读思想、读教师,以自己引领教师。向学习要思路、要策略、出经验、出成果,要深入教学、教研、注重过程管理和宏观把握,要记录教师课堂的原生态,在课堂上捕捉鲜活而有价值的东西,搜集提炼精彩案例,与教师共同切磋琢磨教学细节。打造书香校园,就必须引导教师从容读书,夯实教师文化底蕴。学校向教师推荐《教师必读的100本书》,要读教育专著或论著,要列出读书计划,做好读书笔记,写出心得体会,举办教师读书交流会或读书沙龙,营造浓厚的充满柔性的学习氛围。教师们且读且思,坚持写随感、反思、叙事、案例等,养成“在博客上诗意地栖居”,交流博客生活的心得体会,与学校教育博客共同成长。

(七)网络研修

我们学校自2005年5月以来,在上海黎加厚教授的博客理论指导下,在“中国教育人”博客创建了东四尺小学教育团队博客,成为阳泉市首家教育博客学校,学校的研究课题《基于Blog叙事研究,引领教师专业成长》被列为山西省“13150”工程研究课题。教师们在博客上自由发言、回复互动,在交流和争辩中辨明真理,我们在博客上建立“虚拟研修中心”,每月确定一个主题,如“教师是什么”、“什么样的课是好课”、“教师是否需要读书,需要读什么书,如何读书”、“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等,大家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博客上展开真实而自由的讨论,我校“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评论排行前十名。

培育文化

文化,就是人们的做事方式,表层是行为文化,深层是对行为起支撑作用的理想、信念和态度等等。学校可以没有高楼,但不能没有大师,不能没有自己的文化。文化,能从根本上改变一个教师,在良好的教育氛围中历练自己,磨掉一些不好的东西,涵养一些好的东西。有些从外校调入的教师不合群,不学习,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没有集体观念。自从融入我校,在一种充满柔性的学习氛围中读书、反思、写作,从而形成以探究、合作和自由对话为特征的组织文化。校长更重要的是要培育民主、开放、科学,既有专业引领又有行为跟进的教研文化。

(一)首先,要改造学校的物质环境,让学校的墙壁都说话

我们利用学校将归政府的关键年,2005年教师节在阳煤集团大力支持下,投资20万元硬化了学校的土操场,将学校百米围墙普遍增高一米,大力改善了我们的校园环境。我们在围墙上张贴小学生必背古诗词80首,制作了古诗文化墙。把教师办公楼的木头窗户更换为铝合金,对脱落的墙皮进行补抹和刮白,制作了精美的学校文化理念板面。

(二)教育叙事,引导教师从叙事走向研究

教育叙事,叙写的是教育者在学校生活、课堂教学、教育实践中曾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故事,是教师心灵成长的轨迹,是教师生命瞬间的顿悟,在平凡的教育故事中折射出不平凡的教育智慧,它往往通过小现象发现大道理,让读者从故事中体会教育是什么或应该怎样搞教育。

教育叙事,通过所叙之事,表达自己对教育的了解和感悟,具有真实性,再现场景,展开情节;具有人文性,接近生活,亲近读者;具有形象性,故事完整,细节逼真。教师在鲜活的语言和生动的故事中,自我成长着,自主发展着,这也是我们所期待的!《美丽的校本研修》一书讲述了东四尺小学教师的教育故事,期间蕴藏着绚烂的教育智慧,教师们在共享和不断的碰撞中得到专业发展。

(三)校本研修,更重要的是培育教研文化

校长作为“教师的教师”,在教研方面自然应该成为教师的楷模,能起到示范引领作用。真正重视教研工作的校长,能建立一个良性的校本教研机制,积极培育良好的教研文化。好的机制能保证人人有时间参与教研,好的文化氛围能保证教研的效果,使教研成为教师成长的需求,让教研为教师的成长插上腾飞的翅膀,而不是教师被动地完成任务和应付检查,也不是在给校长演戏。我们学校的领导班子,年人均听课在100节以上,参加教研活动的次数在20次以上,校长们与教师一同感受新课程,一起与学生成长,并屡有教研成果获奖。坚持每天拎着板凳听一节课,每周至少参加一次教研活动,要培育民主、开放、科学,既有专业引领又有行为跟进的教研文化,引导教师潜心教研,一辈子学做教师、做好教师。校长对校本教研情况、记录、状态要了如指掌,深刻把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