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春秋与春秋笔法

春秋与春秋笔法

时间:2022-01-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因为“春秋”二字是史书的别称,一旦把乱臣贼子写进“春秋”,等于是把他们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会遗臭万年的!何为“春秋笔法”?在春秋二百四十二年间,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

春秋与春秋笔法

有这样一句话:“孔子著《春秋》,乱臣贼子惧!”古人说的“贼子”不是指偷东西的人,而是指谋逆和犯上作乱以及威害国家的人,古时把偷东西叫盗。贼人或贼子多是指来犯之敌的首脑,为何乱臣贼子会惧?因为“春秋”二字是史书的别称,一旦把乱臣贼子写进“春秋”,等于是把他们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会遗臭万年的!

史书以“春秋”代称,为何不以“冬夏”代称?一年中夏热冬冷,昼夜长短不均,只有春二月和秋八月较均衡,尤其“春分”和“秋分”两个节气时令,太阳刚刚走到黄道中间的时刻,昼夜一样长,冷暖适度,称历史为“春秋”,隐喻着史家把国家执大政者及社会、政治、经济的好坏放在像“春分”和“秋分”一样公正的天平上来评说批判,绝对公正而不偏执!

何为“春秋笔法”?其实就是曲笔或隐笔,之所以说它是“微言大义”,在于一些字、词的专用性,比如《左传》中的“郑伯克段于鄢”。一个“克”字便写尽了“春秋五霸”之第一霸——郑庄公的阴谋嘴脸:对敌人打胜仗就是“克”,不是敌人就不能用“克”字。段者,即郑庄公之亲弟共叔段也,兄灭弟,竟用了一个“克”字,何故?凡读到这段历史的人,自然有疑问而会去思索的。郑庄公的丑恶便随史而传。再如《论语》之“公冶长”第五有“崔子弑齐君”句,是说齐国的大臣崔杼叛乱,杀了国君庄公,以下犯上,定性为“弑”。在春秋二百四十二年间,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孔子在《易经·系传》中说:“臣弑其君,子弑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来者,渐矣。”凡在史书中读到弑字,那就是以下犯上,谋逆而杀人了。还有“礼乐征伐自天子出”中的“伐”字,先秦是周王朝,周室为天子,诸侯为封属国,诸侯有罪,天子出兵征讨为“伐”,有惩戒和质问的性质,犹如现在的大人或师长教训晚生后辈。除了责骂一法外,当然还有责打惩罚的手段。这个大概就是“春秋笔法”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