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人才有高下,知物由学,学之乃知,不问不识。

人才有高下,知物由学,学之乃知,不问不识。

时间:2022-02-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论衡》是东汉哲学家王充用了30年心血才完成的,现存文章有85篇。该书被称为“疾虚妄古之实论,讥世俗汉之异书”。《论衡》对汉儒思想进行了尖锐而猛烈的抨击,但它并不完全否定儒学。因此,后人称《论衡》是“博通众流百家之言”的古代小百科全书。《论衡》产生在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即封建国家处于统一和强大、儒学与谶纬神学相结合,成为统治阶级的正统思想的时期。

人才有高下,知物由学,学之乃知,不问不识。

——(汉)王充《论衡·实知》  

【翻译】

人的才能有高下之分,学习才知道事物的道理,学了然后才会有智慧,不去求问就不会知道。

【链接】

《论衡》

《论衡》是东汉哲学家王充用了30年心血才完成的,现存文章有85篇(其中的《招致》仅存篇目,实存84篇)。该书被称为“疾虚妄古之实论,讥世俗汉之异书”。

《论衡》对汉儒思想进行了尖锐而猛烈的抨击,但它并不完全否定儒学。该书批判地吸取了先秦以来各家各派的思想,特别是道家黄老学派的思想,对先秦诸子百家的“天道”、“礼和法”、“鬼神与薄葬”、“命”、“性善和性恶”等,都进行了系统的评述。因此,后人称《论衡》是“博通众流百家之言”的古代小百科全书。

《论衡》产生在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即封建国家处于统一和强大、儒学与谶纬神学相结合,成为统治阶级的正统思想的时期。该书认为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不承认鬼神的存在,向孔孟的权威挑战,并确立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古代唯物主义体系,这在历史上是起了划时代的作用的。《论衡》对今后的唯物主义者、无神论者,诸如魏晋时期的哲学家杨泉、南朝宋时的思想家何承天、南朝齐梁时的无神论者范缜唐朝的刘禹锡和柳宗元、明清之际的思想家王夫之等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