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古诗中的因果与物理探索

古诗中的因果与物理探索

时间:2022-02-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这首诗揭露统治者不劳而获的不合理现实,极有感染力。也有把诗和物理结合起来隐含因果的,如拙作《夜过葛洲坝》:“船歇江闸里,客随乘水梯。升降浑无觉,浮沉亦不计。”

在拙著《理论物理学研随笔》中,我曾谈到构思物理论文与古诗创作的雷同,然言犹未尽。

其实,我喜爱古诗的另一原因是,不少诗有意地隐藏答案,以勾起读者的探索意识,而不是如大物理学家狄拉克所误解的那样“在科学上大家都尽力使人们把过去不明白的事情弄清楚,而在诗里,情况恰恰相反”。

古诗的含蓄和隐喻耐人寻味,引而不发,要让读者思而得之,由果求因。

如北宋诗人张俞的《蚕妇》诗:“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全诗没有任何一字的评论,也没有使用什么高深的联想,似乎意思很模糊。但实际上,读者从区区几个字里就可感受到诗歌的实际寓意,体会到诗人的思想感情。这首诗揭露统治者不劳而获的不合理现实,极有感染力。

也有把诗和物理结合起来隐含因果的,如拙作《夜过葛洲坝》:“船歇江闸里,客随乘水梯。升降浑无觉,浮沉亦不计。”字面上说的是人坐在船上随船升降过长江葛洲坝时,并没有如乘电梯那样的失重或超重感,而船的浮沉吃水线在上层水面、下层水面是相同的,似乎作者只是在讲物理现象,实际上不同生活经历和人生观的读者会有不同的觉悟。同类的诗还有《乐山大佛》:“毕竟乐佛气势雄,浑然一体与山同。登上盘下观光客,如来掌中孙悟空”,这首诗所含的隐喻也会引起读者对自然和人文社会的深思。

兼有物理因果和童趣的诗,我曾写过“轻袅皂液泡,欣看小童吹。孩提金色梦,曾附彩圈飞”。那皂液泡随着表面张力渐渐增大,轻袅升空,在阳光下呈现七彩,儿童的憧憬梦就附在那色彩缤纷的液泡上。那些说不清道不明的梦想是什么,会像皂液泡那样破灭吗?

这些亦文亦理的思考对于造就严肃的、有探索性的物理学家是有益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