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荡秋千与共振

荡秋千与共振

时间:2022-02-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荡秋千的游戏人人都爱玩,其实秋千就是个阻尼摆,必须定时地给它个推动力,才能补充因摩擦和空气阻力而消耗掉的能量,使之摆荡下去。线性振子不改变驱动频率,固有频率和驱动频率二者协作决定振子的振动情况。现在当然明白了,范·德·波尔是一个听到混沌而不认识的科学家,多么可惜。这样的周期性振动状态叫做共振,也叫锁频、锁相、锁模、同步。

荡秋千与共振

荡秋千的游戏人人都爱玩,其实秋千就是个阻尼摆,必须定时地给它个推动力,才能补充因摩擦和空气阻力而消耗掉的能量,使之摆荡下去。这个定时的推力叫作周期性驱动力,它的频率和秋千的固有频率相遇在一个系统中,就有个相互关系或者相互竞争的问题。世界上充满了这种既有阻尼同时又有驱动的受迫振动系统,比如,靠近悬挂的两只钟,就形成了一种相互驱动的耦合阻尼振子,它和驱动阻尼摆是等效韵。人的心脏是这种系统。其实气象也是如此,变动中的空气和水由于摩擦而阻尼,向外层空间耗散热量也是一种阻尼,而太阳光则周期性地输送能量,对空气和水的系统进行驱动。简单的阻尼摆能够产生复杂性,时而稳定时而不稳定,时而有序时而无序,时而有节奏时而无定期,时而有限时而无穷,体现一种创造过程,颇有生命的气息和意味,所以如此古老的一件简单装置,研究它的人却络绎不绝,20世纪70年代之后竟然又成了热点

线性摆或者振子与线性摆或者振子的一个最显著的区别,就是对驱动频率的响应是不同的。线性振子不改变驱动频率,固有频率和驱动频率二者协作决定振子的振动情况。非线性振子就不同了,它有变频效应,有改造频率的能力,而且变频方式也有好几种。对驱动频率ω,可以改造出各种倍频(即谐振),如:

2ω、3ω、4ω…

和分频(次谐振),如:

img97

但是产生谐振容易,产生次谐振难,只有非线性达到一定程度而且驱动频率足够高时,才有可能激发出次谐振来。其实,倍周期分岔在一定意义上可以看作是一种特殊的连续分频模式。发现分频最早的是法拉第(M.Faraday,1791—1867),他1831年在容器中作浅水波实验时发现容器以ω为频率上下振动时,水有以img98为频率的振动。后来有人用音叉做实验也发现过img99振动。在1927年,荷兰电机工程师范·德·波尔(VanderPol)用耳机聆听振荡电路中的声调(那时还没有示波器之类的仪器呢),发现了一系列的分频,当电路激励源的频率为ω时,发现电路输出有img100的频率成分,像阶梯似的依次分布,并且绘出“魔梯”图,随论文发表在《自然》杂志上,但是他当时不了解其意义。还有一次在听到规则的分频讯号外,接着又听到了不规则的他所不能解释的“噪声”,并就此“不规则的噪声”给《自然》杂志社写信。现在当然明白了,范·德·波尔是一个听到混沌而不认识的科学家,多么可惜。

驱动频率被变频之后,出现多个频率,如果其中的某个频率ω1和振子的固有频率ω2之比值是有理数的话,那么此时振子的运动是周期的,如果比值是无理数,则运动称作是准周期的。因为任何有理数都能表示成二整数之比img101的形式,而无理数不能表示成这种整数比的形式,所以,凡Ω=img102为整数比的非线性受迫振动,都是周期性的。这样的周期性振动状态叫做共振,也叫锁频、锁相、锁模、同步。

共振,大家很熟悉的是当驱动频率与固有频率相近时,即ω2≈ω1时的情况,振幅将变得很大。有的共振可造成破坏:有一次拿破仑率领法国军队入侵西班牙,部队在军官口令的统一指挥下,迈着整齐的步伐踏上一座铁链悬桥,就在将要到达对岸时,突然桥身塌毁,官兵纷纷落水;几十年后,俄国彼得堡卡坦卡河上的一个桥也发生了完全类似的事件;1905年3月2日俄国国家杜马在道利达宫召开会议,为通风开动了阁楼顶上的电扇,不料引起共振导致顶棚塌落。但不是所有共振都那么可怕,许多乐器发出的美妙音乐,正是利用了共鸣也就是共振的缘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