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原核生物转录的延长

原核生物转录的延长

时间:2022-02-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实验发现σ亚基若不脱落,RNA pol则停留在起始位置而不进入延长阶段。体外RNA合成实验也证实RNA的生成量与核心酶的加入量成正比,说明一旦转录开始后,产物量与σ亚基的量无关。RNA pol分子较大,可覆盖40bp以上的DNA片段,但转录解链范围约17bp。延长过程中,已完成转录的DNA模板解开杂化双链,与自身的编码链重新形成双链,下游则不断解开双链。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原核生物的转录,可看到羽毛状的图形。

延长过程是指起始过程完成后,σ亚基离开转录起始复合物,只剩下核心酶连同5′-pppGpN-OH-3′继续结合于DNA模板上,并持续向下游移动催化后续所有NTP聚合生成新生RNA链的过程。

实验发现σ亚基若不脱落,RNA pol则停留在起始位置而不进入延长阶段。测定原核细胞中RNA pol各亚基比例,发现σ亚基的含量比核心酶少,各亚基的比例为α∶β∶β′∶σ=4 000∶2 000∶2 000∶600。体外RNA合成实验也证实RNA的生成量与核心酶的加入量成正比,说明一旦转录开始后,产物量与σ亚基的量无关。而脱落后的σ亚基可循环使用,与其他核心酶再形成另一全酶,开始另一次转录起始过程。

延长过程中,核心酶沿着DNA模板向下游移动,在起始复合物上形成的二核苷酸3′-OH上按模板的指引加入第3个NTP,由酶催化生成第2个磷酸二酯键,并脱下1分子焦磷酸,然后在三核苷酸3′-OH上加入第4个NTP,此过程不断重复,直至完成整条RNA链的合成,进入终止阶段。因此,RNA的合成方向是5′→3′。

RNA pol分子较大,可覆盖40bp以上的DNA片段,但转录解链范围约17bp。在此范围内,产物RNA和模板链配对形成长约8bp的RNA/DNA杂化双链(hybrid duplex)。延长过程中,已完成转录的DNA模板解开杂化双链,与自身的编码链重新形成双链,下游则不断解开双链。因此,在RNA pol的前方DNA形成正超螺旋,而后方则形成负超螺旋,外观上就像一个空泡在DNA模板上移动,而RNA pol-DNA-RNA形成的转录复合物也被称为转录空泡(transcription bubble)(图10-7)。

图10-7 RNA-pol-DNA-RNA转录复合物(转录空泡)

转录空泡上,转录产物3′-端的一小段结合在模板链上,随着RNA链不断生长,5′-端离开模板链向空泡外伸展。

转录中的碱基配对与复制有所不同,G和C配对,但与模板上的A配对的是U而不是T。核酸的碱基之间有3种配对方式,其稳定性是: G≡C> A=T> A=U。

GC配对有3个氢键,是最稳定的。AT配对只在DNA双链形成。AU配对可在RNA分子或DNA/RNA杂化双链上形成,是3种配对中稳定性最低的。因此,化学结构上DNA/DNA双链的结构,比DNA/RNA形成的杂化双链更稳定,一般已转录完毕的局部DNA编码链会取代RNA链复性成双螺旋,而RNA链则被排除出空泡。

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原核生物的转录,可看到羽毛状的图形(图10-8)。这是因为在同一DNA模板上,有多个转录同时在进行,而先合成的RNA链上已经开始翻译合成蛋白质了。在RNA链上观察到的小黑点是多核糖体(polysome),即一条mRNA链上结合了多个核糖体,正在进行下一步的翻译工序,可见转录与翻译可以同时进行,所以原核生物的基因表达是高效率的。

图10-8 原核生物转录过程中的共翻译现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