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糖原的合成与分解的调节

糖原的合成与分解的调节

时间:2022-02-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糖原合成与糖原分解分别通过两条不同途径进行,两者相互制约,调节非常精细,这也是生物体内合成与分解代谢的普遍规律。具体来讲,糖原合酶与糖原磷酸化酶分别是这两条代谢途径的关键酶,其酶活性都受到化学修饰和别构调节两种方式的快速调节,从而决定糖原代谢的方向。体内肾上腺素和胰高血糖素可通过cAMP连续酶促反应逐级放大,构成一个调节的控制系统。1.糖原磷酸化酶受别构调节 葡萄糖是糖原磷酸化酶的别构抑制剂。

糖原合成与糖原分解分别通过两条不同途径进行,两者相互制约,调节非常精细,这也是生物体内合成与分解代谢的普遍规律。具体来讲,糖原合酶与糖原磷酸化酶分别是这两条代谢途径的关键酶,其酶活性都受到化学修饰和别构调节两种方式的快速调节,从而决定糖原代谢的方向。当糖原合酶活化时,糖原磷酸化酶被抑制,糖原合成启动;当糖原磷酸化酶活化时,糖原合酶被抑制,糖原分解启动。

(一)糖原合成与分解受化学修饰调节

体内肾上腺素和胰血糖素可通过cAMP连续酶促反应逐级放大,构成一个调节的控制系统。当机体受到某些因素影响,如血糖浓度下降和剧烈活动时,促进肾上腺素和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这两种激素与肝或肌肉等组织细胞膜受体结合,由G蛋白介导活化腺苷酸环化酶,使cAMP生成增加,cAMP又使cAMP依赖蛋白激酶(cAMP-dependent protein kinase,PKA)活化,活化的蛋白激酶一方面使有活性的糖原合酶a磷酸化为无活性的糖原合酶b;另一方面使无活性的磷酸化酶激酶磷酸化为有活性的磷酸化酶激酶,活化的磷酸化酶激酶进一步使无活性的糖原磷酸化酶b磷酸化为有活性的糖原磷酸化酶a,最终抑制糖原生成,促进糖原分解,使肝糖原分解为葡萄糖释放入血,使血糖浓度升高,肌糖原分解用于肌肉收缩。

糖原磷酸化酶有磷酸化和去磷酸化两种形式。当它的第14位丝氨酸被磷酸化时,原来活性很低的磷酸化酶b就转变为活性强的磷酸化酶a。这种磷酸化过程由磷酸化酶b激酶催化。磷酸化酶b激酶也有两种形式。在PKA作用下,去磷酸的磷酸化酶b激酶(无活性)转变为磷酸型磷酸化酶b激酶(有活性)。糖原合酶亦分为a、b两种形式。去磷酸化的糖原合酶a有活性,磷酸化的糖原合酶b没有活性。PKA可将糖原合酶的多个丝氨酸残基磷酸化而使之失活。磷蛋白磷酸酶-1则催化磷酸型磷酸化酶b激酶的去磷酸化过程。磷蛋白磷酸酶抑制物可使磷蛋白磷酸酶-1失活,此抑制物的磷酸化形式为活性形式,活化过程也由蛋白激酶A所调控。PKA也有活性、无活性两种形式,当cAMP存在时被激活。肾上腺素等激素可活化腺苷酸环化酶,进而催化ATP生成cAMP。cAMP在体内很快被磷酸二酯酶水解成AMP,此时PKA即转变为无活性形式。这种由激素引发的一系列连续酶促反应称为级联放大系统(cascade system),属于应激反应机制,其特点一是反应速度快、效率高;二是对激素信号具有放大效应,在肝内糖原分解主要受胰高血糖素的调节,而骨骼肌内主要受肾上腺素调节(图3-13)。

图3-13 糖原的合成与分解的共价修饰调节

在神经冲动引起骨骼肌收缩的同时,肌糖原也加速分解以提供能量。神经冲动可以使胞液内Ca2+升高,磷酸化酶b激酶中的δ亚基与Ca2+结合后使酶发生活化,从而催化磷酸化酶b磷酸化成磷酸化酶a,促进肌糖原分解。

(二)糖原合成与分解受别构调节

1.糖原磷酸化酶受别构调节 葡萄糖是糖原磷酸化酶的别构抑制剂。当血糖升高时,葡萄糖进入肝细胞,与磷酸化酶a的别构部位相结合,引起酶构象改变而暴露出磷酸化的第14位丝氨酸。此时磷蛋白磷酸酶-1使之去磷酸化转变成磷酸化酶b而失活,肝糖原的分解减弱。

2.糖原合酶受别构调节 骨骼肌内糖原合酶的别构效应剂主要为AMP、ATP和6-磷酸葡萄糖。当静息时,ATP和6-磷酸葡萄糖水平较高,能别构激活糖原合酶,有利于糖原合成。当骨骼肌收缩时,ATP和6-磷酸葡萄糖水平降低,而此时AMP浓度升高,通过别构抑制糖原合酶而使糖原合成途径关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