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房子上面的房子

房子上面的房子

时间:2022-02-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只有亲身体验了被柯布亲切地称之为“我的家”的莫利特公寓,才能感受到一个真实的柯布,一个既作为伟大建筑师又作为平凡人的柯布,并因此而成为一个真正的柯布迷。建筑师为自己设计的家一直都是我颇为关注的,得知此次柯布建筑之旅将要参观莫利特公寓,便兴奋不已,充满了期待。参观莫利特公寓是在我们到达巴黎后的第二天,即2013年7月20日,作为此次柯布建筑之旅的第一天,大家精神饱满,体力也充沛。参观莫利特公寓被安排在下午。

只有亲身体验了被柯布亲切地称之为“我的家”的莫利特公寓,才能感受到一个真实的柯布,一个既作为伟大建筑师又作为平凡人的柯布,并因此而成为一个真正的柯布迷。


文/万征


“我现在已不住在雅各布大街20号了,来信请寄朗吉瑟-高利大街24号,巴黎(16°)。”——这是我在《勒·柯布西耶书信集》里读到的柯布于1935年10月4日写给朋友路易·苏提尔先生的信里的一段话。是的,柯布从1934年起便居住在此,直至1965年去世。

朗吉瑟-高利大街24号公寓又被称为“莫利特公寓”(Molitor),也许,它并非是勒·柯布西耶最著名、最具代表性的作品,然而却是我此次到访巴黎最想拜读的作品之一,因为该公寓最上面的七、八两层是柯布自己的家兼艺术工作室,可以说是柯布所有作品中极特殊、极另类的一件。

其实,从现代建筑史的角度看,这幢公寓绝对很重要,它是柯布西耶与其堂弟皮埃尔·让纳雷于1931—1934年合作的一个实验性项目,不仅充分体现了自1922年以来柯布在城市化研究中的诸多理念,展现了他关于“别墅公寓”这一新型居住形态所具有的诸多元素,满足了柯布关于“光辉城市”居民应享受的“天空、阳光、风景、树林”这些“最基本快乐”的诸多条件,同时,柯布也将“新建筑五点”应用于诸多细节中。这使它成为一个现代生活方式的展示场,一个依据个性化需求设计的具有相当灵活性的房子,开敞而自由的平面风格,且每一层平面均不同,房间的数量和尺寸根据住户的需求而量身定做。作为既是建筑师又是居住者的柯布用自己的资金建造了最上面两层属于自己的公寓。

建筑师为自己设计的家一直都是我颇为关注的,得知此次柯布建筑之旅将要参观莫利特公寓,便兴奋不已,充满了期待。

参观莫利特公寓是在我们到达巴黎后的第二天,即2013年7月20日,作为此次柯布建筑之旅的第一天,大家精神饱满,体力也充沛。参观莫利特公寓被安排在下午。

夏日午后的巴黎,炙热的太阳热辣辣的烘烤在身上。乘车来到位于巴黎第十六区一个安静的住宅区,大巴车停在离要参观的莫利特公寓约三、五百米远的街区,我们下车步行前往莫利特公寓。这是一个楼层大都在6-7层的且一栋紧挨一栋的公寓楼住宅小区,莫利特公寓就伫立在临朗吉瑟大街成排的建筑中。

我们看到的是房子的东立面,约12米宽。街道不太宽,不能退到很远的地方观赏,相机也不能拍到房子立面的整体。从外观看,这幢建筑并没有柯布其他作品所具有的那种煽动性特征。初粗看去好像只是一幢普通的城镇住宅,但它与周围那些二十世纪20—30年代建造的具有装饰风格的砖、石混合饰面的建筑相比却明显不同,有着很独特的现代风格。大面积的玻璃材质轻盈透明,与混凝土板以及深色金属角框和阳台栏杆的线条构成有节奏感和精确性的整体效果,透明玻璃、玻璃砖和夹丝玻璃形成不同透明度的虚实对比,各种不同的元素统一在柯布的机械美学风格中。

尽管它与印象中的皮埃尔·沙雷奥于1928-1932年为Dalsace医生的住宅兼诊所设计建造的“玻璃房子”有几分相似,但柯布的这个立面却是个具有明确横向长窗的“自由立面”。首层与上层截然不同,略微后退的墙面由白色大理石、带槽纹的水泥,以及被推拉橡木百叶窗遮蔽的大面积釉面砖构成,上面是首二层带黑色金属扶手的开敞阳台,再上面是贯通三、四、五层的向外延伸的大面积凸窗,被玻璃砖和透明玻璃水平交替划分成五层,因而形成带型的“水平长窗”。凸窗的上面是五层的阳台,最上面的两层就是柯布西耶的工作室,表面全是透明平板玻璃,与其他层截然不同,并略有后退。

首层中间的入口门廊前有一根看似随意的混凝土柱,数块窄窄的面垂直构成带棱角的圆柱,使人想起古典的石头柱式,同时也感觉到底层架空的空间感。穿过门廊的玻璃门进入首层的入口门厅,强烈感受到一个充满变化的空间,空间高约3.5米,弧形墙具有一种导向性,在狭窄而纵长的空间左前方,紧挨着弧形墙面有一根黑色的圆柱,再往前是一个略呈正方形的空间,几乎在正中偏右的位置又有一根黑色的圆柱。这种墙与柱很“偶然”地随意布置,真能体会到柯布“自由平面”的意蕴,一场建筑的漫步在此展开……门厅极其简朴,除了北侧墙面有一幅巨大的壁画——“直角之诗”(柯布去世以后加上去的)以外,整个空间别无装饰,透过磨砂玻璃天窗投射下来的光线使空间形成一种灰白的色调。

弧形墙的背面是位于内庭院且通往公寓各楼层的主要楼梯,紧挨着楼梯在厅南侧有一部小型电梯。这部电梯小得仅能装载三、四人,我是最后进去的,大部分人都乘电梯上楼了,等了许久电梯没下来,最后决定爬楼梯上去。出了左侧的门厅门来到一个约只有二十几平米的内庭院,往左转就来到一面是半圆形的楼梯间,这是一座很小的螺旋楼梯,一路往上、再往上,登着梯步转了好多圈,总算是来到了第七层——这个层层向上的过程真是一个有趣的开始仪式。这时,迎面墙上有一块金属小标牌,上面的英文写着:Le Corbusier's apartment left, 7th floor,到了!就要见到自己仰慕已久的大师的私人住宅,心里难免还有点儿紧张呢!

光的房子

柯布的私人寓所和工作室同在第七层。进到房子里,顿时,一种惊异和兴奋的情绪油然而生。室内没有一丁半点的人工照明,连灯具都很少,有的只是一派阳光灿烂的景象——整个空间都沐浴在温柔而明媚的自然光中。阳光自东西两面被柯布称为“日常快乐载体”的玻璃墙大量涌进,来自于公寓中部南北两侧的内庭院的天光透过夹丝玻璃墙面在空间中均匀的漫射,光线也透过屋顶花园的透明立方体倾泻而来——光,在整个房子里弥漫着、律动着、挥洒着……这是一个光的容器,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光的房子!这时,记忆中柯布的一句话浮现于脑海:“这是与阳光的游戏,一涌而入的光,照亮了墙,生成了影。”

勒·柯布西耶,一位热情讴歌光的诗人,他将“光”定义为“光辉城市”的核心元素之一,是人们生活“最基本快乐”的源泉,它唤醒着诗意的栖居……这时,我感觉房子仿佛很轻很轻地漂浮起来,穿过云层来到一种宁静而祥和的天堂般境界中。

拱顶与碎石墙

整个七层约有230平方米。东西两翼以拱覆顶,西翼是住宅部分,东翼是绘画工作室。首先来到临朗吉瑟大街一侧的绘画工作室,柯布正式称其为“耐心的研究工作室”。巨大的白色拱顶使空间显得很高敞,它约有3.5米高,6米宽,12米长,靠东面玻璃长窗一侧的中间有一根在柯布建筑中很少见到的V形柱。北面有一整面裸露石材和砖的墙体,粗糙的表面顿时使空间有了艺术的质感,这一粗朴的传统建筑材料与玻璃这一光洁的现代材料形成强烈对比。有一段拱被切掉,安上窗户,光线刚好以45°角照射在这面碎石墙上——这是柯布的精心设计。以前在书上看到过这面墙,柯布有很多在这面墙的前面穿着休闲装的激情工作照,以及以墙为背景的绘画和雕塑作品照片。照片上的工作室琳琅满目地拥挤着各种物品,画架、画框、画布、画笔、颜料、纸和书,各种奇奇怪怪的东西,瓶瓶罐罐、古董照相机、马丁海岬的贝壳、多层抽屉柜……很杂乱,但绝对很有氛围,恰与住宅部分的整洁有序形成鲜明对比。

但此时的工作室,纯净得如一潭镜水,除了那个著名的画架,椭圆形矮木桌,靠墙的一个橱柜以外,所有带有柯布印迹的东西全部消失了,没有他的画,一张也没有。在碎石墙的前面,我凝神静思,是啊,建筑师勒·柯布西耶的光环永远比画家爱德华·让纳亥(柯布的原名)的光环更加耀眼。在此,与柯布的画架合张影,想象一下画家爱德华·让纳亥的画家生活……

一扇门,这是我的家

旋转门在柯布的空间里常见到,这里有两扇旋转门,其中一扇深褐色巨大的旋转门将工作室与住宅分开,当门打开时能从工作室看到住宅的空间,从而使两个空间在视觉上联系沟通起来。

足有2.2米宽的门,柯布将它处理成空间中一种面要素,他并没有采用常规的做法,如在墙上开2—3扇折叠门,或是顶端固定的滑门,而是将一根枢轴安装在门的非对称位置上,一边0.4 米,一边1.8米,没有使用任何五金件,非常轻巧,非常结实,轻轻一推,当门打开时,门扇极优美的伸展开,绝对具有某种威严的感觉,也仿佛人的手臂伸出来,极恭敬的迎接来客:“请进,这是我的家。”一边拍下照片,一边想着下次要有机会我要尝试一下这种门。

书桌不在大小

柯布的书房在工作室的一个角落里,与绘画工作室是连在一起的,中间并没有分隔。在靠一扇小窗的位置有一张木质的小书桌,其实简洁得就是一块固定的木质桌板,很难想象这是一张大师的书桌,它的确很小,眼睛目测了一下,它约有1.4米长,0.8米宽。但透过小窗的自然光很柔和的洒在桌面上,使这个小空间显得特别的宁静。柯布一生著述颇丰,他那些骇世惊俗、决定着现代主义建筑方向的言论就诞生于现在这张闲寂的书桌?想象着作家柯布坐在桌边的椅子上读书、写作,或是画着草图,或是看着图纸……是啊,他是一位大忙人。

看得见风景的床?

“呀,这床也太高了吧!”,“他每天怎么上下床呢?”。虽然事前就有心理准备,知道他的卧室有一张非同一般的高床,但当我看到它的时候,心里还嘀咕着这样的问题。如果不包括床的基部和床垫的话,这张床约有85公分高,加上厚厚的床垫就有1米多了,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如果没有梯子或是垫脚什么的是很难上下床的。金属的床架,只露出一端的两根细细的圆柱形床腿起着结构支撑作用,床头的一端锚固并紧紧的钩在墙面上,木质的床头板,白色的床单使床稍显“正常”些。

曾经在书上读到过关于此床的说法,柯布希望躺在床上可以透过玻璃墙面凝望远方,目光掠过高高的露台扶手,将自己与周围的风景融为一体。这张床对着西面,也就是图雷尔大道一侧,我还真走到露台上眺望许久,确实没有什么很特别的“风景”,很难想象当时是什么“风景”?

我崇敬的大师,您到底怎么想的?

橱柜

在柯布的《住宅指南》里没有“装饰”一词,有的只是“机器”。作为二十世纪30年代的先锋派建筑,柯布公寓的室内设计无疑是相当功能主义的,标榜着一种新的住宅标准。它有着非常朴素的格调,白色粉刷的墙面,20公分×20公分的灰白色地砖定义了公寓的大部分地面,洗浴间出人意料的狭小,用今天的“装修”标准来看,它甚至显得过分的简朴。然而整个空间却有着极统一的风格,这里没有传统意义上的隔墙,很多功能区域都是由一些可移动的装置以及固定的橱柜来进行分隔的——柯布将其定义为“设施”。

“家具,这个体现了积存传统和陈旧习俗的词,将由一个新词取而代之。这个新词便是设施,住宅的设施。”在1925年国际装饰艺术博览会“新精神馆”的室内设计中柯布使用了“橱柜”的主题,在莫利特公寓中“橱柜”的理念再次体现。

除了嵌入墙体的橱柜,柯布还喜欢用约1.5米高的橱柜来作为既分隔空间又储物的“设施”,不仅在他自己的公寓,也在他设计的其他住宅作品如萨伏伊别墅、马赛公寓、拉图雷特修道院中见到。令人迷惑的是他在自己卧室的转门上安装了一个木制衣帽柜,约有0.5米厚,在开门的一侧有一个拉手,随着门的开启和关闭,衣帽柜也跟着转门来回转动,亏大师想得出来,每天开关门岂不麻烦吗?其实细想之下,卧室的确很小,在门的后面安装一个衣帽柜,既可以节省空间,又可以通过这种独特的“设施”来强化“房屋是居住的机器”这一概念。

厨房

来到靠近起居室/餐厅一侧的厨房,这个被柯布认为的住宅里最重要的场所之一,是展开生活的地方,是一处更具功能性的空间——确切的说,柯布的厨房是一架制作食物的“机器”,冷静得极像个实验室。

开敞式的平面布局,由餐具室和厨房两个部分组成。厨房的“设施”是一些工作单元,单元分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上下由两个细小的钢柱连接支撑,上下部分之间是操作的空间。橱柜用于存放各种家庭器具,分两层,物品从两面分别拿取。柜门为可推拉的木制夹板,操作台面是锡制的,有些部分铺砌着22公分×7公分的陶瓷面砖,地面铺砌7.25公分×14.50公分的白色瓷砖。在靠窗的地方有两个洗涤池,在另一侧设有炉具。

楼梯雕塑

在柯布的建筑空间里,总是存在着一个垂直的空间序列,“进入——建筑的表演随即在眼前展开;沿着一条流线,场景相继呈现……”,一路向上,步移景异,直至看到充盈着阳光的蓝天,以屋顶花园来结束这场建筑漫步。通常,楼梯是柯布空间里一样极其重要的道具,它既具功能性,又具表演性。

在工作室与起居室之间有一部通往上层,即第八层屋顶花园的小螺旋楼梯,小楼梯用混凝土制成,深灰色的踏步与白色曲线柱面形成强烈对比,屋顶的阳光洒落其上,美丽的光影分外迷人,其造型和色彩在整个空间中格外突出,具有很强的装饰性,恰似一座楼梯雕塑。

参观完柯布的寓所兼工作室,我按原路从楼梯下去,再次体验刚才上楼时的过程,只不过这次是向下,而刚才上楼时的兴奋与紧张现在已变成了一种释然,一种做学生时每完成一次作业后的释然——因为,我又完成了一次重要的功课,这便是对柯布私人空间的解读。

作为一个标准的柯布迷,我以为除了用一生去阅读他那些很著名的书籍,了解他所有的作品并娴熟于心以外,还必须亲身去看他设计的那些著名房子。但是,仅此还不够,要真正解读柯布这个人,哦,而不是那个神,我认为莫利特公寓是必须要看的。只有亲身体验了被柯布亲切地称之为“我的家”的莫利特公寓,才能感受到一个真实的柯布,一个既作为伟大建筑师又作为平凡人的柯布,并因此而成为一个真正的柯布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