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子一代个群体各性状比较

子一代个群体各性状比较

时间:2022-02-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方差分析表明子一代不同群体间甲长差异极显著。杂种优势的产生,主要是由于优良显性基因的互补作用和群体中杂合子频率的增加,抑制和减弱了不良基因的作用,提高了整个群体的平均显性效应和上位效应。但个别时候,某些等位基因间的相互作用会产生负的显性效应,杂种群体在个别性状上表现出均值低于双亲均值或双亲中的任何一方现象。

三疣梭子蟹不同地理种群内自繁和种群间杂交子一代的主要性状和变异参数见表1。

表1 三疣梭子蟹不同地理种群内自繁和种群间杂交子一代的主要性状和变异参数

续表

三疣梭子蟹不同地理种群内自繁和种群间杂交子一代的多重分析结果见表2。

表2 三疣梭子蟹不同地理种群内自繁和种群间杂交子一代主要性状多重分析(LSD法)

续表

注:**表明差异极显著(P , 0.01);*表明差异显著(P , 0.05)

1.1.1 子一代全甲宽的比较

由表1可知,7个子一代群体平均全甲宽范围为1.3.18 ~1.8.64 mm,其中种群内自繁组的平均全甲宽范围为1.3.18 ~1.8.53 mm,种群间杂交组的平均全甲宽范围为1.8.89 ~1.8.64 mm;在变异系数上,ZL1变异系数最大,为11.05%;LL1变异系数最小,为6.42%。

方差分析表明子一代不同群体间全甲宽差异极显著(P , 0.01)。多重分析表明,ZL1与亲本之一的子一代LL1存在极显著差异,与ZZ1不存在显著差异;LS1与亲本之一的子一代LL1存在极显著差异,与ZZ1不存在显著差异;HL1与亲本的子一代LL1、HH1均存在极显著差异,LH1与亲本之一的子一代HH1存在极显著差异,与LL1不存在显著差异。

1.1.2 子一代甲宽的比较

从表1可以看出,7个子一代群体平均甲宽的范围为52.04~57.81mm,其中种群内自繁组的平均甲宽在52.04~57.81mm之间,种群间杂交组的平均甲宽在52.15~56.65mm之间;在变异系数上,ZL1的变异系数最大,为12.56%;LH1变异系数最小,为6.02%。

方差分析表明子一代不同群体间甲宽差异极显著(P , 0.01)。多重分析表明,ZL1与亲本之一的子一代LL1存在极显著差异,与ZZ1不存在差异;LS1与亲本之一的子一代LL1存在显著差异,与ZZ1不存在显著差异;HL1与亲本的子一代LL1、HH1均存在极显著差异,LH1与亲本的子一代均不存在显著差异。

1.1.3 子一代甲长的比较

从表1可以看出,7个子一代群体平均甲长的范围为:48.94~55.27mm,其中种群内自繁组的平均甲长在48.94~55.27mm之间,种群间杂交组的平均甲长在50.17~53.93mm之间;在变异系数上,ZL1的变异系数最大,为10.10%;LH1变异系数最小,为5.50%。

方差分析表明子一代不同群体间甲长差异极显著(P , 0.01)。多重分析表明,ZL1与亲本之一的子一代LL1存在极显著差异,与ZZ1不存在显著差异;LS1与亲本的子一代LL1、ZZ1均存在极显著差异;HL1与亲本之一的子一代LL1存在显著差异,与HH1不存在显著差异;LH1与亲本之一的子一代HH1存在差异,与LL1不存在显著差异。

1.1.4 子一代体高的比较

从表1可以看出,7个子一代群体平均体高的范围为27.07~30.10mm,其中种群内自繁组的平均体高在27.07~29.60mm之间,种群间杂交组的平均体高在28.10~30.10mm之间;在变异系数上,ZL1的变异系数最大,为9.96%;ZZ1变异系数最小,为6.45%。

方差分析表明,子一代不同群体间体高差异极显著(P , 0.01)。多重分析表明,ZL1与亲本之一的子一代LL1存在极显著差异,与ZZ1不存在显著差异;LS1与亲本之一的LL1存在极显著差异,与ZZ1不存在显著差异;HL1与亲本之一的子一代LL1存在显著差异,与HH1不存在显著差异;LH1与亲本之一的子一代HH1存在显著差异,与LL1不存在显著差异。

1.1.5 子一代体重的比较

从表1可以看出,7个子一代群体平均体重的范围为72.13~1.4.80 g,其中种群内自繁组的平均体重在72.13~1.4.8 g之间,种群间杂交组的平均体重在81.50~1.1.1 g之间;在变异系数上,LS1的变异系数最大,为19.04%;LH1变异系数最小,为15.79%。方差分析表明,子一代不同群体间体高差异极显著(P , 0.01)。多重分析表明,ZL1与亲本之一的子一代LL1存在极显著差异,与ZZ1不存在显著差异;LS1与亲本的子一代LL1、ZZ1存在极显著差异;HL1与亲本之一的子一代LL1存在显著差异,与HH1不存在显著差异;LH1与亲本之一的子一代HH1存在显著差异,与LL1不存在显著差异。

杂种优势的产生,主要是由于优良显性基因的互补作用和群体中杂合子频率的增加,抑制和减弱了不良基因的作用,提高了整个群体的平均显性效应和上位效应。杂种优势从整个有机体来看,主要表现在生活力、耐受力、抗病力和繁殖性能提高,饵料转化率和生长速度加快;从质量性状来看,主要表现在畸形、缺陷、致死、半致死现象减少;从数量性状来看,群体各项指标的平均值提高。但个别时候,某些等位基因间的相互作用会产生负的显性效应,杂种群体在个别性状上表现出均值低于双亲均值或双亲中的任何一方现象。相对于杂种优势而言,即所谓的“劣势”。本研究结果显示,大多数杂交组合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杂种优势,但LS1的甲长、存活率和HL1的甲宽、甲长表现出杂种劣势。原因可能是本实验所选择的亲本都是未经过选择的野生种群,这些亲本的遗传差异很大,因此用这些亲本进行杂交所得的F1表型参差不齐,出现杂种优势减弱甚至劣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