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细菌性发热之丹毒

细菌性发热之丹毒

时间:2022-02-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丹毒指皮肤和皮下组织发生的急性炎症,中医称为火丹、流火,多发生于面部、腹部和小腿部位。病菌由皮肤或者黏膜的破损处侵入,也可以由血行感染所致,多发生于营养不良和低蛋白血症的患儿。①尽早给予抗生素。一般用药2~3天后体温常常可以恢复正常,但切不可在体温下降后即停止应用抗生素,否则细菌得不到控制,会使丹毒迁延难愈,甚至会反复发生,形成复发性丹毒。

丹毒指皮肤和皮下组织发生的急性炎症,中医称为火丹、流火,多发生于面部、腹部和小腿部位。病菌由皮肤或者黏膜的破损处侵入,也可以由血行感染所致,多发生于营养不良和低蛋白血症的患儿。

(1)致病凶犯:溶血性链球菌。

(2)主要症状

①发热。起病较急,突然寒战,继而体温升高,可达39~40℃,甚至诱发热性惊厥。

②恶心、呕吐。

③患处红肿,自觉灼热、疼痛,周围境界比较清楚。

④局部淋巴结肿大。

⑤查血白细胞与中性粒细胞增高。

(3)最大危害:炎症可能扩散,进而引起败血症。

(4)处理要点:注意全身治疗与局部治疗结合、对症治疗与病因治疗的结合。

①尽早给予抗生素。以青霉素治疗效果最好,应作为首选药物,可以用大剂量青霉素静脉滴注,也可采用肌内注射。一般用药2~3天后体温常常可以恢复正常,但切不可在体温下降后即停止应用抗生素,否则细菌得不到控制,会使丹毒迁延难愈,甚至会反复发生,形成复发性丹毒。如果青霉素过敏可以选用红霉素、庆大霉素等抗生素。

②局部处理。抬高患处,用依沙吖啶或新霉素溶液湿敷,每次20~30分钟,每日3~5次,以减轻局部炎症。

③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

④中药治疗。应用清热解毒类中药,如金银花、连翘、蒲公英、大青叶、紫花地丁、夏枯草、生石膏等,对控制炎症、降低体温有一定作用。

(5)预防策略

①积极治疗局部病灶,如足癣、鼻炎等,消除感染隐患。

②注意保持皮肤的清洁完好无损,防止病菌侵袭。

③强化营养,多做运动,提升免疫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