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爸爸妈妈总是屏蔽孩子的意见

爸爸妈妈总是屏蔽孩子的意见

时间:2022-02-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爸爸接受了妈妈的建议,重新安抚了文文。家长的关注表示父母对孩子的尊重,表示父母愿意分享孩子的想法和感受。尊重孩子的意愿和选择。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和孩子培养一些共同的兴趣爱好,慢慢拉近与孩子的心灵距离。多让孩子参与成人的活动。研究表明,家庭生活方式对孩子特别是幼儿的创造性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应允许孩子参与大人的活动,与大人平等对话。

真实案例:

周末,爸爸妈妈带着文文去吃火锅。服务员引领他们来到就餐区,此时人还不是特别多。文文兴冲冲地问爸爸坐哪儿,爸爸随口说了一句“随便”,于是文文就朝窗户边的位置走去。这时爸爸却指着另一张靠近空调的桌子,示意大家坐在那儿。文文顿时不高兴了。

一般家长的反应:

“爸爸你不是说随便坐哪里都行吗?为什么又决定坐这儿了?”文文不满地说。

“傻儿子你懂什么?这儿有空调,吃火锅会越吃越热,坐空调边上能凉快一点儿。”爸爸一副十分有经验的样子。

“可是我想坐在窗户边上,那儿可以看到外边的大人偶。”文文再次发出了抗议。

可是爸爸却蛮横地说:“有吃的你还闭不上嘴吗?想不想吃了?不想吃就回家。”文文心不甘、情不愿地闭上了嘴,心里却一直为座位的事纠结着,饭也吃得不开心。

比打骂更有效的方法:

文文妈妈一直没发表意见,只是回到家以后,她才悄悄地给爸爸指出了这一点:作为父亲,孩子明明已经征求过你的意见,结果你却对孩子的选择完全无视,这种出尔反尔的行为以后一定要避免,以免使孩子心里失落、失望,对家长不再信任,也不愿意再发表自己的看法了。而且,当众数落儿子,很容易让他的自尊心受到伤害。

爸爸接受了妈妈的建议,重新安抚了文文。后来再遇到事情时,他不仅主动征求孩子的意见,而且也能对孩子的意见加以重视。如果孩子表示不满或者反对,就心平气和地给孩子解释,争取孩子的理解;或者觉得孩子的建议有道理,就按照孩子说的办。时间久了,文文变得更有主见、更有责任心了,也更加擅于表达自己的看法了。

同时,文文对父母也越来越尊重,有了心事、有什么想法,都愿意同父母交流,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变得更顺畅了。

教养心得:

要想与孩子实现良性沟通,就要做到相互理解、相互尊重。不仅要让孩子听家长的,家长也要适当地重视并采纳孩子的意见,两代人都要学会从对方的角度看待问题,有商有量地解决问题。

家长对于孩子提出的意见,不能置若罔闻,甚至打击和嘲笑孩子,比如对孩子说:“你懂什么,做你自己的事去吧。”对于孩子提出的要求,不能总是简单粗暴地予以拒绝:“不行,你不能这样做。”要让孩子感受到被尊重,有交流的可能,否则孩子会越来越内向,拒绝向家长坦露自我,甚至产生更为严重的逆反心理。

要让孩子“乖乖听话”,父母首先也要做到仔细倾听孩子的每一句话。倾听,是一种平等而开放的交流。“言由心生”,父母在倾听的过程中,既可以了解孩子的内心,同时又可以根据孩子的反馈,及时调整教育方向和教育策略,避免了家庭教育的无所适从。

专家解读

尊重孩子的话语权。父母不要总把孩子当“孩子”,要把他们当作一个独立的个体看待——首先就从尊重其说话的权利做起。要想真正了解孩子、知道他们心里在想些什么,要先让孩子张开口,才能有交流的可能。

让他们说出看法,进行自主决策,家长要充分尊重孩子的选择,同时给予正确必要的引导。无论你觉得孩子的想法有多么幼稚或不合常情,都要加以重视,试着用爱心去宽容和接纳他和他的想法,不能先忙着关上孩子与家长沟通的窗户。

学会倾听并反馈。当孩子有诉说的欲求时,家长应停下来,微笑地注视着孩子,以实际行动鼓励孩子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家长的关注表示父母对孩子的尊重,表示父母愿意分享孩子的想法和感受。要想让孩子接纳自己,家长首先不能将孩子往外推。

父母在听孩子说话的时候,应该不停地点头回应或用简单的言语参与其中,不要对孩子进行无端的批评和责骂,应该表扬孩子的勇敢和参与精神。要及时把自己听到的和想到的说给孩子听,并摆出自己的观点,让孩子学会比较和参考。

尊重孩子的意愿和选择。父母应该牢记向孩子传递这样的思想:“孩子,跟爸妈聊聊你的看法,我们对此很感兴趣。”给孩子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自由表达,是实现良性沟通的有效办法。

不要总是以“我是大人,你必须听我的”的强势态度去要求孩子,而要用平和的语气跟孩子说话,多听听孩子的想法,尊重孩子的选择,当孩子跟你商量一件事的时候,不管是对还是错,都要静静地听他说完,然后再从事情本身的角度去引导孩子,并把最终的选择权留给孩子。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和孩子培养一些共同的兴趣爱好,慢慢拉近与孩子的心灵距离。

多让孩子参与成人的活动。大人不能只顾着自己说话,或者只顾着自己的娱乐、工作,将孩子“晾”在一边,这么做会使孩子感到备受冷落。应鼓励孩子参与进来,让他觉得自己受到了重视,进而产生自我成就感,并体验到平等,同时也对自己的行为负起责任来。

研究表明,家庭生活方式对孩子特别是幼儿的创造性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应允许孩子参与大人的活动,与大人平等对话。家长要相信“一个好的提问比一个好的回答更有价值”,鼓励孩子多思考、多提问,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引发孩子的创造动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