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让孩子自己的事情尽量自己做

让孩子自己的事情尽量自己做

时间:2022-02-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小年扮了个鬼脸,想躲开,可是却被爸爸拉了回来:“从今天开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小年吓了一跳,他没想到爸爸这样严厉。小年最在乎面子了,只好乖乖答应,但前提是让妈妈教会自己。渐渐地,小年体会到了自己做事情的乐趣,对父母的依赖性也渐渐减弱了。父母们可以送给孩子一句话: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如果坚持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那么孩子肯定能做到。具体来说,可以这样引导孩子。

家长难题

有些孩子比较懒,不管是脱下来的脏袜子,还是其他事情,都要让家长帮忙。家长本来不想帮他,可是一看到孩子的表情,就会妥协。虽然家长都知道这样做不是长久之计,但是如何才能引导孩子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呢?孩子真能坚持下去吗?

情景再现

小年是个二年级的孩子,是个不折不扣的“小懒虫”。每天早上起床之后,他都会让妈妈帮他穿衣服;吃早饭的时候,会让妈妈帮他端饭;晚上洗澡的时候,让妈妈帮他洗脚;睡觉的时候,让妈妈帮他脱衣服……妈妈知道,正是因为自己的娇生惯养,才让儿子养成了这些坏毛病。

这天早上,小年将自己的脏袜子甩给妈妈。爸爸看到了,说:“你都7岁了,还不会自己洗袜子,丢不丢人!”小年扮了个鬼脸,想躲开,可是却被爸爸拉了回来:“从今天开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小年吓了一跳,他没想到爸爸这样严厉。

晚上,小年要睡觉了。妈妈想给他铺被子,可是却被爸爸叫住:“让他自己铺!”小年哪里会铺被子,胡乱地将被褥抖开,就睡觉了。

星期天,爸爸带着小年出来钓鱼。一边钓鱼,爸爸一边说:“你都是一个大孩子了,要学着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的脏袜子还让妈妈洗,丢不丢人!要是还这样,我就将你的‘光荣事迹’告诉你的好朋友!”小年最在乎面子了,只好乖乖答应,但前提是让妈妈教会自己。

从那以后,妈妈就开始了教小年洗衣服、系鞋带、整理书包、买东西……渐渐地,小年体会到了自己做事情的乐趣,对父母的依赖性也渐渐减弱了。

专家点评

现在,许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父母对孩子是“含在口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掉了”,孩子在家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什么事只要喊一声“妈妈”或“爸爸”就万事大吉。可是,在现实生活中,竞争激烈、压力重重,孩子一旦走向社会,就会像离开水的鱼一样难以生存。

依赖心强的孩子,一般都对自己缺乏信心,没有主见,能力不足,甘愿处于从属地位。他缺少独立生活的勇气与能力,做事祈求他人帮助,性格优柔寡断,难做决定。在学校,他是最听老师话的好学生,将老师的要求奉为圣旨,如果老师没有提出具体要求,就会茫然、不知所措;在家里,处处让父母包办、代劳,动手、动脑能力极差。

具有依赖性格的孩子,如果不及时给予纠正,长期下去可能形成依赖性人格障碍,带来一系列的心理疾病,如恐惧症、焦虑症等。父母们可以送给孩子一句话: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从早晨醒来的第一件事开始,就要指导孩子不断尝试着学会独立。

家教建议

如果坚持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那么孩子肯定能做到。不要小看了这句话,这可是引导孩子走向独立非常关键的一句。具体来说,可以这样引导孩子。

方法一:孩子想做的事情鼓励孩子试着做

孩子是个独立的个体,随着年龄的增长,他注意的中心会逐渐从父母转向外界事物,什么都想看一看,什么都想摸一摸,什么都想试一试……独立意识大大增强。父母要顺应孩子的发展变化,满足孩子的独立需求,鼓励孩子积极探索,让孩子获得乐趣和成功的体验。

比如,孩子要自己吃饭,即使不小心摔了碗碟,也要让他继续尝试;孩子要自己洗手洗脸,即使弄湿了衣服也不要责怪;孩子如果想奔跑,就不要怕孩子摔跤……事实证明,只有在这种自由自在的反复探索中,孩子才能不断克服自己动作上、能力上的不适应,逐渐提高独立性。

方法二:要求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要想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就要从训练孩子的动手能力做起,比如,让孩子自己穿脱衣服,自己系鞋带,自己大小便,自己洗手、洗脸、刷牙、梳头,自己收拾玩具、整理图书,自己洗袜子等,这些虽然都是生活中的小事,却是培养孩子独立性的重要内容。

事实证明,只有让孩子从小就具备“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独立意识,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提出要求并进行引导,才能使孩子尽早学会自我服务。如果在孩子小时候家长不要求,孩子就会逐渐形成依赖性,当他的依赖心越来越重的时候,独立能力也就变弱了。

方法三:引导孩子学着做不会的事情

对孩子来说,所有的事情都要经历从不会到会的过程。孩子第一次自己吃饭,第一次独立入睡,第一次洗袜子……这些在成人看来微不足道的小事,却对孩子独立意识和能力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父母一定要以积极的语言和行为鼓励孩子大胆尝试自己没有做过的事,要经常对孩子说“试一试,我相信你能做好”。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当孩子在实践中体验到成功和快乐时,就会转化为一种内在的信心和动力,促使他进一步做出努力,进而增强独立意识,提高独立能力。

同时,家长要给孩子做一些具体的指导和帮助,让孩子掌握一些必需的技能。当孩子遇到困难或挫折时,要注意鼓励和引导孩子,而不能打击孩子的独立愿望,更不能包办代替,剥夺孩子的锻炼机会。

方法四:督促孩子坚持做能做的事情

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最根本的一点就是要给孩子提供充分的学习机会,让孩子将“我自己来”的自主愿望逐步转化为独立做事的能力和习惯。当孩子掌握了一定的独立技能或表现出一些独立性行为后,一定要督促孩子不断坚持、反复练习,最后养成习惯。

孩子的独立性不是一两天就可以养成的,也不是孩子能够独立地做几件事就意味着孩子具有了独立性。独立性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不断内化的过程,不仅要对孩子进行反复的强化,还要对孩子持之以恒地进行引导。

儿童时期,孩子们凡事都喜欢说“我能”“我自己来”。要珍视孩子的这种独立愿望,抓住这个关键期,鼓励、引导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比如,吃饭、穿衣服、叠被子、系鞋带、整理图书等。要从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开始,努力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