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做教育理念正确的教育者

做教育理念正确的教育者

时间:2022-02-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蒙台梭利教育体系的基本方针是利用各种不同的感官教具来唤醒孩子。这些教具本身没有多少恒定的价值,它们价值的大小,完全在于教师用什么样的方式将它们呈现给孩子。在我们的教育法中,学习活动主要由孩子来主导。这种教学法如果用在其他的教育体系中,是不可能成功的。教育应该找到适当的方法,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自然地进行学习活动。在教学过程中,老师所有的口语教导应该发生在教学的后半段。

蒙台梭利教育体系的基本方针是利用各种不同的感官教具来唤醒孩子。这些教具本身没有多少恒定的价值,它们价值的大小,完全在于教师用什么样的方式将它们呈现给孩子。

所以,老师要选择最有效的方法,使得孩子们对这些教具产生兴趣,促使他们主动去使用这些教具。

现在我们来探讨,在课堂教学中怎样向孩子呈现这些教具,引导孩子学会这些教具的使用技巧和方法。

研究过我们的教育法的人,大都对每种教育方法都很有兴趣。他们发现,若将我们的教学法与一般的教学法进行比较,会有明显的区别。

在我们的教育法中,学习活动主要由孩子来主导。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龄,就能做出有意义的行为举动,可以主动地反复练习某些身体动作。而这些练习需要思考或推理,因此可促使孩子进行自我教育。

在这样的原则下进行学习,孩子的学习活动完全是独立的、自发的,老师几乎不用介入。老师的工作是给孩子提供教具、示范教具如何使用,然后,老师就让孩子自己去操作教具、自己进行学习。

我们旨在引导和开发孩子的精神力量,而不是一味地给孩子灌输一些知识。

很多老师会问,只是把教具呈现给孩子就够了吗?这当然不够。

孩子进行自我学习时,学会关于教具的操作方法非常重要。一开始,孩子对于这些教具的使用方法摸不着头脑,老师需要反复地给他们示范具体的操作方法。

可以说,老师的示范是非常重要的,他需要做好随时给孩子做示范的准备。

我们以西式餐具为例来说明,西方人都明白刀叉如何在餐桌上使用。但如果使用者是没有用过刀叉的东方人,他可能会觉得餐桌上的刀叉很好玩,可能会拿起来把玩一番。如果他从未看到过任何人使用刀叉吃饭,就不会知道如何使用刀叉。

因而,在教学过程中,老师需要持续地进行示范,如将方形的积木根据体积大小一个个地堆高;把圆柱体从插孔里取出混合,再根据大小放回原来的插孔里;或把插孔和圆柱体放在两个地方,靠视觉判断大小,并靠记忆将圆柱体放入相应的插孔里。

这样教学,可能有些奇怪,因为,人们一般认为,所谓上课就是老师讲、学生听。

但是,这种不用语言说教的引导才是真正的教学,它会让孩子亲自看到如何坐、如何站,如何拿盘子才不会打翻上面的水杯,如何做出轻巧而稳重的动作等。

这些不都是教学吗?即使是老师的静默行为,也是一种教学。

利用静默练习,我们可以让孩子学会如何安静地坐好,让他学会在别人轻声叫他之前,始终保持安静的坐姿。

我们会引导孩子将注意力集中在自己身上,引导他学会如何控制自己的身体动作。老师不是用语言说明如何保持静默,而是用自己静默的动作和神态来引导孩子。

可以说,静默练习是蒙台梭利教育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把这种练习用在很多教学中,那些人们不说孩子就没法弄懂的事情也会通过这种方法被教授给孩子。

在我们的蒙台梭利学校中,对孩子起教育作用的是环境本身。老师的作用是引导孩子与环境互动,引导孩子如何使用环境中的各种教具。

这种教学法如果用在其他的教育体系中,是不可能成功的。在其他教育方法中,老师只会不停地对孩子大喊:“安静!”“不要乱动!”

这就是所谓的教学语言吗?我不认为这样命令式的教学语言能有多大的效果。教育应该找到适当的方法,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自然地进行学习活动。

我们教育法的成功之处,就是它能够让孩子自动自发地通过操作教具进行学习,而孩子们也因为认真地学习新技能而受到了成人们的喜爱。

想让一个人真正地服从命令,必须要以人具有完美的人格为前提,或者说,孩子必须具备我们期望的那些反应能力才行。这些能力必须靠孩子不断地练习才能获得,而并非靠我们的命令就能得到。

教钢琴的老师常常会对学生说:“把你手指的姿势摆得好看一点!”老师只是这样说,却没有教学生究竟如何摆手指才算好看。

所以,学钢琴的孩子手指姿势依然摆不好,老师会一再地重复刚才那句话,但学生的手指姿势照样摆不好。

若我们命令孩子去做某件事,有一个前提,即孩子的心智发展要达到一定的成熟度,这样他才能服从成人的指示去完成任务。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所有的口语教导应该发生在教学的后半段。因为,如果孩子的内在秩序没有达到一定的程度,语言引导就不会起作用。

当然,不是说不能用语言来教,这需要考虑到孩子的词汇量以及词汇使用情况。

没有经验的老师,在教学中常常把自己的职责更多地放在“教”孩子上。他们认为,只要自己采取有意义的方法,给孩子讲解清楚教具的使用方法,就算是完成了自己的任务。

但事实上,这样的做法并不恰当,它与真实的教育相差甚远。对一个老师来说,他的真正职责远比“教”更重要。

老师有责任引导孩子的精神发展。在观察孩子时,老师不仅仅要了解孩子,更重要的是,老师要帮助孩子发展他们的各种能力,这才是观察的最终目的。

当然,要成为一名新时代的老师并不容易,下面,我会为新时代的老师提出一些有益的教学原则。

首先,老师要能分辨清楚孩子的注意力在哪里。如果孩子正在集中注意力进行工作,老师就要尊重孩子,千万不能在孩子身旁纠正他的错误或者突然赞美他,这样做会干扰孩子。

有个别老师对这个原则一知半解,他们只是把教具发给孩子们,然后自己就退到一边,不说话,不管孩子们发生什么事,都不插手。

这样做只有一种结果,那就是导致整个教室乱哄哄的。我们提倡的不干预孩子的活动和学习,需要在孩子发展成熟之后,才可以实施。

意思就是说,孩子必须具有足够的能力让自己专注在一件事情上,我们才可以不去干预他。如果孩子对某件事表露出浓厚的兴趣,他就能专注地沉浸于其中。

假如孩子只是胡乱地发泄自己的精力,老师还是不管不问,那这样的尊重就是错误的了。

有一回,我看到一个班的孩子都在用错误的方法操作教具,整个教室毫无秩序可言。但老师却只是在教室里来回走动,一言不发,沉默得就像一具埃及狮身人面像。

我对这位老师说,还不如让孩子们到外面去玩,或许那样比让他们待在教室里更好些。

在经过一个孩子的身边时,我听到老师正悄声跟另一个孩子说话。我问老师:“你在干什么呢?”老师回答说:“我小声地说话,这样才不会打扰到孩子啊。”

这位老师犯了一个很大的错误,他没有去干预某些孩子的失控,没有试着去建立班级秩序,以让孩子们的工作能够顺利进行。

有一位老师曾对我讲:“你要求我们像对待一位科学家或艺术家那样去尊重孩子,尊重孩子操作教具的活动,但为什么又说,如果孩子只是把教具当作玩具而不是用来操作时,我们就要去干预呢?这不是矛盾的吗?”

我回答这位教师说:“我的确这么说过,我尊重孩子的智能活动就像尊重艺术家的灵感和勤奋一样,甚至比这有过之而无不及。

“但是,假如我来到一位艺术家的工作室,发现他正在抽烟或玩牌,而不是在进行工作。这个时候,我就不怕打扰他,我会对他说‘喂!朋友,你在忙什么呢?’

“因为,这位艺术家在做的事情不用太费神,他是在消遣,所以我会对他说:‘让我们一起出去散散步、享受一下阳光吧!”

我们的教育法提到的对孩子的尊重,绝不是连同孩子的缺失或一些不当行为也都包容或放任。

尊重孩子,在本质上要遵守以下几项基本原则:

能觉察到孩子不同的体能情况;支持和鼓励孩子所做的对其身心健康有益的行为;打消孩子没有建设性的念头,它们不会促进孩子的发展,反而会让孩子的精力用错地方,阻碍他们的发展。

学校的老师要牢记这些原则,同样,做母亲的也需要遵守这些原则。

老师可能会不厌其烦地提醒孩子,也可能会严厉地指责孩子的错误行为。一位真正懂教育的优秀老师,会采取比强迫压制更有效的方法去引导孩子,使孩子走向正轨。

无疑,做到这一点,需要老师随时对孩子进行细心观察,并持续做出努力。老师要随时留意孩子的情况,小心地安排孩子的学习环境。比起命令和谆谆告诫,这样做其实简单多了。

不过,方法虽然简单,但要做好它并不容易,需要老师具有无尽的爱心和很强的洞察力。

老师对待孩子的学习环境,必须要像家庭主妇对待家庭环境一样用心,设法将环境弄得美观、温馨。仅仅这样还不够,老师还必须要了解孩子的一举一动,要负起对孩子进行教育的责任。

多花点心思,多细心观察孩子,老师才会对自己的工作有更清楚的认识。一个孩子能否步入正常轨道、获得成长、取得成就,都依赖于老师对孩子的观察程度。老师只有真正用心去做,才能真正获得成效。

一位老师是否具有相应的教育能力,取决于他是否能正确地遵守我们的教育法则。

如果老师能认同我们的教育观点,就能从中发现并克服教育上的困难,找到一些难题的解决之道,也能取得最好的教育效果。

虽然,懂得克服小过失、小困难不可能让人达到完美,但知道自己能克服过失、度过困境,这种感受让人振奋,会激发出一种鼓舞人心的力量。

就是这样的力量,让我们生活中的很多小困难变得不值一提,这是让我们不断完善自己的唯一办法,追求道德上的完美也是如此。

所以,我们要帮助孩子克服他们的各种缺点,但同时,不要损害孩子的自信,让他们觉得自己不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