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从儿童角度感受生活,确定内容

从儿童角度感受生活,确定内容

时间:2022-02-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散文内容应该是儿童熟悉或感兴趣的。变成孩子不可能,达到“某种程度”是可以办到的,那就是写作的时候,和幼儿“心理位置互换”,从儿童的角度去感受生话。所谓从儿童的角度去感受生活,就是以幼儿的眼睛和心理来观察体味客观事物。例如,作家嵇鸿写游记散文《庐山的云》。从儿童角度去感受生活,会发现可供写作散文的题材很多,如各种花草树木、鸟兽虫鱼,各种游戏活动、人际交往等。

二、从儿童角度感受生活,确定内容

写作儿童散文,首先遇到的问题是“写什么”。散文内容应该是儿童熟悉或感兴趣的。儿童熟悉的,成人可能索然无味;幼儿感兴趣的,成人可能不以为然。因为两者在思想认识、生活经历、情感体验和审美兴趣等方面存在着很大距离。如看到一尊雕像,成人关注的是质地、艺术品位,儿童感兴趣的则是动作、姿态;来到池塘,成人关心的是水质,吸引儿童的则是塘中的青蛙或游鱼。怎么解决这一矛盾呢?方法是和幼儿“心理位置互换”。乌克兰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要进入童年这个神秘之宫的门,就必须在某种程度上变成一个孩子。”变成孩子不可能,达到“某种程度”是可以办到的,那就是写作的时候,和幼儿“心理位置互换”,从儿童的角度去感受生话。

所谓从儿童的角度去感受生活,就是以幼儿的眼睛和心理来观察体味客观事物。这样,确定的题材才会是幼儿感兴趣的,写出来的散文才会是幼儿化的。例如,作家嵇鸿写游记散文《庐山的云》。写作以前,他被庐山变幻莫测的云雾吸引,脑子里自然涌出一些感受:

云雾迷漫,犹如浪涛奔涌,一时林木尽蔽;风过处,霎时雾消云散,天日顿开……

经过细心思考,发觉这样写孩子不会接受。不只是语言深,更主要的是所写的云雾形象不是孩子眼里和心里的形象。于是,他又神游庐山,并从孩子的角度去感受云雾,终于写出孩子感兴趣的庐山的云:

坐在芦林湖边歇息,看着湛蓝的天空,一朵白云向山上一幢红屋子飘去,红屋子不见了,被白云吞没了,一会儿白云又把红屋吐出来,慢悠悠地飞去。

两相比较,我们发现,同是一处云,前者的感受是成人化的,后者的感受是儿童化的,“吞”“吐”“飞”几个动词,很自然地体现了孩子们的感知觉。

从儿童角度去感受生活,会发现可供写作散文的题材很多,如各种花草树木、鸟兽虫鱼,各种游戏活动、人际交往等。关键是一旦确定某一事物为写作内容,就一定要用幼儿心理来反复体味,想想孩子对哪一点感兴趣,哪一点能引发他们的心灵感受。这实际上也就进入了文学构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