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五步式太极拳的平衡原则

五步式太极拳的平衡原则

时间:2022-02-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前进、后退、左移、右行指出打太极拳要有向任何方向运动的功能。眼法是太极拳的“神”。太极拳弹簧劲示出了太极拳以守为攻的力学原理。下面将逐一讨论五步的力学原理。前进是意欲向前方攻防并感顾前方状况的稳定前行。现以杨式太极拳的搂膝拗步中的前进为例来分析一下。一个太极招式中“前方”的起始方向和终结方向可能不同。例如二十四式太极拳揽雀尾的右掤和单鞭都是转体前进。

太极五步为前进、后退、左顾、右盼、中定。从字面上理解,前进、后退、中定是步法,左顾、右盼是眼法。其实,它们都是步法。古人用对仗的文字告诉我们运步要注意两个方面——步法和眼法,加上意念,人的运动由这三部分协调进行,见表6.1。

表6.1 意念、感觉和步法

先要有运动的意向,即意念。运动前要探知去向,用视觉、听觉、触觉、嗅觉来找出运动的方向。盲人走路不便,是因为他们缺少视觉。太极拳的运步只有在意念指导下,在感觉探知下,才能准确实现步法。步法是要做的事情。前进、后退、左移、右行指出打太极拳要有向任何方向运动的功能。中定是说在定位时和运动中都要稳定。第2章中谈到,稳定在力学中的定义是在任何时候重心都要在支撑面内。所以中定不只是针对步型而言,例如弓步、马步,更应贯彻于前进、后退、左移、右行的步法中。眼法是太极拳的“神”。在运动前、运动中和到位后都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前视、后感、左顾、右盼、环觉是感觉相应于前进、后退、左移、右行、中定的主要方向。意念是指导前后左右中的攻防才去做前进、后退、左移、右行、中定。守攻、防打、挡击、拦发都是攻防兼顾、以守为攻的意思。太极拳弹簧劲示出了太极拳以守为攻的力学原理。这四对词都表示能进能退,是运动的弹性。中定主要是为了稳定,但也可以用于攻防,靠的是攻防的技术。下面将逐一讨论五步的力学原理。先给一个尽可能精简的定义,然后解释其含义或进行推广。

前进是意欲向前方攻防并感顾前方状况的稳定前行。对手常常位于前方,我方要向前方正面防御、进攻或要套住对方。眼神主视对方,光顾左右。移动时,轻轻提起一脚,重心保持在另一脚,提起之脚前伸,轻轻落地,然后重心移动到位。现以杨式太极拳的搂膝拗步中的前进为例来分析一下。起始位置的步型是右弓步,见图6.1。为叙述方便,把坐标系原点设于起始左脚中,该步向东行。进步分几个部分进行:坐左腿,重心移向左脚,右脚尖离地外撇,见图6.1、图6.2;右脚踏实,重心移到右脚,左脚跟离地,见图6.2、图6.3;左脚轻轻提起半拳高移动到右脚左侧,见图6.3、图6.4;左脚向左前方移动,左脚跟轻轻落地于右脚左一肩宽,右脚前一步长处,见图6.4、图6.5;左腿前弓,重心移向左脚,左脚全掌着地,见图6.5、图6.6。起脚、落脚时要轻,移脚过程中要稳。实现这些动作要领的力学原理是任何时候都要保持重心位于支撑面内。图6.1、图6.2、图6.6是两脚支撑,稳定比较容易实现。图6.3~图6.5是单脚支撑,要站稳了才移脚。

图6.1 右弓步

图6.2 后坐撇脚

图6.3 移重心

图6.4 收脚

图6.5 出脚

图6.6 左弓步

图6.7 前方的含义

词典上解释“前方”为“正面的空间”。正面可能是相对于我方胸前面的空间而论的。前方的狭义理解是胸法线方向,见图6.7。例如宽弓步(图1.52)、马步(图1.50)的“前方”是胸的正前方,头的方向和胸的方向一致。但有一些招式中,头和胸的方向不一定一致。例如杨式太极拳单鞭中的窄弓步(图1.53),头顺着前手的方向,胸有点侧向。这时称头的方向也就是胸的侧左方为前方。云手(图1.9~图1.13)中头和胸可以左右摆动,头的摆幅可以比胸大,这时称胸的平均方向为前方。推广一下,可以把“前方”理解成胸法线左右一个角度内的视区,见图6.7。

字面解释“前进”是向“前方”移动,但在打太极拳时,“前方”是可以变化的。一个太极招式中“前方”的起始方向和终结方向可能不同。究竟以哪个为准呢?是否要同时考虑两者呢?太极经典理论中对什么时候的“前方”没有明确的讨论。前述由右弓步前进成左弓步的始前方和终前方正好一致(图6.1~图6.6),这仅仅是个特例。一般情况下始前方和终前方不一致。

图6.8~图6.12由马步变为野马分鬃的弓步。始前方正南,终前方正东,两者相差90°。可以把这个运步归于“左顾”,也可以将其归于“前进”,此处建议取后者。这是因为在运步过程中“前方”一直在变化,始前方和终前方都和该运步有关,而且终前方通常是向着对方的位置。下面来分析一下野马分鬃的运步。起始步型是马步,重心位于两脚中间,见图6.8;左脚跟提起,重心移到右脚,见图6.8、图6.9;左脚尖轻轻提起半拳高移动到右脚左侧,见图6.9、图6.10;左脚向左后移动,左脚跟轻轻落地于右脚后一肩宽,右脚左一步长处,胸开始左转,见图6.10、图6.11;左腿前弓,重心移向左脚,左脚全掌着地,右脚跟外碾,胸左转到位和左脚方向相同,见图6.11、图6.12。

图6.8 马步

图6.9 移重心

图6.10 提左脚

图6.11 出左脚

图6.12 移重心

从图6.8~图6.12可以看出,胸的方向在前进过程中转动了90°,前方的含义随之改变。这种转体前进在太极拳中很典型。例如二十四式太极拳揽雀尾的右掤和单鞭都是转体前进。究竟多大的变化范围能归入步法“前进”中呢?这个变化范围取决于人的生理条件。图1.126指出,通常对人来说,120°是两脚尖的夹角极限。这是在转体时始脚尖和终脚尖的转角限度,也是“前进”的转脚范围。这样可以把“前进”定义得明确一点:定脚始位和动脚终位间夹角小于120°的转体步法是“前进”。有两点要说明,第一:120°是一个大概数字,各人可能有略微不同的范围。杨式传统套路中有几个动作(如玉女穿梭)的夹角限度为135°。经过锻炼,这个角度是能够扩大的。第二:两位置夹角小于120°转体步法的目的是让终脚前伸并脚跟先落地。图6.13示出了“前进”的范围是上方两个120°的区域。

图6.13 前进和后退的区域

后退是意欲攻防并感顾对方状况的稳定后移。对手可位于始前方,这时眼神主随对方,光顾左右。对手可位于始前方的后面,这时通常需要转体而使对方位于终前方,我方眼神要找寻对方,光顾左右。移动时,轻轻提起一脚,重心保持在另一脚,提起之脚后伸,轻轻落地,然后重心移动到位。杨式倒卷肱是后退的一例,见图6.14~图6.18。对方在前面,我方在后退中攻防。起始为右虚步,重心位于左脚掌内,见图6.14;重心移到后脚,前脚虚点,见图6.14、图6.15;右脚尖轻轻离地半拳高,收回至左脚侧一拳宽处,见图6.15、图6.16;右脚后退半步,右脚尖轻轻点地,见图6.16、图6.17;右脚跟着地,重心移近右脚,左脚跟外撇,成左虚步,见图6.17、图6.18。

图6.14 右虚步

图6.15 微移重心

图6.16 收右脚

图6.17 退右脚

图6.18 移重心

四十二式太极剑招式,弓步削剑的对方在始前方后面,我方需要转体180°去面对对方,见图6.19~图6.24。由于始脚尖和终脚尖夹角大于120°,适合于运用脚尖后落地法。起始位置的步型是小并步,重心在两脚间,见图6.19。退步分几个部分进行:重心移到左脚,右脚跟离地,见图6.19、图6.20;右脚轻轻提起半拳高移动到后面一步处,右脚尖轻轻点地,见图6.20、图6.21;右脚跟落地,重心移向右脚,见图6.21、图6.22;左脚尖内扣,重心继续移向右脚,见图6.22、图6.23;右脚尖外撇,左脚跟外碾,重心移到两脚间近右脚处,成右弓步,见图6.23、图6.24。

图6.19 并步

图6.20 重心移到左脚

图6.21 退右脚

图6.22 移重心

图6.23 扣左脚尖

图6.24 碾脚移重心

因为图6.20、图6.21中脚向后伸,而且这时“前方”还没有变化,这种步法被称为“后退”。图6.13示出了“后退”的范围是下方的区域。

左顾(左移)是意欲向侧前方攻防的眼神左视的稳定运行。左顾的字面意思是照顾左面的活动。但左顾通常和右盼联用,因为右盼的字面意思仅和眼神相关,人们容易将左顾也误解为仅仅是眼法。太极拳中的“左顾”应该将眼法、攻防法和步法联成一个整体。左顾可以和“前进”“后退”和“中定”联用,例如图6.14~图6.18中的倒卷肱,在退步中,眼神左视以观察左侧的敌情,左肱倒卷以攻防左侧的敌势。左顾可以用于避实就虚。图1.15、图1.16中的捋,在中定中,左捋引对方向左向落空,眼神左随视以监视攻防中的机变。一般看法,“左顾”是为步法,因而左侧行步属于“左顾”。图6.25~图6.31中的云手,设想对方在前面,我方在左侧行中,两手间替使用掤、挒、采法以攻防,眼神左右随视以监视攻防中的机变。下面分析一下左侧行步的步法。起始的步型是平行步,重心在两脚间,见图6.25。左侧行步分几个部分进行:重心移到右脚,左脚跟离地,见图6.25、图6.26;左脚轻轻提起半拳高移动到右脚侧,见图6.26、图6.27;左脚移到右脚左一步远处,左脚尖轻轻点地,见图6.27、图6.28;左脚跟落地,重心移到左脚,右脚跟离地,见图6.28、图6.29;右脚轻轻提起半拳高移动到左脚侧一拳宽处,右脚尖轻轻点地,见图6.29、图6.30;右脚跟落地,重心移到两脚间,见图6.30、图6.31。

图6.25 平行步

图6.26 重心移到右脚

图6.27 收左脚

图6.28 出左脚

图6.29 重心移到左脚

图6.30 收右脚

图6.31 重心移到中间

在认准了“前方”后,“左顾”协调左半边的步法和攻防活动,见图6.32。

图6.32 左顾右盼

云手的前方和胸的方向一致,虽然左脚左行,“前方”却没有变化。所以“左顾”应包括左脚左侧行,“前方”却没有变化的情况。重心位于右脚,左脚侧移后或脚尖或脚跟落地,周围可划成四个区,见图6.33。图6.34为右脚侧行落地法。在“左顾”区域内,左脚向左侧行时脚尖先落地,例如杨式左行的云手,见图6.27、图6.28和图6.33左侧水平线上的脚尖;陈式太极拳左脚向左侧行时脚跟先落地,见图1.118、图1.119和图6.33左侧水平线上的脚跟。在“左顾”区域内,左脚向左前方落脚时脚跟先落地,见图6.33左前区,例如四十二式太极剑的左右云抹中的左前落脚,见图6.35、图6.36。在“左顾”区域内左脚向左后方落脚时脚尖先落地,见图6.33的左后区,例如陈式五十六式太极拳的倒卷肱中的左后落左脚,见图6.37、图6.38。“左顾”应包括右脚左行,“前方”却没有变化的情况。重心位于左脚,右脚移动后或脚尖或脚跟落地,也把周围划成四个区,见图6.34。在“左顾”区域内右脚向左前方落脚时脚尖先落地,见图6.34的左前区,例如四十二式太极剑的左右云抹中的左前落右脚,见图6.39、图6.40。在“左顾”区域内,右脚向左后方落脚时脚尖先落地,见图6.34的左后区,例如四十二式太极剑的歇步压剑中的左后落脚,见图6.41、图6.42。

图6.33 左脚侧行落地法

图6.34 右脚侧行落地法

图6.35 收左脚

图6.36 左前落左脚

图6.37 右独立

图6.38 左后落左脚

图6.39 弓步

图6.40 左前落右脚

图6.41 弓步

图6.42 左后出右脚

一般在一个招式开始时,前方可能和始脚方向一致,图6.43把左顾右盼的区域和前进后退的区域重叠起来。前面提到,在前进中“前方”的方向从始脚方向变到终脚方向。因而左顾右盼的区域也随之变化,见图6.44。

图6.43 进退和顾盼叠加

图6.44 前方和始脚方向不同时进退和顾盼的叠加

右盼(右行)是意欲向侧前方攻防的眼神主右视的稳定运行。右盼和左顾对称。虽然右盼的字面意思仅和眼神相关,但太极拳中的右盼应该将眼法、攻防法和步法连成一个整体。右盼可以和前进后退联用。二十四式太极拳的右倒卷肱在退步中(图6.14~图6.18的对称招式),眼神右视以观察右侧的敌情,右肱倒卷以攻防右侧的敌势。右盼可以用于避实就虚。二十四式太极拳的右捋(图1.15、图1.16的对称招式),在中定中,右捋引对方向右向落空,眼神右随视以监视攻防中的机变。一般看法“右盼”是为步法,因而右侧行步属于“右盼”。太极拳四十八式中有一段右向云手(图6.25~图6.31的对称招式)。设想对方在前方,我方在右侧行中,两手间替使用掤、挒、采法以攻防,眼神左右随视以监视攻防中的机变。右侧行步的步法和左侧行步的步法类似,请参考图6.25~图6.31,这里不再详述。

在认准了“前方”后,“右盼”协调右半边的攻防活动,见图6.32。

“右盼”应包括右脚右行,“前方”却没有变化的情况。重心位于左脚,右脚移动后或脚尖或脚跟落地,可以把周围划成四个区,见图6.34。在“右盼”区域内,右脚向右侧行时脚尖先落地,例如四十八式太极拳中右行的云手(图6.27、图6.28的对称动作和图6.34右侧水平线上的脚尖);陈式太极拳右脚向右侧行时脚跟先落地(图1.118、图1.119的对称动作和图6.34右侧水平线上的脚跟)。在“右盼”区域内右脚向右前方落脚时脚跟先落地,见图6.34右前区,例如四十二式太极剑的起式中的右前落脚,见图6.45、图6.46。在“右盼”区域内,右脚向右后方落脚时脚尖先落地,见图6.34的右后区,例如陈式五十六式太极拳的倒卷肱中的右后落右脚(图6.37、图6.38的对称动作)。“右盼”应包括左脚右行,“前方”却没有变化的情况。重心位于右脚,左脚移动后或脚尖或脚跟落地,可以把周围划成四个区,见图6.33。在“右盼”区域内左脚向右侧运行时,脚尖先落地,见图6.33的右前区,例如四十二式太极剑的左右云抹中的右前落左脚,见图6.47、图6.48。在“右盼”区域内左脚向右前方落脚时,脚尖先落地,见图6.33的右前区,如四十二式太极剑的左右云抹中的右前落左脚,见图6.47、图6.48。在“右盼”区域内左脚向右后方落脚时脚尖先落地,见图6.33的右后区,如陈式五十六式太极拳的云手中的右后落左脚,见图6.49、图6.50。

图6.45 提右脚

图6.46 右前落右脚

图6.47 弓步

图6.48 右前落左脚

图6.49 准备提左脚

图6.50 右后落左脚

图6.43、图6.44把左顾右盼的区域和前进后退的区域重叠起来。总之“前进、后退、左顾、右盼”包括了向四周运行的步法和眼法。该步法和眼法是为攻防服务的。

中定是在攻防的任何时刻都要稳定。打太极拳时步型要稳定,例如弓步、前腿弓、后腿伸、两脚掌全掌着地,上体中正,重心位于两脚掌支撑面内。如图6.51所示,作用于人体的有重力、地面对人的支撑力、摩擦力和空气阻力,等等。这些力的总和应该平衡。打太极拳时的步型和对方发生关系时,我方仍应是一个平衡力系。例如弓步推掌,当我方掌和对方接触时,对方有一个反作用力作用于我方。这个反作用力加入原来的力系,新的力系应该平衡,见图6.52。反作用力矩是反作用力和掌高的乘积,重力矩是重力和后距的乘积。重力矩大于反作用力矩才能维持平衡。如果反作用力矩大于重力矩,则前脚将脱离地面(支撑力为零)。这种情况称为失根,即脚扎于地的根失效了。如果反作用力是拉力,后脚有可能失根。后面的章节将做详细的数学运算。这里要指出,失根将导致重心离开支撑面,即失根将导致不稳定平衡,见前面章节中关于平衡的讨论。

图6.51 作用于人体的力

图6.52 反作用力加入力系

脚底的摩擦力和重力在两脚上的分配(取决于功架的形状)有关,和鞋与地的摩擦性质有关。摩擦力是有限的。当反作用力大于摩擦力时,脚底会打滑,重心将随之飘动,人体开始失稳。后面的章节将做详细的数学运算。

失根和打滑是互相关联的,在力学上可由一组动力学方程解出,见后面的章节。

太极拳运步的全过程要平衡,做到这一点要注意几个方面:起脚落脚要轻;踝关节要灵活;五趾抓地或翘趾要运用适时;运脚时有时双脚支撑,有时单脚支撑,但重心都要位于支撑面内;上体中正以便于重心尽可能位于支撑面中部。在运行时或和对方发生关系时作用于我方身体所有的力,包括反力、重力、支撑力、摩擦力、阻力,应是一个平衡力系。

中定应融于前进、后退、左顾、右盼之中。中定用于防御时可使我方立于不败之地。中定为攻击提供了稳固的基地,包括能量和力源。

五步主要为人体平衡到位和感觉到位服务,八法则重于攻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