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什么是“虚则补之”

什么是“虚则补之”

时间:2022-01-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般人都喜欢在冬季进食温补和滋补之品,诸如羊肉、牛肉、狗肉、龟鳖、桂圆、阿胶、红枣、鹿茸、人参等在天寒地冻时食用,好比雪中送炭,而在炎炎夏日瓜果饮料则是应时补品。在进补期间,要适当忌口。季节性考虑也是进补之道。一般认为,进补的最佳时机是在冬季。夏季酷热多雨,暑湿之气易乘虚而入造成中暑,很难进补,应以消暑调理为主。

怎样理解进补,可用一句话概括,即“虚则补之”,否则就要忌。进补最主要的方法还是食补和药补。这个方面的进补,就需讲究天时、地利、人和。所谓天时,指的是进补应与季节相适应,季节改变了,进补也应随季而变。一般人都喜欢在冬季进食温补和滋补之品,诸如羊肉、牛肉、狗肉、龟鳖、桂圆、阿胶、红枣、鹿茸人参等在天寒地冻时食用,好比雪中送炭,而在炎炎夏日瓜果饮料则是应时补品。所谓地利,指的是地域的不同,人们进补的口味也不同。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特异的口味也补一方人。如酸、甜、苦、辣、咸,当地人吃了补益身体,外地人则毫无食欲。所谓人和,是指人不一样,进补也不一样。男性应以补气为主,女性以补血为主,老人以药补为主,孩子则以均衡饮食为主。

常言道:物以稀为贵。有许多贵重的补品,其价格的昂贵是由于自然界稀少、人们无法大量获得所致。如海参、鱼翅、银耳、人参、鹿茸、黄芪、猴头等。这些稀有食品,有的蛋白质含量虽然不低,但其氨基酸组成并不是十分的合理,还有的蛋白质为不完全蛋白质,其营养价值还不如牛肉甚至豆腐的营养价值高。

按照现代营养学观点,只要食物中各种营养素对人体有补益作用,这种食物就可看作是补品。平衡的膳食营养,是滋补身体的最好办法。历代帝王多以名贵食品和药品补身,祈求健康长寿,但真正健康长寿的却很少;反之,长寿老人和健康老人多出于劳动人民,而劳动人民并不吃补品,他们的健康长寿,除了适当的运动之外,所吃的食物范围广泛、营养平衡、各种营养素互补是其根本原因。因此,不可偏信补品,应该制定合理的膳食,全面摄入营养物质,有针对性地摄入适合于自身生理特点的营养素,不偏食、不废食。如是之,机体的抵抗能力就会逐渐增强,健康状况也就会越来越好。

进补者首先要注意自身的脾胃功能。中医理论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主持机体消化吸收功能。若脾胃失健,运化失司,即使服用补药,也不能强身健体。故凡脾胃运化功能较差者,首先要服用健脾胃的药物,以促进和改善消化吸收功能,然后再考虑服用滋补强身的药物。特别是老年人,因消化吸收功能较差,进补要特别考虑到这一点。脾胃功能太差者,暂不宜进补,待适当调理好后再考虑。即使进补,也宜小剂量,切忌蛮补、呆补和大补。

中医认为,服药时间和方法大有讲究。一般滋补性药物,宜在饭前空腹时服用,以利吸收;对胃有刺激的药物,宜在饭后服;安神药及壮骨药宜在临睡前服用。在进补期间,要适当忌口。如服人参或西洋参,忌食萝卜及浓茶;阴虚阳亢内热,忌食辛辣助火食品;肥胖痰多者,忌油腻性食物;疮疡及皮肤病者,忌鱼虾腥味;阳虚畏寒者,不能吃柿子、生梨等性寒水果。

体虚患者在补虚时,不能忘记祛邪。如正气虚弱系由病邪所致,邪不去则正不安,故此时必须以祛邪为先,使邪去而正自复,此乃祛邪方能扶正之理,不能单纯进补而不祛邪。从现代医学来讲,如有感染的体虚患者,如只是补虚而不抗感染,患者无法康复。应先抗感染去病因,然后才能补虚,以强其身。

掌握适应证十分重要,进补必须因人而异。现在补药品种繁多,乱行进补,不仅不能强身健体,反而伤身害体,有的甚至可出现鼻出血、血压升高甚至晕厥等不良后果。为此,进补前最好请老中医做检查,了解自己的体质状况,在医生指导下选用最佳补药。

季节性考虑也是进补之道。一般认为,进补的最佳时机是在冬季。因为冬至之时,阴气开始消退,阳气逐渐回升,一些宜温忌冷的病症,将会逐渐缓解,同时闭藏中蕴含着生机,乘此时进补,易发挥效力,实为虚弱病症调养的最佳时机,可补一些人参或阿胶之类。夏季酷热多雨,暑湿之气易乘虚而入造成中暑,很难进补,应以消暑调理为主。春、秋可考虑食疗调养,如春季可服些红枣,秋季可服些芝麻、蜂蜜、乳品及苹果、桂圆、葡萄等水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