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易经的人文生态砚

易经的人文生态砚

时间:2022-02-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一节 易经的人文生态砚“人文”一词,最初来自易经的贲卦。看来天文在于观察时令的变化;人文的重要性在于教化天下之人。所以中国哲学把人文与天文相提并论,人文与生态不予分开,其意义是非常深刻的;在于教育人类对照宇宙自然生态环境,从内心上遵守平衡之道。易经的人文生态观,除了按人文思想有效而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能量外,还涉及到信息问题,这是当前西方生态学尚未注意到一个大方向。
易经的人文生态砚_人文生态学

第一节 易经的人文生态砚

“人文”一词,最初来自易经的贲卦。贲的意义是象征文明,所谓:“文明以止,人文也”。又因为人文与天文不能分离,故贲卦又引伸说:“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看来天文在于观察时令的变化;人文的重要性在于教化天下之人。与天文人文相应的还有地文,那就是水文;水文也有自然的秩序,人类赖水生存,故不能破坏水文。

关于“止”的意义后来在中国哲学中有所发挥,就止于其界,知已之界则厚于责己,知人之界则宽以待人。例如诗经说:“穆穆文王,于缉熙敬止。”又如大学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从这两段的内容来看,人文的主要意义就在于敬德修业,尽量达到至善的境界。这是人类社会文明的核心,如果各行各业都能遵照人性与人伦的准则,指导各自的思想、言语、行为,那么这个社会就进入高度有序化的状态。这种情况类似于宇宙中的星体各按自己的轨道运行而不混乱。所以中国哲学把人文与天文相提并论,人文与生态不予分开,其意义是非常深刻的;在于教育人类对照宇宙自然生态环境,从内心上遵守平衡之道。

关于地球生态系统,在易经系辞中早已有一个明确的刻画,那就是:

天地定位,山泽通气; 

风雷相薄,水火不相射。

这里的地就是我们所居的地球,这里的天可以看作是地球所在的空间,天与地各有定位;地面上的山脉水系是一气相通的;大气层的风雨雷电是相互作用的,水与火是互不相干的。为了进一步说明地球是一个高度有序化的自然生态系统,易经又补充说:

“动万物者莫疾乎雷,扰万物者莫疾乎风,燥万物者莫燥乎火,悦万物者莫悦乎泽,润万物者莫润乎水,终万物始万物者莫盛乎艮。故水火相逮(济),雷风不相悖,山泽通气,然后能变化而成万物也。”

万物之中,惟人最灵。易经为了教育人类认识这个有序化的自然环境,指出了中国人文哲学与自然哲学相贯串的一个基本精神,那就是“立天之道曰阳与阴,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阳意味太阳日光使地上动植万类得以生长,阴意味地面背离日光,使万物有节律休息;阳阴也指季节气候,那就是春夏秋冬,寒暑湿燥。地球表面土质松软肥沃可以生长农林作物,地下蕴藏各类坚硬矿石可以开采出来摄取能量或作为工业技术器材。就是在这样的一个生态系统中,生长了动植物与人类,只有人类才能参究天地,认识这个系统。为了最佳地利用这些自然能量,就要求人类社会重视仁与义。简单说来,仁就是心存博爱,义就是行为适宜;此二者也是天地的大德。易经指出:“天地之大德曰生”,就是生长万物,而又使适者生存,这就在一定程度上涉及到生物学中的自然进化的法则。

人类为了生存在摄取资源过程中,也要学习天地之大德,不能让地球生态甚至宇宙生态系统失去平衡;否则,对于人类自身是不利的,今天很多事实已说明这个问题,一个区域的生态如果失去平衡,在当时看来是微不足道,但最终会影响到整个地球,因为大气与海水是不分家的。所以易经特别教人要知微、知几。什么是几,“几者动之微。”易经指出:“知几,其神乎。”所以神的意义在这里是能够知微、知几;换句话就是有先见之明,对细微变化有精邃的洞察能力。孔子称赞这种人说:“君子知微,知彰;知柔,知刚;万夫之望。”只有修德敬业的人才能全面地了解天道与地道,为众望所归。

关于生态环境变化的微与彰问题,普里哥津在耗散结构中也有类似的科学看法,就是生态环境中一点细微的不利因素,可能造成人体系统中的极大危害。另一方面,在各物种进化的过程中,动植物的分野,人与动物的分野也都与当初各自的微小变异有关。看来达尔文、孟德尔、牛顿、爱因斯坦等人也可以说是从生物、物理世界中知微知几,而发现真理的。

综观以上的讨论,可以看出易经把人文与生态进行综合对比分析,实际上不外阴阳两仪:就性质来说,仁与柔属于阴;义与刚属于阳。所谓恻隐之心,见义勇为也可以说是人性在阴阳方面的体现。人类社会如果能发扬仁义这样的大德,就能爱护天地所演化出的自然生态环境,合理而有效地利用自然能量:合理表示正向利用,有效意味最佳利用。

易经的人文生态观,除了按人文思想有效而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能量外,还涉及到信息问题,这是当前西方生态学尚未注意到一个大方向。事实上,前面谈到的知微知几就是人的智力能认识生态演化、物理、化学变化的信息,动物也有这种感知功能。例如易经说:

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往者,屈也;来者,信也。屈信相感而利生焉。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

尺蠖的致屈,龙蛇的伏蛰类似于本书所讲的冰冻变形虫或生态物理学生命。它们也可以说是由能量生命在一定时间内转化为信息生命。万物之灵的人若能修天地之大德,到时也会如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