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易经》是夏

《易经》是夏

时间:2022-06-2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一、《易经》是夏、商、周三代政府进行决策的手段《易经》最核心的功能就是占卜算卦,帮助人们解疑释惑,对某项活动作出决断,所谓逢凶化吉,趋利避害。在西周时代,三种《易经》还同时存在,大卜都要掌握。历来对《周礼》本身的真伪一直存在着不少争议。其次“五事”是指对管理者素质要求的五项大事,为貌、言、视、听、思。把管理者素质的管理列为宏观管理的第二项,可谓极有智慧。

一、《易经》是夏、商、周三代政府进行决策的手段

《易经》最核心的功能就是占卜算卦,帮助人们解疑释惑,对某项活动作出决断,所谓逢凶化吉,趋利避害。这种愿望是容易理解的,但这种方法在今天看来并不科学。然而,在人类社会的幼年时代,出现这种卜筮文化,仍然值得我们珍惜、爱护和研究。

根据《周礼·春官》有关大卜等职位的编制和职责规定,我们可以得知西周政府如何运用《易经》于政务管理的信息:

大卜下大夫二人,卜师上士四人,卜人中士八人,下士十有六人,府二人,史二人,胥四人,徒四十人。(编制六十八人)

龟人中士二人,府二人,史二人,工四人,胥四人,徒四十人。(编制五十四人)

菙人下士二人,史一人,徒八人。(编制十一人)

占人下士八人,府一人,史二人,徒八人。(编制十九人)

筮人中士二人,府一人,史二人,徒四人。(编制九人)

占梦中士二人,史二人,徒四人。(编制八人)总计一百六十九人。

大卜掌三兆之法,一曰玉兆,二曰瓦兆,三曰原兆。其经兆之体,皆百有二十,其颂皆千有二百;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其经卦皆八,其别皆六十四;掌三梦之法,一曰致梦,二曰觭梦,三曰咸陟。其经运十,其别九十。以邦事作龟之八命,一曰征,二曰象,三曰与,四曰谋,五曰果,六曰至,七曰雨,八曰瘳。以八命者赞三兆、三易、三梦之占,以观国家之吉凶,以诏救政。凡国大贞,卜立君,卜大封,则视高作龟。大祭祀,则视高命龟。凡小事,莅卜。国大迁,大师,则贞龟。凡旅,陈龟。凡丧事,命龟。

筮人掌三易以辨九筮之名,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九筮之名,一曰巫(筮)更,二曰巫咸,三曰巫式,四曰巫目,五曰巫易,六曰巫比,七曰巫祠,八曰巫参,九曰巫环。以辨吉凶。凡国之大事,先筮而后卜,上春相筮,凡国事共筮。

卜师、龟人、菙人和占人的职掌不一一录示,大体上都是配合大卜做有关占卜的事情。春官大宗伯手下的大卜所辖龟人、占人、筮人等,总共一百六十九人。

根据以上引文,我们可以作出如下判断:

大卜是西周政府中颇为重要的决策官员,国家大事都要经过卜筮。

大卜这个职位需要具有相当高文化素养的人才能胜任。大卜需要精通三兆之法、三易之法和三梦之法,即全面掌握龟卜(三兆之法)、蓍筮(三易之法)和解梦(三梦之法)的全部技巧,为政府首脑提供国事决策的依据。

夏、商、周三代的卜筮不能混为一谈。“卜”是对龟甲进行烧煅,迫使其受热出现裂纹,以便看“象”,从“象”看出事物的征兆来。这种观测征兆方法分为玉兆、瓦兆和原兆三种。每种兆又分为一百二十种体态,每体又有十种颂语,共有一千两百种颂语。而“筮”则是利用蓍草求“数”,通过数的变化,形成经卦八个,八卦重叠,形成六十四个卦形。《周礼》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证据:夏代《易经》叫连山,殷(商)代《易经》叫归藏,周代《易经》叫周易。在西周时代,三种《易经》还同时存在,大卜都要掌握。三易的卦数都是六十四个,但其排列次序不一样,卦辞和爻辞可能不一样,所以有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之别。

周代的大卜不仅会三兆、三易之法,还要会三梦之法。致梦、觭梦和咸陟究竟是何种技巧,现在已经无从知晓。据注疏者的解释,致梦者梦之致也;觭梦者梦中之得也;咸者皆也,陟者升也、用也,大概就是圆梦吧!无非是催眠做梦,依据梦境所得为某种疑惑求解之法。

我们根据《周礼》的规定,可以作出如上的判断,但《周礼》的规定是否与西周的情况实际相符呢?我们还需要进一步找到可靠的证据加以印证才行。历来对《周礼》本身的真伪一直存在着不少争议。古文经学家认为《周礼》系周公旦所作,而今文经学家认为出于战国时期的儒家之手,也有人指为系西汉末年刘歆伪造。近人曾从周秦铜器铭文所载官制,参证《周礼》书中的政经制度和学术思想,定为战国时代的作品。我认为即使《周礼》为战国时人所作,也会有历史传承为其依据,不可能凭空杜撰。所以,在夏、商、周三代的政府中设有卜人、筮人等专门从事占卜的职位,看来是可以肯定无疑的。现在的问题是,当时的政府中为什么会设立这样一些职位,它们究竟起什么作用?这个问题我们在《尚书·洪范》篇里可以找到一些线索。

箕子是纣王的叔父,官封太师,封地在箕(今山西太谷),所以称箕子。他一再劝谏纣王行善政,纣王不听,反而监禁箕子。周武王会合西南各族征讨商纣(一作受,亦称帝辛),在牧野(今河南淇县)之战中,纣王因“前徒倒戈”,兵败自焚而死。“杀受,立武庚,以箕子归,做《洪范》”。就是说周武王推翻商纣王的革命成功以后,释放了商朝的箕子,并向箕子请教治国的经验,于是就有了这篇《洪范》。所谓“洪范”就是宏观管理的意思。箕子提出了“洪范九畴”,即国家宏观管理的九个方面:“一曰五行,次二曰敬用五事,次三曰农用八政,次四曰协用五纪,次五曰建用皇极,次六曰乂用三德,次七曰明用稽疑,次八曰念用庶征,次九曰向用五福,威用六极。”而且说这“洪范九畴”是上天赐给夏禹,从夏朝一直传下来的。所谓“五行”是指五种物质元素所代表的物质生产、调配和管理。五种物质元素概括为水、火、木、金、土。因为水、火是百姓之求饮食所必需,金、木是百姓之所兴作,土则是万物之所资生,所以,对水、火、木、金、土的管理被列为国家宏观管理的第一项。其次“五事”是指对管理者素质要求的五项大事,为貌、言、视、听、思。“貌曰恭,言曰从,视曰明,听曰聪,思曰睿。”把管理者素质的管理列为宏观管理的第二项,可谓极有智慧。“三曰农用八政”,农非农业之农,而指浓厚之浓,即极端重视之意。八政是指政府行政的八大部门,即食、货、祭祀、司空、司徒、司寇、宾客、师。“四曰协用五纪”是指时间、节气的管理,五纪是岁、月、日、星辰、历数。“五曰建用皇极”,皇,大也;极,中也。孔颖达疏曰:“大中者,人君为民之主,当大自立其有中之道,以施教于民。当先敬用五事,以敛聚五福之道,用此为教,布于众民,使众民慕而行之。”看来把皇极理解为建立治国的基本理念比较恰当。“六曰乂用三德”,乂,治也;三德指刚、柔、正直三德。“七曰明用稽疑”,疑难不决,为了判明吉凶祸福,需要择建卜筮。夏、商、周三代,卜筮被列为宏观管理的重要部门。“八曰念用庶征”,庶,众也;征,验也。要念念不忘,十分重视自然界众多气象的征兆和变化。“雨以润物,旸以乾物,暖以长物,寒以成物,风以动物,五者各以其时,所以为众验。”气象管理在三千年前已列为国家宏观管理的部门之一。“九曰向用五福,威用六极”,教导劝勉用五福,畏惧沮止用六极。五福是指长寿、富裕、康宁、好德、终命;六极是指夭折、疾病、忧愁、贫困、丑恶、衰弱。以现代理念诠释第九畴,那就是对国民福利生活质量的管理。对“洪范九畴”就简单释义至此。我们再对第七畴“明用稽疑”做深入了解,藉以弄清楚卜筮在宏观管理中的作用。

七,稽疑。择建立卜筮人。乃命卜筮。曰雨,曰霁,曰蒙,曰驿,曰克,曰贞,曰悔。凡七,卜五,占用二,衍忒。立时人作卜筮,三人占,则从二人之言。汝则有大疑,谋及乃心,谋及卿士,谋及庶民,谋及卜筮。汝则从,龟从,筮从,卿士从,庶民从,是之谓大同。身其康强,祖孙其逢吉。汝则从,龟从,筮从,卿士逆,庶民逆,吉,庶民从,龟从,筮从,汝则逆,卿士逆,吉。汝则从,龟从,筮逆,卿士逆,庶民逆,做内吉,作外凶。龟筮共违于人,用静吉,用作凶。

稽疑是“洪范”的第七大项目,也是国家宏观管理的重要部门。“稽疑”就是考核、检验疑难问题。上面这段文字是箕子告诉周武王在殷商时代的政府里设立卜筮、运用卜筮以及稽疑和决策的整个过程。为了解决国君所遇有关国务的疑难问题,如战争、祭祀、婚嫁、立嗣、丧葬、封禅、赈灾等大大小小国事,需要征求天意。基于当时的认知水平,人们认为长寿的龟和蓍草是能够通天意的灵物,于是发明了卜筮。卜筮是何时发明的,已无法查考,但肯定是在夏朝以前,而且有“龟长筮短”的说法,即龟卜的历史比蓍筮的历史还要长。选择懂得卜筮的人,任命其从事卜筮工作。龟卜的兆征有五种:雨、霁、蒙、驿、克;蓍筮占卦有内卦和外卦两种:内卦曰贞,外卦曰悔。卜筮都需要推衍出一定的结论。选定卜人、筮人进行卜筮时,要分别由三人进行,他们分别得出的结论,采取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三人之中有两人相同者以两人相同的结论为准。

遇到重大疑难问题,国君自身首先要有明确的意见,然后要与卿士商议,听取卿士的意见;再与庶民商议,听取庶民的意见;再就是要通过卜筮,让卜人和筮人分别提出意见。如果君王、卿士、庶民、卜人和筮人的意见都是一致的,这就叫做大同,人心和顺,身体健康,庶民皆从,子孙后世都会遇吉;如果君王、卜人、筮人赞成,卿士、庶民反对,此事仍是吉利的;如果君王、卜人赞成,而筮人、卿士、庶民反对,那么做内政吉利,作外交凶险;如果君王、卿士、庶民赞成,卜人、筮人反对,那么安静不做吉利,积极行动凶险。

从《尚书·洪范》所叙“稽疑”的情况来看,三四千年前的古代中国在其国家管理实践中,已经具备了一套行之有效的“集思广益”和相当“民主”的办法。这种办法的关键核心在于找到一种人们共同承认的“灵物”来作为裁决人们意见分歧的依据。这种“灵物”便是龟和蓍草,龟卜的历史比蓍筮的历史还要长。从上面的议事规则中,我们可以看到龟卜和蓍筮的权威,甚至超过了国君。因为卜筮所代表的是“天意”,人间的君王、卿士和庶民都应该服从“天”意。根据《周礼》记载,龟卜的“三兆之法”有经体三百六十种(3暳120),而有颂各一千二百种之多;而“三易之法”则有连山、归藏和周易,各有经卦八个,别卦各有六十四个。由此可见,在夏、商、周三代的政府里,卜人和筮人具有崇高和神圣的地位。三兆和三易之法是政府重大决策的主要手段。随着社会的发展,三兆之法和三易之法中的连山和归藏已经失传,只剩下《周易》流传至今。由此我们可以相信,《易经》是夏、商、周三代政府重大决策的一种重要手段。而在三兆之法、三易之法和三梦之法的所有经典中,为什么只有《周易》流传下来?我们有必要对《周易》的历史作一番考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