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阿经贸论坛视域下的宁夏与阿拉伯人文交流

中阿经贸论坛视域下的宁夏与阿拉伯人文交流

时间:2022-02-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阿经贸论坛视域下的宁夏与阿拉伯人文交流宁夏大学阿拉伯学院 金忠杰人文外交是中国总体外交大局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国务院同意,由国家商务部、中国贸促会和宁夏回族自治区共同主办的中阿经贸论坛,已在宁夏银川市成功举办了两届。因此,加快加强宁夏阿拉伯语高层次人才培养,在中阿经贸论坛及宁夏与阿拉伯人文交流过程中的作用显而易见。
中阿经贸论坛视域下的宁夏与阿拉伯人文交流_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宁夏文化发展研究

中阿经贸论坛视域下的宁夏与阿拉伯人文交流

宁夏大学阿拉伯学院 金忠杰

人文外交是中国总体外交大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文交流则是人文外交的具体体现,是不同国家或区域、不同文明或文化、不同民族或族群之间,以及人与人、心与心之间交流的基础,甚至是国家对外关系发展中的重要桥梁和主要渠道。无论从公共外交,还是民间外交层面来讲,人文交流对增进国与国、地与地、民与民之间的沟通和理解、增加彼此之间的互信和友谊、消除相互之间的认知差异,以及对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文化繁荣昌盛、促进世界和谐发展,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人文交流,既体现在国家层面,也展现在地方层面。

经国务院同意,由国家商务部、中国贸促会和宁夏回族自治区共同主办的中阿经贸论坛,已在宁夏银川市成功举办了两届。换言之,宁夏借助“人脉——全国唯一的回族穆斯林省份;文脉——中国文化与伊斯兰文化形成的二元一体结构的回族穆斯林文化;政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地脉——中国承东启西的战略支点及中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主战场的内陆开放型区域”等优势,着力打造的中阿经贸论坛,是为中阿双方、中外多方在经贸、金融、投资、旅游、文化、人力资源、人文交流等领域提供“传承友谊、深化合作、共同发展”的战略平台。这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平台,就中国宁夏而言,它既能推动宁夏“向西开放”和“走出去”战略的时代步伐,也有利于提升宁夏对外开放的总体水平;既能提高中国宁夏在阿拉伯国家和穆斯林地区的知名度,也能使宁夏的外贸合作走得又好又快;既能加快宁夏的国际化进程,也为宁夏与阿拉伯的人文交流搭建了新的平台。就阿方而言,它既能借助中阿经贸论坛的平台,促使阿拉伯国家的经贸投资“西渐东移”,也能使阿拉伯国家的经济战略走向全面和深入;既能提高阿拉伯国家的国际影响和外交形象,也能提升阿拉伯国家的国际合作和参与能力。

本文试从宁夏阿拉伯语高层次人才培养、宁夏国际友好城市发展、宁夏与阿拉伯人文交流外在形象三个角度入手,就中阿经贸论坛视域下宁夏与阿拉伯人文交流的应有举措,做概要阐述,以求教方家。

一、加快宁夏阿拉伯语高层次人才培养

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第十届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上指出,“把西部地区作为新时期开发开放的战略重点。推动西部地区与周边国家的全面合作,推动中国与世界各国共同发展繁荣”。在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的第二个黄金10年之际,宁夏在中共中央和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必将为第二轮西部大开发增彩添色。落户宁夏银川的中阿经贸论坛,则是自治区党委政府贯彻落实第二轮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具体实践之一。中阿经贸论坛的举办,对于推动宁夏甚至中西部地区面向阿拉伯国家和穆斯林地区的开发开放,以及对于构建中国对外开放和外贸交流与合作的总体格局,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正如温家宝总理在第十届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上所言:“这是因为西部地区的开发水平将决定中国现代化的进程,西部地区的开放水平将决定中国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2010年8月16日,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贯彻落实西部大开发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强西部地区人才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明确提出,西部大开发,人才是关键,要求西部各地区务必把人才队伍建设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抓紧抓好,为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根据《通知》精神,宁夏对中阿经贸论坛所需阿拉伯语高层次人才提出了新的历史要求和现实任务。这就需要政府有关部门,以及教育界、文化界、学术界、经贸界、企业界、外交界从理论与应用层面,积极做出回应。从客观角度和现实需要来讲,宁夏具备阿拉伯语高层次人才是中阿经贸论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其成功举办的核心要素之一。因此,加快加强宁夏阿拉伯语高层次人才培养,在中阿经贸论坛及宁夏与阿拉伯人文交流过程中的作用显而易见。

首先,中阿经贸论坛作为一个长效机制,它对阿拉伯语高层次人才的需要也必将是长期任务。然而,从现实角度来讲,宁夏的区域位置较之北京、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而言,吸引区外阿拉伯语高层次人才来宁工作,很大程度上不具有完全优势。是故,宁夏为中阿经贸论坛培养和建设区域的阿拉伯语高层次人才也就需要长效机制来完成,并在一定程度上成为政府有关部门和相关大学的任务。也因此,宁夏大学在自治区党委政府领导下创建的中国高校第一个完整建制的阿拉伯学院,以及教育部在宁夏大学建立的区域和国别研究培育基地阿拉伯研究中心,通过学科与学位点建设,为宁夏、中西部乃至国家培养着中阿语言文化兼通,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研究阿拉伯国家社会、文化、经济、外交、政治和能源等领域的高层次人才。

其次,中阿经贸论坛的价值除体现于经贸交流与商务合作外,它的拓展和衍生更需要具有专业背景的阿拉伯语高层次人才。众所周知,阿拉伯国家的经济基础整体上较为薄弱,科学技术相对落后,技术和设备包括技术人员和劳务输入均依赖国外。尤为重要的是,22个阿拉伯国家根据经济情况又分三类:第一类是海湾合作委员会因盛产石油天然气成为阿拉伯世界的经济发达国家;第二类是埃及、叙利亚、约旦、突尼斯等经济欠发达国家;第三类是苏丹、也门、埃塞俄比亚等经济落后国家。由于这些国家在经济实体上的差异,各国技术需求很大程度上也不尽相同,但总体上主要是石油化工技术(以石油出口为导向的石油生产和深度加工技术)、建材技术和建造技能、电力水利技术、计算机信息(软件开发等)和卫星通讯技术、机电技术、海运技术和海水淡化技术、农林渔及畜牧业技术、防沙治沙技术、医疗医护技术、军防技术和国防建设、轻重工业技术、资本密集型与能源节约型技术、环境保护技术、各类设备安装技术和维修技术、经营管理技术、纺织技术、冶金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鉴于此,宁夏在对阿开放和中阿高层次人才交流中,可以紧抓中央关于西部人才队伍整体建设的历史机遇,借助中阿经贸论坛平台,研究和探索宁夏阿拉伯语高层次人才的新型培养模式和品牌建设,诸如“阿拉伯语+经贸经管”“阿拉伯语+生物工程”“阿拉伯语+计算机通讯”“阿拉伯语+石油化工”“阿拉伯语+医疗医护”“阿拉伯语+农业农林”“阿拉伯语+建筑建材”“阿拉伯语+防沙治沙”等具有专业性质的“专业阿拉伯语”。毋庸置疑,专业阿拉伯语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必将会使宁夏阿拉伯语高层次人才在服务中阿经贸论坛和宁阿人文交流的同时向纵深发展,从而使传统的阿拉伯语人才培养由人文社会科学的单一层面向应用科学的多向层面发展,进而“东走西出”(“东走”东南沿海城市,“西出”阿拉伯世界),产生相应的社会价值和经济效益。

由上,宁夏阿拉伯语高层次人才培养工作在中阿经贸论坛以及宁夏与阿拉伯人文交流中的作用不容忽视。它一方面能够立足宁夏,服务中国,面向世界,裨益中阿。另一方面,中阿经贸论坛意义的外延,使其作用和价值远远超过了“经贸”本身。作为一个以经济交流和商务合作为主导的论坛,好文章就在于如何“论”,“论”什么,“论”的理念,“论”的效果,以及“论坛”的内涵与外延等。这就要求中阿经贸论坛中的“论阿拉伯语高层次人才培养”,既要通过历史脉络来研究和开发宁夏阿拉伯语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发展的走向,彰显它的时代意义和社会价值,也要探讨当前阿拉伯语高层次人才在中阿经贸论坛与宁夏实施“走出去”战略,以及打造面向阿拉伯国家和穆斯林地区的内陆开放型经济战略举措中的现实意义,同样也能使宁夏回族自治区为中国的整体外交提供区域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进而为中阿双方在政治往来、经济合作、人文交流、能源开发等方面发挥应有作用。因此,做好中阿经贸论坛视域下的“阿拉伯语高层次人才培养”,既是论坛的需要和研究的课题之一,也是中阿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正如温家宝总理于2009年11月7日在埃及开罗阿拉伯国家联盟总部的演讲所指:“发展中阿经贸合作,空间广阔,潜力巨大。特别是当前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中阿要采取更加切实有效的措施,扩大双方在经贸、能源、投资、金融、旅游和人力资源培训等领域的务实合作。”

二、推动宁夏国际友好城市的建立与发展

国际友好城市是以人员互访、人文交流、经济贸易、科学技术、旅游开发、能源合作、环境卫生、信息共享、社会文化等领域为主的国际交流活动形式。经学术界研究,我国地方政府建立国际友好城市关系的重要作用和现实意义在于,其一,国际友好城市的建立和交流,是中国人文外交的重要形式之一,它既能够有效增进和加强两国城市之间基层人民的互相理解和彼此沟通,也能使我国与外国人民之间有更多交流和接触机会,更能使外国人民有更多机会来亲身感受和了解中国的历史现状、传统文化、价值观念、社会发展等。其二,国际友好城市交流的深入开展,对我国签订的国际协议在地方层面的执行起到信息提供和监督作用。其三,国际友好城市的构建,能够拓宽我国公民和企业在海外寻求理解与合作的渠道,并能有效帮助我国“走出去”战略的实施。其四,我国地方城市与周边国家的城市建立国际友好城市关系,能够积极推动对区域领域公共问题的合作治理。其五,国际友好城市的建立,能够加快我国地方经济发展,加强地方政府对外联系,增强地方政府的外向合作,积极主动促进国际友好城市的网络构建,达到地方政府外事活动对接国家外交战略的目的。

自1973年以来,发展国际友好城市已成为我国和各级地方政府开展外事活动的重要内容。目前,我国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和369个城市,已与五大洲126个国家的394个省、州、县、大区、道等共1216个城市建立了1717对友好城市关系。

1987年以来,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和银川市、吴忠市、中卫市、石嘴山市、固原市分别与23个国家的省、区、州、县、市建立了29对国际友好城市关系,为宁夏地方政府开展外事活动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其中,宁夏与阿拉伯伊斯兰国家建立的国际友好城市共有7对,分别是,吉尔吉斯斯坦比什凯克市、摩洛哥乌尔迪加大区、巴基斯坦旁遮普省、埃及法尤姆省、叙利亚大马士革省、埃塞俄比亚奥罗莫州、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加兹温省。无论从全球范围,还是从阿拉伯伊斯兰国家范围来讲,宁夏国际友好城市的结交数量,较之其他省份,存在很大差距。当前,随着第二轮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宁夏基于建设“内陆开放型经济”思路而实施的“走出去”战略,以及打造面向以阿拉伯世界和穆斯林国家为主要对象的“向西开放”举措,势必促使宁夏在现有基础上与更多国家的省、市、州、区、县等建立外事关系,推动宁夏国际友好城市关系的进一步建立。

从目前宁夏业已建立的国际友好城市关系格局来看,主观上既与其他省市自治区和州市县建立的国际友好城市的数量具有很大差距,客观上也与我区实施“向西开放”和“走出去”战略的总体要求存在相应距离。鉴于此,宁夏当本着“推动中阿经贸论坛,服务中国整体外交,提升宁夏与阿拉伯人文交流”的外事思路,推进宁夏国际友好城市关系建立的步伐,完善宁夏国际友好城市关系的构建布局,并主要着眼于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在全球范围内增加宁夏国际友好城市的数量,全面扩大宁夏“走出去”战略的外事活动范围,以利于提高中国宁夏的国际知名度和国际影响力,达到吸引全球投资宁夏而能加强宁夏经济硬实力,以及提升宁夏文化软实力形象的跨越式发展目标。

第二,重点加强与阿拉伯世界和穆斯林地区的国际友好城市关系的建立,以有利于宁夏“向西开放”的战略举措。每年宁洽会暨中阿经贸论坛的成功举办,需要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类企业经常“西去”开展对外联络和招商引资。这就要求有长效机制来保障外联、外事和外商活动的稳步推进。如果宁夏在阿拉伯世界和穆斯林国家有对应的国际友好城市,则能发挥其应有作用——有效保障企业商业的“走出去”和“引进来”,增进双方的互相了解和信任,保护我在海外各种利益,双方共享企业商业等各类信息。

第三,发挥宁夏作为回族自治区的民族区位优势,针对性建立国际友好城市关系,如银川市作为我区经济中心,可与阿拉伯世界的经济中心迪拜建立国际友好城市关系。吴忠市作为中国的“回族之乡”,可与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发源地的沙特麦加市或距离麦加70公里的吉达市建立国际友好城市关系。石嘴山市作为宁夏的能源城市,可与科威特的科威特城建立国际友好城市关系。中卫市作为工业城市,可与卡塔尔多哈市建立国际友好城市关系。固原市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可与阿拉伯世界的历史文化名城如伊拉克的巴格达、埃及的开罗等城市建立国际友好城市关系。

第四,选择性地与包括22个阿拉伯国家在内的57个伊斯兰国家的相关城市建立国际友好城市关系,从而既在阿拉伯国家所处的西亚北非地区选择性建立国际友好城市关系,也在穆斯林国家居多的南亚、东南亚和中亚地区选择性建立国际友好城市关系,从而使“向西开放”的宁夏国际友好城市关系的建构,做到“点面双结合”与“东西南北中”的网络格局。

综上所述,在当前新形势和新要求下,进一步推动宁夏与阿拉伯伊斯兰国家国际友好城市关系的建立,对于中阿(中国和阿拉伯国家即1+22)和中伊(中国和伊斯兰国家即1+57)双方延续友好传统、增进彼此了解、共叙传统友谊、发展经济贸易、扩大人文交流,以及推动双方地方外事活动等层面,具有双重意义。

三、重视宁夏与阿拉伯人文交流的外在形象

每年中阿经贸论坛期间,中阿政界、商界、学界等相关人士相聚银川论经谈贸、谈文论道的同时,也推动着中国宁夏与阿拉伯的人文交流。在此期间,宁夏的外在形象如阿拉伯语翻译、公示语、广告设计,无一例外地体现着宁夏人文交流,甚至是中国人文交流的水平与质量。因此,有必要就此做一些初步探讨。

(一)设置宁夏阿拉伯语翻译分级岗位

值得肯定的是,自2010年首届中阿经贸论坛召开以来,宁夏阿拉伯语翻译人才为推动论坛的顺利召开和成功举办,发挥了积极作用,作出了一定贡献。但随着论坛发展对阿拉伯语翻译人才的高要求与严标准,以及外交外事工作中翻译的常态性和严肃性,翻译行业在外事工作中具有的窗口性和服务性,诸如翻译水平与岗位要求不相符合、翻译水平层次不分明、文化差异意识缺乏、知识面有限、理解有偏差等问题也逐步出现。为切实做好中阿经贸论坛阿语翻译工作,提高论坛翻译质量,推动中国宁夏与阿拉伯国家的合作与交流,有必要采取翻译岗位分级方式,确保论坛期间的翻译质量到点、到位。因此,很大程度来讲,阿拉伯语翻译人才作为体现宁夏乃至中国外在形象和文化软实力的一张名片,甚至是对外交流的先行者和推动者,有必要采取一些措施,达到人文交流的要求和高度。

第一,鉴于中阿经贸论坛期间,以及宁夏对阿常态工作中,阿拉伯语翻译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举足轻重作用,自治区党委组织部、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自治区外事办公室、自治区博览局等部门,应联合成立中阿经贸论坛阿拉伯语翻译人才领导小组,统筹规划,整合力量,服务中阿经贸论坛,服务人文交流。

第二,阿拉伯语翻译人才领导小组,对宁夏阿拉伯语翻译人才做一次通盘摸底,了解阿拉伯语翻译人才现状,构建自治区阿拉伯语翻译人才库。

第三,阿拉伯语翻译人才领导小组会同有关院校,对宁夏现有阿拉伯语翻译人才进行水平测试,掌握翻译人才实际水平。

第四,根据测试结果,对阿拉伯语翻译人才进行水平分级,依照实际水平,按需按岗,选派相应翻译到对应岗位上从事翻译工作,做到水平到位,翻译到位,质量到位、交流到位、效果到位。其中,一级岗位基本达到同声传译或交替翻译水平,能够胜任自治区党政领导会见阿拉伯贵宾、中阿会议会谈等翻译工作和需要。二级岗位能够胜任中阿各类文件或来往函件的笔译工作。三级岗位能够胜任陪同翻译、会务翻译、生活翻译等日常翻译工作。四级岗位即一、二年级的阿拉伯语学生在志愿者岗位上从事向导等服务工作。

(二)规范宁夏阿拉伯语公示语

2010年5月24日,宁夏回族自治区主席王正伟召开主席办公会,专题听取了2010年中国(宁夏)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暨中阿经贸论坛筹备情况。办公会上,王主席指出,“各种印刷品、宣传册、条幅等要准备中、阿两种文字。”本着服务中阿经贸论坛的精神,自首届中阿经贸论坛以来,银川市、吴忠市区的一些公共场所均出现了阿拉伯语公示语,但也不乏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例如翻译有误、语法不通、拼写错误、词语误用、文字乱码、词句错排、一名多译、不明译法等。

王正伟主席所指中阿经贸论坛期间的“各种印刷品、宣传册、条幅等阿文”,其重要作用体现在:一是为论坛营造浓郁的气氛,二是服务阿拉伯外宾,三是向阿拉伯世界宣传宁夏和中国,四是展现我区的“宁夏阿语品牌”。鉴于此,根据阿拉伯语公示语业已出现的问题,诸如特色景点名称无固定与权威翻译、城市主要街道名称音译或意译选择、一名多译等,规范中阿经贸论坛期间阿拉伯语公示语,既是落实主席办公会议精神的重要内容,也必然是有关方面的工作要点。根据中国翻译协会对公示语的界定和要求,以及阿拉伯语言与阿拉伯语文化的特点,宁夏阿拉伯语公示语应做到。

第一,运用约定俗成的阿拉伯语公示语——阿拉伯人社会生活中特定的规范和形式,并根据不同场合的需要,当以独词、词组、短语、整句、短语篇,以及这些要素的有机组合为主要语言形式。

第二,阿拉伯语公示语的时态应用,大体上限于现在时,给予所处特定环境的公众以即时行为的指示和提示。表示静态的提示性、指示性的阿拉伯语公示语,应当用名词,直接、准确显示特定信息。表示动态意义的阿拉伯语公示语,应使用动词、动名词,将阿拉伯外宾的注意力集中到应进行的工作上。

第三,阿拉伯语公示语设置于特定环境,针对明确的目标公众,因此应当使用祈使句。涉及公共设施和服务信息的阿拉伯语公示语,应运用缩略语,或缩略语与词汇原形混搭。严格避免使用生僻的阿拉伯词语、古语、术语,以强调信息服务效果。

第四,词汇的书写要符合阿拉伯语的规范,字体、字号的编排、变化有助于突出重要和关键信息,服务特定功能。

第五,阿拉伯语公示语应与醒目的国际和国家标准图形标志共同使用,相互补充,相得益彰。此外,阿拉伯语公示语应以简洁、清晰、准确的文字,严谨、简练、规范的句式,以便为阿拉伯外宾提供更加深入、周全和准确的信息服务。

(三)打造宁夏广告的国际性和人文性

2010年首届中阿经贸论坛期间,宁夏首府银川市主要交通要道路边设置的广告牌,由政府出资制作。2011年第二届中阿经贸论坛,银川市主要交通要道路边的广告牌有企业从广告招商角度,出资制作。这一举措,仅从广告招商单一角度,就能反映中阿经贸论坛“论经谈贸”的价值和意义所在。

鉴于中阿经贸论坛期间,来宁的国外各界人士中,不仅有阿拉伯人,也有非阿拉伯人。因此,外宾来源的多国家、参访目的的多元性、企业构成的多渠道等主客观因素,对营造氛围和广告招商兼而有之的广告牌的设计与规范等,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基于此,中阿经贸论坛期间的广告及其广告语,理应体现宁夏的国际性和人文性。

第一,中阿经贸论坛是国际性盛会,广告设计应从宁夏的区位优势、中国的国家形象和论坛的国际影响三个层面,达到三性要求——民族性、国家性和国际性。

第二,广告是营造氛围、招商引资、产品上市的重要环节,如何让来自穆斯林世界,尤其是阿拉伯国家的各界人士了解宁夏的产品和商品,广告效应是不容忽视的关键所在。通过广告,能够使各方来宾更进一步了解、认识宁夏产品和商品的质量和优势所在。

第三,好的广告就是品牌的眼睛,对于外宾理解品牌内涵,建立品牌忠诚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因此,广告牌中的广告,很大程度上应该是代表宁夏的龙头商品和拳头产品,“广”出精品,“告”出品牌;“广”出特色,“告”出优势。

第四,鉴于来宾由多国家构成,因此广告语的文字表现形式,当以“三语”构成——汉语、中阿经贸论坛主体之一的阿拉伯国家母语、世界通用语种的英语,从而做到面面俱到,产生相应的社会效应和经济效益。

第五,广告语务必符合应有的规范性、高要求和精浓缩——简洁、清晰、准确的文字,以及严谨、简练、规范的句式,从而为外商投资宁夏营造浓郁的语言氛围,使其具有亲近感、家乡感和事业感;向世界宣传、展示宁夏和中国;展现我区已基本具备国际化对国际语言的要求。

四、结语

宁夏在国家大力支持下,本着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际要求,基于回族穆斯林与阿拉伯穆斯林在文化层面的相近性、习俗层面的相似性、经济层面的互补性,被国家确立为中阿经贸论坛永久会址。鉴于此,中阿经贸论坛视域下的宁夏与阿拉伯人文交流,也就相应地成为我国人文外交的重心之一。因此,“立足宁夏、服务中国、面向世界”的宁夏与阿拉伯人文交流,既是地方战略——中阿经贸论坛的地方需要,也是对接国家外交战略——中阿合作论坛的国家需要,更是中国人文外交的国际需要。也因此,作为人文交流的具体举措,推动宁夏阿拉伯语高层次人才培养、加快宁夏国际友好城市发展、重视宁夏与阿拉伯人文交流外在形象,很大程度上有助于提高中阿经贸论坛质量与内涵,提升宁夏与阿拉伯人文交流层次与水平。从而一方面形成我国与阿拉伯国家人文交流的新点和亮点;另一方面拓展宁夏参与国家人文外交的深度和广度,增强和发挥宁夏服务国家人文外交的地方功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