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黏滞血症与高脂血症

高黏滞血症与高脂血症

时间:2022-01-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人们经常将高黏滞血症和高脂血症混同,认为是一个病。高黏滞血症是以血液黏度增高为主要表现的病理综合征,血流阻力加大,流动减慢,尤其对小动脉和小静脉及微循环影响明显,致使组织血液灌注量减少,产生缺血缺氧的症状。高黏滞血症病程长,较难根治。高脂血症是脂质代谢紊乱,血液中脂质含量增多的病症。血脂高特别是甘油三酯高是高黏血症的物质基础,防止高脂血症就能有效地防治高黏血症。

高黏滞血症与高脂血症

人们经常将高黏滞血症和高脂血症混同,认为是一个病。它们确实都是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的重要原因,也经常同时发病,但却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病症。

高黏滞血症是以血液黏度增高为主要表现的病理综合征,血流阻力加大,流动减慢,尤其对小动脉和小静脉及微循环影响明显,致使组织血液灌注量减少,产生缺血缺氧的症状。如头痛、眩晕、颈强、耳鸣、视觉紊乱、四肢麻木、肿胀,继而可能产生心、脑、肾等器官的功能障碍。

高黏滞血症病程长,较难根治。血液稀释疗法(脉通、蛇毒、血液激光照射)有严格的适应证,但也仅是一种突击性的治疗措施,不能作为预防保健方法随意使用,更不能长期反复使用。

高黏滞血症要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如建立健康生活方式,调整好饮食结构和膳食习惯,增加饮水量,保持良好情绪,适当参加运动,配合服用降黏药物等,才会有较巩固的疗效。

高脂血症是脂质代谢紊乱,血液中脂质含量增多的病症。脂质包括胆固醇和甘油三酯。这些脂类在血液中都与蛋白质结合在一起而存在,称为脂蛋白。根据脂类成分比例和蛋白质差异,又分为若干种脂蛋白。临床常检测的项目如下。

高密度脂蛋白(HDL):圆形小颗粒,脂质和蛋白质各约占一半。国内外研究均表明:HDL有益于人体健康。年轻人及运动员HDL含量高,而心、脑血管及动脉硬化病人HDL含量低。人们把HDL看成是预防动脉硬化的卫士,也称其为“抗动脉硬化因子”。

低密度脂蛋白(LDL):颗粒较大,脂质含量多,有大分子量蛋白质。它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罪魁祸首。血液中LDL胆固醇含量增多,促进动脉硬化斑块形成和发展,也称其为“致动脉硬化因子”。

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颗粒松大,脂质含量最多,其作用较LDL更甚。

单纯高脂血症一般无典型症状,却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病理基础,是诱发心、脑血管疾患的重要因素。较严重的高脂血症药物治疗是必要的,但也存在停药后易反复,长时期服药易致肝肾损害的难题。所以,高脂血症也要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如不吃动物性脂肪和脏器、不吃甜食、不饮酒、多吃蔬菜、多吃海带、多吃粗纤维食物,保持大便通畅等就有利于血脂的降低。

高黏滞血症和高脂血症常同时发病,也应同时分别予以治疗。

高黏血症早期的患者有晨起头晕,晚上清醒的症状。有的蹲着干活感到气短,甚至蹲下困难。有的还出现阵发性视力模糊。此病多发生在身体肥胖的中老年人,若抽血时发现血色暗红或紫黑而又浓稠,就应立即作“血液流变学”检查,以便及时作出诊断。

高黏血症既然是吃出来的疾病,就主要应从吃上加以调养。

饮食清淡,粗细搭配平时以素食为主,多吃粗粮,少吃细粮;多吃绿叶蔬菜、瓜果,少吃动物脂肪;一日三餐晚餐宜少,尤其要少吃甜食,防止血中甘油三酯升高,甘油三酯增高,血液黏度必高。

常吃抑制血小板凝聚、防止血栓形成的食物如黑木耳、大蒜、洋葱、柿子、香菇草莓、菠萝、柠檬等。其中黑木耳是防止血小板凝聚的上品,长期食用可防止血栓形成。木耳烧豆腐就是一道降血黏度的可口佳肴。

多吃溶血栓的食物如西红柿、葡萄、橘子、生姜等,有抗血凝、降低血黏度、溶解血栓的作用。血脂高特别是甘油三酯高是高黏血症的物质基础,防止高脂血症就能有效地防治高黏血症。应多吃降血脂特别是降甘油三酯的食物如螺旋藻、芹菜、胡萝卜、魔芋、生山楂、紫菜、海带、马齿苋、苹果、猕猴桃、玉米等。

多饮水,特别是茶。茶不但可补充水分,且可加强各脏器功能,加快排出废物,降低血脂。早晨起床后、每餐饭前1小时、就寝前饮用20~50℃的白开水或淡茶水。每天总量在2000毫升以上,可冲淡血液,降低血液黏稠度,使体内血液循环畅通,脂质和血液中的杂质就不会沉积在血管壁上,也不易形成血栓。不论口渴与否都必须饮用。

适当选服药物,选服非处方药如维生素C、肠溶阿司匹林(每天75mg)、复方丹参片、潘生丁、银杏叶制剂等。任选服一二种即可降低血黏度,预防血栓形成。此外,坚持运动锻炼,如散步、慢跑、打太极拳等,以促进血液循环,加速体内脂质代谢,也是控制血脂,降低血黏度的良法。

(刘久波 涂汉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