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老年秋季保健

中老年秋季保健

时间:2022-01-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故中老年必须注意保持室内具备一定的湿度,并适当补充体内的水分。对于中老年来说,在“多病”的秋季里更要注意保健和养生,以防疾病,安然度秋。因此中老年在秋季应防的心血管疾病有高血压、冠心病、心肌梗死、脑卒中等。中老年性肺炎重要的是早期预防。老化后的膝关节往往容易发生骨性关节炎,造成行动不便。因此中老年到了秋季应特别当心,注意膝关节的保健。另外,一旦发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应立即到医院治疗,以免病情加重。

第三节 中老年秋季保健

中医认为,燥为秋季的主气,称为“秋燥”,其气清肃,其性干燥。常见口干、唇干、鼻干、舌干、大便干结、皮肤干,甚至皲裂等症。由于秋季空气逐渐变冷,可促使栓塞、中风、支气管哮喘、消化不良、胆结石绞痛、心绞痛等病发作,还易患感冒、风湿热等,故此季节住院病人明显增多,尤其是中老年。

一、秋季保健五大要点中老年饮食调养最重要

中老年饮食要以“滋阴润肺”为基本准则,另外还应“少辛增酸”。就是说多食芝麻、核桃、糯米、蜂蜜、甘蔗等,可以起到滋阴润肺养血的作用;少吃葱、姜、蒜、辣椒等辛辣食品;多吃橘子、山楂、新鲜蔬菜、酸味食品。对于年老胃弱的人,可晨起喝粥以益骨生津。

中老年增减衣服别小看

初秋季节中午虽热,但早晚都凉风习习,因此中老年要注意增加衣服,防止“凉气”的侵袭。但不要穿得太多,捂得太严,以免一穿一脱受凉感冒。

中老年谨慎起居很关键

古人云:“早卧早起,与鸡俱兴。”意思是,在秋天中老年要早点睡觉,早点起床。

中老年运动调养不可少

秋季天高气爽,气候干燥,故中老年要多呼吸新鲜空气,在清凉的晨风中散步、跑步、锻炼,这不但是在进行好的“空气浴”,还接受了耐寒训练,使身体能适应寒冷的刺激,为度过即将到来的寒冬做了充分的准备。

保持室内一定湿度

秋季空气中的湿度小,风力大,汗液蒸发得很快,易使人皮肤干裂,毛发也易脱落。故中老年必须注意保持室内具备一定的湿度,并适当补充体内的水分。

二、中老年要知道的秋季保健

秋天是寒暑交替的季节,秋季是一年中由热向冷的过度季节。由于气温变化较大,空气湿度偏小,气候干燥,“肃杀之气”易侵入机体,所以古人称秋季是个“多病”的时节。研究表明,冠心病、脑出血的发作以秋冬多见;支气管、哮喘最易在秋冬交替时节发作;溃疡病、老寒腿也多发于秋季。对于中老年来说,在“多病”的秋季里更要注意保健和养生,以防疾病,安然度秋。

血管疾病

秋天是心血管疾病多发季节,由于天气变凉,皮肤和皮下组织血管收缩,周围血管阻力增大,导致血压升高。寒冷还会引起冠状动脉痉挛,直接影响心脏血液供应,诱发心绞痛或心肌梗死。因此中老年在秋季应防的心血管疾病有高血压、冠心病、心肌梗死、脑卒中等。

我们都知道,高血压是心血管系统疾患中最为常见的一种。高血压病人除了进行药物治疗外,还应注意自己的日常饮食、情绪、起居等,特别要注意自我体疗。由于不同的高血压病人其症状、病情不尽相同,因此一般可选择 ①步行和慢跑:步行一向被认为是最有益的健身活动之一,对各类心血管病人来说都比较适合。时间以20~30分钟为宜,运动过程中自测心率每分钟100次左右为佳。②自我推拿:这种保健方法具有简便易学、安全有效的特点,对中老年高血压病人更为适宜。病人可选用干沐浴法,即用手反复摩擦皮肤,有促进血液循环、畅通经络的功效。也可取坐位,用中指端放在百会穴,两拇指端分别按在率谷穴(耳尖直上二横指处),双手同时做前后的揉动,用力要均匀,不宜过强或过弱,有平肝潜阳的作用。

呼吸道疾病

由于中老年肺脏、气管抗病能力减弱,因此秋季应防的呼吸道疾病有感冒、咳嗽、支气管炎、哮喘、肺气肿、肺心病等。

随着秋天的来临,气温会逐渐下降,中老年患肺炎就医者也会日渐增多。这是由于随着年龄的增长,呼吸系统趋于老化,支气管上皮细胞萎缩,杯状细胞增生,纤毛减少,运动减弱,以致呼吸道清除病菌的能力下降,容易引起呼吸道感染。中老年的胸腺也会发生不同程度退化,细胞免疫功能下降,这时潜伏于上呼吸道或被吸入空气中的病毒、细菌容易在此生长繁殖,兴风作浪。不少中老年患有慢性支气管炎、糖尿病、高血压病、贫血、营养不良等,抵抗疾病的能力更差,易发生呼吸道感染。每当天气变化、气温下降,中老年耐寒能力差,对外界气温变化较难适应,就容易感冒诱发肺炎。

中老年性肺炎重要的是早期预防。在日常生活中,中老年坚持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以增强耐寒及抗病能力,另外身体的抵抗力与营养密切相关,故应加强营养。中老年在饮食上要选择高蛋白、高碳水化合物的低脂肪食物以及富含维生素A、维生素C的蔬菜水果,如适当多吃些鲜鱼、瘦肉、牛羊肉、鸡肉及鸡蛋、菜花、胡萝卜、西红柿、苹果、香蕉、梨等。尤其是早晚间中老年要适当增减衣服,切记注意脚的保暖,这些措施对防止呼吸道感染有积极的意义。

胃肠道疾病

入秋以后,气候渐凉,中老年由于适应能力减弱,容易食欲不振和消化不良,是胃病的多发与复发季节。祖国医学认为,胃肠道对寒冷的刺激非常敏感,如果防护不当,不注意饮食和生活规律,就会引发胃肠道疾病而出现泛酸、腹胀、腹泻、腹痛等症,或使原来的胃病加重。

患有慢性胃炎的人,要特别注意胃部的保暖,适时增添衣服,“秋冻”要适度,不要勉强挨冻而冻出病来。夜晚睡觉盖好被褥,以防腹部着凉而引发胃痛或加重旧病。胃病患者的秋季饮食应以温、软、淡、素、鲜为宜,要注意忌嘴,不吃过冷、过烫、过硬、过辣、过黏的食物,做到定时定量,少食多餐,使胃中经常有食物和胃酸进行中和,从而防止侵蚀胃黏膜和溃疡面而加重病情。在服药时应注意服用方法,最好饭后服用,以防刺激胃黏膜而导致病情恶化。中医认为,胃病、十二指肠溃疡等症的发生与发展,与人的情绪、心态密切相关。因此,要讲究心理卫生,保持精神愉快和情绪稳定。避免紧张、焦虑、恼怒等不良情绪的刺激。同时,中老年要注意劳逸结合,防止过度疲劳而殃及胃病的康复。

三、中老年预防老寒腿

秋天由炎热渐渐转变成凉爽,这时,“老寒腿”的毛病说不定就会悄悄来到中老年的身边。人的膝关节是个活动范围很大的负重关节,几乎承受着全身的重量。人到中老年以后,膝关节由于长年的磨损,是最容易老化的。老化后的膝关节往往容易发生骨性关节炎,造成行动不便。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也就是俗称的老寒腿。

膝关节引起的骨性关节炎,主要是关节软骨由于某些原因而发生退行性病变。随之而发生关节及周围韧带松弛失稳,关节滑膜萎缩或增生,分泌的滑液减少或增加,引起关节肿胀、疼痛等。有时骨关节面下骨质疏松,或有小的囊性变化,这种变化可使软骨深层营养中断,而使骨关节炎发生或加重。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发生,与气候发生关系密切。因此中老年到了秋季应特别当心,注意膝关节的保健。

首先应注意膝关节的保暖防寒,其次要进行合理的体育锻炼。有些中老年经常以半蹲姿势,做膝关节前后左右摇晃动作,进行锻炼。因半蹲时髌面压力最大,摇晃则更会加重磨损,致使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发生,所以,这种锻炼方式是不可取的。另外,一旦发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应立即到医院治疗,以免病情加重。

四、中老年秋季保健以养肺为主

肺主气,司呼吸,开窍于鼻。中医学认为,秋令与肺气相应,秋天燥邪与寒邪最易伤肺;呼吸系统的慢性疾病也多在秋末天气较冷时复发,所以中老年秋季保健以养肺为主。

下面介绍两款以鸭为主的秋季滋阴养肺药膳:

玉参焖鸭

材料:

玉竹50克,沙参50,鸭1只,葱、生姜、味精、盐各适量。

做法:

将鸭宰杀后,去毛和内脏,洗净放沙锅(或瓷锅)内,再将沙参、玉竹放入。加适量水,先用武火烧沸,再用小火焖煮1小时以上,使鸭肉熟烂,放入调料即可。可补肺,润燥。适用于秋天气候干燥、咳喘不已、大便秘结,以及糖尿病、慢性胃炎等病的患者。

百合鸭味粥

材料:

百合50克,大米250克,鸭汤15000克,料酒、盐、花椒、生姜、葱各适量。

做法:

将大米、百合、鸭汤搅匀煮粥。粥将熟时,加入调料,再煮片刻即可。空腹服食。适用于慢性支气管炎、肺结核患者,也是各种慢性疾病至秋天出现干燥症状的滋补品。

营养学家认为,当年新鸭养到秋季,肉质壮嫩,营养丰富,能及时补充中老年必需的蛋白质、维生素,以及钙、磷、铁等矿物质。鸭为水禽,性寒凉,为清补之佳品,宜体热上火者食用。据《随息居饮食谱》载:“鸭肉能滋五脏之阴,清虚劳之热”,功专“补血”、“生津”、“止嗽”。

五、中老年秋季护肤问答

1.中老年如何清洁面部:由于中老年在他们年轻时缺乏清洁护肤产品,所以现在他们有些人依旧用香皂或肥皂洗脸。其实这是不对的。

中老年皮肤相对敏感,其自身代谢的产物,如脱落的皮屑、油脂等容易刺激皮肤,因此,皮肤的清洁尤为重要。老人洗脸宜用15℃~30℃的温水,将洗面乳或中性洗面皂在手掌中搓成泡沫再抹到脸上,不要长时间搓揉,要尽快冲掉。另外,中老年在早晚洗脸后还应按摩面部皮肤,正确的按摩能促进面部血液循环,加快皮肤新陈代谢,进而使皮肤滋润光洁。

2.中老年生活中护肤需要注意什么: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中老年保养皮肤也有好处,平时尽量少接触刺激性东西,不抽烟少喝酒,少喝浓茶、咖啡,少吃辛辣食物,多吃水果。晚上临睡前喝杯牛奶,既能为皮肤增加营养,也能促进睡眠。

冬季天冷,很多中老年呆在家里,开着暖气、空调,使皮肤流失大量水分,非常不利于皮肤的保养,中老年需要进行适当的皮肤锻炼,在天气好时不妨进行空气浴和日光浴。

六、秋季选食,有益于中老年的视力

多数中老年的体质差活动量少,消化能力也不好。所以平时在饮食上应该注意食物的选择和营养的搭配。食物应选择容易消化、丰富营养的。要有足够的蛋白质、糖类、维生素和适量的脂肪。纤维素一类的食物更要保证供应,以保证中老年的大便通畅。微量元素与视力功能的关系十分密切。所以,中老年的食物花样要多,品种不要过于单调。

糙米中、酵母、动物肝和各种豆类食物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1,中老年应该多吃。动物肝脏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植物性食物如蔬菜、水果、胡萝卜中都含有较多纤维素、胡萝卜素和维生素A、维生素C等,适合于中老年食用,并能预防夜盲、眼睛干燥,大便干结等,有利于维护中老年的夜间视力。动物肝、豆类、蛋类(包括豆制品——豆浆、豆腐)、奶类食物中含有较丰富的蛋白质,这是人体特别是中老年体内必不可少的重要营养物质,必须保证供应。为了保证各种微量元素的供应,老人的食物要多多调剂品种。如牡蛎、豆制品、萝卜和大白菜中含有较多的锌……这些都应该及时给以调剂供应。直接晒阳光,可使皮肤中的维生素D的前身转化为维生素D。

所以,农民、渔民及常在户外工作的中老年,体内一般不会缺乏维生素D。对于血压不高、动脉无明显硬化的中老年,可以适量供应一定的肉类。瘦肉可以多吃,肥肉适当少吃。维生素E有明显的抗衰老作用,与眼睛也有直接关系,必要时可单独补充——服用维生素E丸。

另外,中老年进食要养成细嚼慢咽的习惯,保证食物充分消化吸收。但总的来说,对于一般身体健康的中老年,并不需要为眼睛而特别增加什么营养照顾。但对于高龄老人或有某些慢性病、消耗性疾病(结核、肝炎等)而体质衰弱的老人,则应从各方面予以注意,以保证全身的健康和眼睛的功能。

七、老人秋季防眼疾从“吃”开始

随着我国步入老龄化社会,各种老年性眼病的发病率一直呈上升趋势。专家指出,中老年如果能从日常饮食中注重对眼睛的保护,可有效防治老年性眼病的发生和发展。

眼睛的营养,除了补充丰富的蛋白质,延缓眼组织衰老和功能减退外,还与钙、铬、硒、锌、铜以及多种维生素有关。

在食物营养方面,中老年可以多吃鱼眼。中医认为“以眼补眼”,鱼眼的视网膜中含有70%的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对营养及保护眼睛很有好处。《古方饮食疗法》记载:还可用草决明兔肝汤补肝养血,清肝明目。方法:兔肝1~2副,草决明10~12克,加工煲汤,盐调味,饮汤食肝。也可食菊花粥养肝明目,对并发高血压者更合适。方法:菊花10~15克,粳米30~60克,先用米煮粥,粥成调入菊花末,再煮沸即可食用。另外,中老年秋季不宜吃高粱厚味及辛辣大热之品。

防治中老年各种常见眼病的食谱宜做以下选择:

远视眼

您的菜单上应该有更多的乳制品(最好是脱脂牛奶)、大蒜、洋葱、干果、动物肝脏、鲭鱼等,还应当少吃肉类和油脂多的菜肴。

白内障

对白内障的食疗是多喝水,每天至少喝1500毫升的水。其次,要多吃谷物、绿色蔬菜、胡萝卜、番茄及鱼类。多吃水果也很好,特别要吃柑橘类水果、葡萄、柠檬、香蕉、杏子。定期吃些含钙食物,如牛奶、奶酪酸奶等,要避免喝酒、吸烟,不吃动物脂肪和糖。

近视眼

要避免视力衰退,就得多吃鱼、粮食、柑橘类水果(橘、橙、柠檬等)和红色蔬果,注意少吃那些可能会加重近视的食物,特别是糖精、肉和全脂奶酪。

老花眼

老花眼与晶体老化有关,其食疗方法与白内障相同。从中医角度可选食健脾、养肝、补肾的食物。健脾食物有芹菜、芋艿、土豆、莲藕、笋、鳝鱼、桂圆、葡萄、山楂、山药、红薯、扁豆、豇豆等,养肝食物有羊肝、甲鱼、乌龟、桑葚、鸭子等,补肾食物有羊肉、黄鱼、海参、紫菜、虾、核桃、黑豆等。同时不宜用辛辣、香燥、肥腻之品,不吸烟,不喝酒。

青光眼

为了减低眼压,您的菜单里应有大蒜和洋葱,且宜选用利尿降压的食物,如蜂蜜、金针菜、绿豆、薏苡仁、西瓜、冬瓜、丝瓜等。还宜选食有安神、安眠作用的食物,如莲子、核桃、小麦等。若伴大便秘结,可吃蜂蜜、新鲜蔬菜、含淀粉及食物纤维多的食物及芝麻等。一次饮水量不宜多于400毫升。忌饮浓茶、咖啡、可可,忌饮酒、不吸烟。

黄斑变性

重点补充含维生素A及B族维生素丰富的食物及蛋白质,如牛奶、豆浆、鸡蛋、家禽、鱼、虾、瘦猪肉、牛肉等。也可多吃枸杞子、枸杞叶、桑葚、海带、海藻等。海带含丰富的碘,碘质可以吸收黄斑部的变性物质,以防止病情发展,也有预防作用。

玻璃体混浊

防治玻璃体混浊,有两条饮食原则:一是多吃含碘食物,如海带、海蜇、紫菜等。碘不仅为甲状腺素重要成分,又可吸收炎性及变性产物。而海带有营养及软坚作用,如果与蜂蜜配服,不仅增加营养,也有利于玻璃体混浊的吸收。二是多吃有活血化淤作用的食物,如山楂、红花、桃与桃仁等,若配合中药当归、丹参等制成药膳,效果更佳。

眼睛干燥

眼睛干燥可能是服某些药物(安定类药物及其他催眠药)的反应,或是由喝酒、吸烟、大气污染、空调机等引起。饮食保健主要是吃各种水果,特别是柑橘、柠檬、葡萄、绿色蔬菜、粮食、鱼类和蛋类。还要多喝水,每天不少于1 00毫升。从中医角度看,要多吃些养阴生津润燥的食物,如梨子、芦根、山楂(酸甜,化阴生津)、酸枣、梅子等。忌食大辛大热、香燥等的食物。

八、中老年护齿的五误区三疑问

步入老年,很多人不再重视牙齿的美观和健康,认为人老了,掉牙是很正常的,因此也就忽视了牙齿的保健。再加上一些根深蒂固的护齿误区,更会让您的牙齿早早“下岗”。

中老年护齿五大误区

误区一:老人牙齿松动脱落是自然现象

其实,大多数中老年的牙齿松动脱落是因牙周病、根面龋、骨质疏松等疾病引起的,只要这些病得到预防和治疗,就会延后脱落的年限。

误区二:牙越磨越结实,啃点硬东西没关系

过度磨损会破坏包裹牙齿外层的牙釉质,造成牙齿向前移位或脸形改变,耳旁的颞颌关节也会因长期不当咬合而引发疼痛。

误区三:只漱口不刷牙

中老年正确的刷牙既有牙刷的机械刷洗作用,又有牙膏的化学去污和消毒杀菌作用,可有效地防止菌斑和牙石的形成,而单纯的漱口难以达到这样的效果。

误区四:掉一两颗牙,不必急着补,等掉净了换全口假牙

这样下去会明显降低中老年咀嚼能力,影响消化和营养吸收,加快邻牙松动脱落。而镶上假牙可消除缺陷、恢复牙齿功能,并稳定邻近的牙齿。

误区五:大医院花钱多费时,小诊所省钱省事

大医院与小诊所之间在诊疗技术、操作水平和材料质量方面有很大差别,中老年千万不要贪图便宜,造成更多不必要的损失。

中老年假牙保养三疑问

虽然注重口腔保健可以延后牙齿脱落的年限,但毕竟“岁月不饶人”,当陪伴我们中老年多年的“老伙计”确实力不从心了,中老年就必需换副假牙。而假牙使用过程中的一些问题也就随之而来了。

问题一:假牙怎么洗

假牙如果长时间不洗,食物残渣就会沉积于假牙组织面,刺激黏膜,影响口腔组织的健康。因此,中老年每次饭后应摘下假牙冲刷干净,漱口后再戴上。刷洗假牙时要使用专用的工具与清洁剂,因为一般的牙刷与牙膏会过度磨损假牙。如果是使用5年以上的假牙就应更换。

中老年晚上睡觉前,要将假牙拿下来,并浸泡在假牙清洁液或是冷水中(现在也有专门用于清洁假牙的药片,可到医院口腔科购买)。特别要注意,不能用沸水或酒精浸泡。因为假牙多为塑料制成,容易与酒精发生化学反应,导致假牙的老化变形。

问题二:经常脱落怎么办

安装假牙后,在行使咀嚼功能过程中,需要患者的唇、颊、舌肌肉逐渐形成一种动态地稳定假牙的技巧(类似于在骑行中保持自行车不倒的技巧)。这需要一定时间的训练,初装假牙时可能因为不适应而脱落,但是绝大多数人慢慢都能掌握使用假牙的技巧。

另外,假牙制作不当,如正中咬合关系错误等,也可能造成脱落,这种情况则需由医生重新制作假牙。如果是戴用假牙一段时间以后发生这样的问题,可能是因为您的牙床萎缩。这种情况也需重新制作假牙。

问题三:假牙“咬人”怎么办

我们在门诊经常遇到有患者戴全口假牙咬腮帮子、咬舌头的情况。原因之一就是因为牙齿缺失时间过长,唇、颊软组织内陷或舌体变大造成,一般戴牙一段时间后会逐渐消失;如果一段时间后仍然如此,则可能是上下假牙位置不当,此时需请医生作必要的修改。

中老年牙齿保健运动

采取端坐位,上下唇微闭合,将上下牙反复地分开合上,相互叩击出声。每日早中、晚各做一次,每次叩齿100下。叩齿力量以不致引起疼痛不适为度。注意,如果患有牙周病,某些牙或全口牙已开始松动,就不可以做这种保健运动了。

此外,中老年最好定期行口腔健康检查,有条件的最好每3个月检查一次,至少应1年一次,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