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孔子有豁达的心胸

孔子有豁达的心胸

时间:2022-01-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孔子虽然博学多艺,才华出众,可是却偏偏怀才不遇,屡屡不受重用。“君子无所争”是孔子为人处事的哲学。孔子认为有知识懂礼仪讲道德的人喜欢寓情山水,动静自若,从中陶冶情操,从而获得快乐和长寿。现代科学研究表明,人的精神状态与健康长寿有密切的关系。在那“人生七十古来稀”的时代,孔子之所以能享年73岁,是与他为人处事心境坦荡、豁达大度分不开的。

孔子有豁达的心胸

孔子为了宣扬自己的主张,周游列国,走遍了中原数不清的地方,但同时也经受了不少磨难,曾经被斥于齐,逐于宋、卫,困于陈、蔡之间。但不论遇到什么挫折和磨难,他都能够以豁达大度的胸襟去对待。正因如此,他常常对人说:“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孔子虽然博学多艺,才华出众,可是却偏偏怀才不遇,屡屡不受重用。当被斥弃时,他不生气,更不怨天尤人,能够以平静的心情对待。“君子无所争”是孔子为人处事的哲学。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他不论遇到什么情况,其心情总是处于清心恬静的状态。他主张“哀而不伤”,遇到悲哀的事情不要过分伤心,要节制悲哀,这样才不至于损伤身体。因此,即使他到了晚年,仍然精力充沛、奔波不息地宣传自己的主张,这与他那种心胸坦荡、豁达乐观的心理状态是分不开的。

当他处境优越,在事业上取得成就的时候,也不盛气凌人,仍然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他说:“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孔子认为有知识懂礼仪讲道德的人喜欢寓情山水,动静自若,从中陶冶情操,从而获得快乐和长寿

现代科学研究表明,人的精神状态与健康长寿有密切的关系。在增进身体健康的种种因素中,情绪的稳定要居于首位。美国维兰特博士在对2000多人进行近40年的随访调查后指出,精神痛苦者至少会受到折寿5年的健康损害。古今中外无数的实例证明,凡是胸怀宽阔,豁达乐观,有远大理想的人,其寿命多数较长。调查资料表明,八九十岁的老人中有70%都是乐观者。我国科学工作者对新疆地区的长寿老人的调查资料也表明,他们绝大多数都是豁达乐观者。胸怀宽阔、豁达乐观的人,在日常生活中不会因为遇到一些不愉快的事情而忧心忡忡,这样可以避免积忧成疾。在那“人生七十古来稀”的时代,孔子之所以能享年73岁,是与他为人处事心境坦荡、豁达大度分不开的。

1.中外历史上有很多因心境豁达而健康长寿的实例

法国女寿星卡尔芒在百岁时,看上去如同70岁的人,能骑自行车、讲起往事的时候兴致盎然,自称从没生过病。胃口好,尤其从不生气,一向乐观,爱好学习,喜欢接触新鲜事物,活过124岁。

中国台湾原国民党元老之一的张群,享年102岁,晚年时精神矍铄,思路敏捷,记忆力不减当年,他以《不老歌》:“起得早,睡得好,七分饱,常跑跑,多笑笑,莫烦恼,天天忙,永不老”来回答其长寿之道。

诗坛泰斗臧克家,将近百岁之时,身体仍然硬朗,他把自己长寿之道归纳为:“思想大门洞开,情绪轻松愉快,兼顾营养均衡,身体健康快哉!”

著名经济学家、人口学家马寅初活了101岁,他的长寿因素除了坚持几十年冷浴,生活规律,爱好郊游和爬山活动之外,在精神方面特别淡泊名利,虽一度被以“反动资产阶级人口论”而受到不应有的严厉批判,但他一直坚持真理,心地坦荡,终能实现活到百岁的愿望。

张学良将军,被软禁长达半个世纪的漫长岁月,思想打击自然非常巨大,晚年恬淡人生,寄意于读史,置荣辱于度外,于2001年10月逝世,享年101岁。

一位老寿星张荣寿,生平布衣粗食务农为业。但到晚年无忧无虑,虽家居城关三楼,但天气晴和时必每日上下四趟楼梯80余步,到大街择地而坐,既便于观赏热闹也有利于与其他老人侃聊,沟通心曲。2009年去世,享年103岁。

以上所举的例子宗旨都在于阐明养生之道首在养心,只有心地愉悦才是抗衰老、延缓青春之根本,正如俄国屠格涅夫的格言:“乐观是养生的唯一秘诀,常常忧思和愤怒,只能使健康身体变得衰弱有余、疾病缠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