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孔子有什么精神品质

孔子有什么精神品质

时间:2022-01-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师,在古代具有很高的地位,天地君亲师,五尊并列。当仁不让于师,既可以作为孔子对于学生的鼓励,同时更应该作为他精神追求的自我反观。面对他们,孔子充满自信,敢于“不让”。但是,孔子不是形式主义者,也不是教条主义者,在提出“让”的同时,就不能不提出“不让”。从更高层次上看,这“让”与“不让”的本质,都是为了“仁”。孔子讲“不让”的前提是“当仁”。若是“不当仁”该怎么办呢?

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卫灵公第十五·三十六章》

师,在古代具有很高的地位,天地君亲师,五尊并列。但是,作为第一个真正把教育作为一种职业来追求孔子来说,并不把自己看得是多么地神圣不可侵犯。他说,如果你觉得你身体力行了仁道,那怕就是在教你如何体“仁”的先生在跟前,你也不要跟他谦虚。

西方哲人亚里斯多德也说,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当仁不让于师,既可以作为孔子对于学生的鼓励,同时更应该作为他精神追求的自我反观。孔子的一生,是追求“仁”的一生,不管怎样的窘迫,怎样地难堪,只要是为了“仁”,只是要能弘“仁”道,他决不会妥协,也决不会放弃。他的“师”,就是前贤仁人,是周礼典籍。面对他们,孔子充满自信,敢于“不让”。也正是这种精神,孔子才成其为孔子。

孔子虽然在德行上是“温、良、恭、俭、让。”但是,孔子不是形式主义者,也不是教条主义者,在提出“让”的同时,就不能不提出“不让”。从更高层次上看,这“让”与“不让”的本质,都是为了“仁”。所以,孔学决不能用一种死守表象的心境来读。

历史发展和现实的生活来说,这个“师”可以推而广之到任何人;这个“仁”可以推而广之到任何科学的、正确的东西。可惜现在很多的人缺少的就是这种精神。特别是在权威和权势面前,明知不对,明知不可行,却是一片附合声,有时连良心和良知都不要了。时代在前进,这垢病也应该改革了。

孔子讲“不让”的前提是“当仁”。若是“不当仁”该怎么办呢?我想,应该是“克己复礼为仁”。但总有那么一些人,或恃才或恃权或恃钱,似乎“天下老子第一”,总想着去控制别人指挥别人,给别人“当老师”。呜呼哀哉,还是听听圣人的训导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