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于右任与“竖三民”

于右任与“竖三民”

时间:2022-01-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世称“竖三民”的《民呼日报》《民吁日报》《民立报》三份报纸都是由他创办的。租界受理后,关押了于右任等报社工作人员。后来于右任虽被释放,但迫于压力,《民呼日报》于8月14日停刊,仅维持了92天。关于报纸名称,按照于右任的解释,“呼”与“吁”,字形字义相近,用以表示人民的愁苦阴惨之声,不能呼,唯有吁之。作为同盟会的元老,于右任长期在国民政府担任监察院长一职。

于右任(1879—1964),陕西三原人,祖籍泾阳斗口于村,中国近代政治家、教育家、书法家。此外,在辛亥革命时期,他还是著名报人。世称“竖三民”的《民呼日报》《民吁日报》《民立报》三份报纸都是由他创办的。

1908年春夏之交,于右任以个人名义倡导办报,经人协助,募集股金6万元,于次年5月15日在上海公共租界创办《民呼日报》,并担任社长。报纸以“大声疾呼,为民请命”为宗旨,《民呼日报》除宣传同盟会纲领和介绍西方政治学说外,还着重揭露贪官污吏鱼肉百姓的事实。尤其是集中火力揭露陕甘总督三年匿灾不报,侵吞救灾赈款的罪行。《民呼日报》的报道引起了清政府的恐慌和陕甘代理总督毛庆藩的嫉恨,毛庆藩串通上海道、安徽铁路公司和租界指控《民呼日报》“毁坏名誉”,反诬于右任贪污赈款。租界受理后,关押了于右任等报社工作人员。后来于右任虽被释放,但迫于压力,《民呼日报》于8月14日停刊,仅维持了92天。

报馆被封,于右任不仅没有退缩,反而更加勇敢无畏。1909年10月3日,《民吁日报》在上海法租界创刊,此时距《民呼日报》被封不到两个月。关于报纸名称,按照于右任的解释,“呼”与“吁”,字形字义相近,用以表示人民的愁苦阴惨之声,不能呼,唯有吁之。他还说,这其中有幽默的意味,“吁”还可以理解为“于某之口”。《民吁日报》创办后不久,即以大量篇幅揭露日本帝国主义觊觎中国领土的野心和种种侵略行径,高度赞扬朝鲜志士安重根刺杀伊藤博文的英雄行为。由于惹怒了帝国主义,出版48天后被迫停刊,主笔人免于追究,但机器不准作印刷报纸之用。

《民吁日报》查封后,于右任将印刷设备转售商务印书馆,并计划重新办报。在沈缦云、庞青城等江浙富商的赞助下,1910年10月11日,于右任在上海租界创办《民立报》。于右任自任社长,从日本回国的宋教仁担任了主笔。另外还有张季鸾、章士钊等人的加入,可谓人才济济。该报坚持反清爱国的方针,创刊不久发行量即两万份,是当时国内发行量最大的报社之一,也是当时国内影响最大的一家革命报纸。1911年7月,在同盟会中部总会成立后,《民立报》成为该部的机关报和联络机关。1913年“宋案”发生后,于右任在报纸上发表了一系列文章,鼓吹兴师讨袁并声援“二次革命”。袁世凯政府勾结租界当局,迫使报纸只能在租界销售,因此销量锐减,报社陷入经济困境,最终于1913年9月4日被迫停刊。

作为同盟会的元老,于右任长期在国民政府担任监察院长一职。1949年去台后,仍渴望祖国统一。晚年作诗《望大陆》(又称《国殇》):“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其乡思之苦,溢于言表,成为千古绝唱。

于右任去世后的1966年,台湾登山队成员在海拔3997米的玉山顶峰,竖起了一座于右任半身铜像。铜像立于高山之巅,面向大陆,脚下是一望无际的大海。一群群海鸥,向大陆方向飞翔。愿故乡可见,不再痛哭。

参考文献

1.周纯婷:《辛亥前后于右任的新闻思想研究》,南昌大学,2013年硕士学位论文

2.张玉龙:《于右任与辛亥革命时期的舆论动员》,《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1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