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张季鸾与于右任

张季鸾与于右任

时间:2022-04-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张季鸾与于右任牛 济张季鸾与于右任同出关学大师刘古愚门下,都是他晚年的得意弟子。张季鸾由于右任推荐,担任总统府孙中山的秘书,亲自参与了《临时大总统就职宣言》等重要文献起草工作。时张季鸾与于右任南北遥相呼应,其表现更为英勇。9月6日,张季鸾病逝于重庆。由此可见,张季鸾与于右任之间的友情绝非寻常可比。综上所述,张季鸾与于右任之间的友谊是诚挚的,也是经得起时代

张季鸾与于右任

牛 济

张季鸾与于右任同出关学大师刘古愚门下,都是他晚年的得意弟子。他们又先后就读于三原宏道学堂,因此,他们之间的友谊源远流长。30多年的交情,经受了风风雨雨的考验,他们是患难知己,莫逆之交。

1910年10月11日,于右任在上海创办《民立报》。该报是领导长江流域革命活动的中国同盟会中部总会的机关报,《民立报》社实际上也成了革命党人在上海的一个重要联络策动机关。时张季鸾在日本也积极为《民立报》撰稿。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正式揭开了辛亥革命的帷幕。未几,张季鸾自日本归国,欣然接受于右任的邀请,任上海《民立报》记者,为于右任之臂助,投身于民主革命运动的激流之中。嗣后,于右任曾追忆这一段不平常的往事,“先生初助余办《民立报》,英思卓识,天宇开张”。在于右任的影响和启迪下,张季鸾在新闻界开始锋颖而出,逐渐显露头角。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布中华民国成立,并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张季鸾由于右任推荐,担任总统府孙中山的秘书,亲自参与了《临时大总统就职宣言》等重要文献起草工作。

同日,张季鸾从南京发给上海《民立报》关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成立及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的专电,是中华民国成立后的第一条新闻专电,“中国报纸之自有新闻电,确以季鸾先生一电为嚆矢”。这是张季鸾对于中国新闻报刊事业具有开拓性的贡献。

3月10日,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窃取辛亥革命成果,北洋军阀反动统治正式开始。

4月1日,孙中山正式向临时参议院辞职。张季鸾也遂即结束了他一生中极为短暂的政界生涯,回到上海,与于右任等筹办“上海民立图书公司”。

1913年初,张季鸾和曹成甫北上,创办北京《民立报》,张季鸾同时兼任于右任经营的上海《民立报》驻京记者,开始了同袁世凯之流的斗争。

3月20日,于右任在上海火车站为国民党代理理事长宋教仁北上送行。由于宋教仁企图成立政党责任内阁制,以制约袁世凯。袁即指使其党羽暗杀宋教仁,决心用反革命的铁血手段扑灭民主革命势力,是谓“宋案”。它是中华民国成立以来震惊中外的第一桩政治流血事件。宋教仁遇刺,于右任哭之甚痛,撰书挽联云:

我不为私交哭,我不为民立报与国民党哭,我为中华民国前途哭;

君岂与武贼仇,君岂与应桂馨及洪述祖仇,君与专制魔王余孽仇。

从刺宋的次日始,于右任即在他主办的上海《民立报》上每天都用要闻版的整版篇幅披露“宋案”的真相,指明袁世凯就是刺宋的元凶。时张季鸾与于右任南北遥相呼应,其表现更为英勇。他在北京《民立报》上,“为宋案慷慨执言,利动而威怵之者,举不为之移易”,他以鲜明的革命派旗帜,痛诋袁世凯的反革命野蛮暴行,因

1937年3月20日,张季鸾50寿辰时,假上海新新酒楼举行祝寿会,百余人前往祝贺,特邀江南唯一昆班仙霓社彩排助兴。于右任手书寿诗(即《寿张季鸾》)贻赠,诗云:

榆林张季子,五十更风流。

处处忙人事,时时念国仇。

新声翻法曲,大笔卫神州。

君莫论民立,同人尽白头。

于右任对张季鸾的历史功绩以及他忘我无私的奋斗精神,给予高度的评价和赞誉。

同日,蒋中正特电致贺,有:“先生文字报国,誉满天下,届兹五十初度,希望益完伟业,指导国论,完成复兴,敬祝幸福无量!”

1941年5月15日,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将1940年度全世界最优报纸荣誉奖章赠予《大公报》,并在美举行颁奖典礼。这是赠给中国报界的第一次奖励。同日,中国新闻学会和重庆各报联合委员会在重庆举行盛大的庆祝会。张季鸾代表《大公报》社同人发表演说,并郑重致谢。于右任也莅会祝贺,在致词中,他说:“《大公报》积多年努力,始得言重于世界。中国报在世界上有了主动地位了!这个开山的日子来了!自由与独立的日子也快要来了!”并称道主办人之苦斗精神,还以“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句,勉励全体报界。是日,于右任在重庆版《大公报》发表《荣誉之大公报》一文,盛赞《大公报》所取得的丰硕成果。

8月31日,张季鸾因肺疾沉重,入重庆中央医院治疗。

9月5日,蒋中正前往医院亲临探视张季鸾。

9月6日,张季鸾病逝于重庆。弥留之际,他口授遗嘱,于右任即为当时在场的首席证明人。由此可见,张季鸾与于右任之间的友情绝非寻常可比。

翌日,于右任又在重庆版《大公报》发表《悼张季鸾先生》一文,沉痛悼念张季鸾,高度赞扬张季鸾一生的丰功伟绩,指出:“先生积30年之奋斗,对国家有大贡献,对时代有大影响,其言论地位,在国家,在世界,并皆崇高。”

9月17日,于右任等首倡发起筹集“季鸾新闻学奖学基金”,以表彰张季鸾对中国近代新闻事业所做出的杰出贡献。

张季鸾逝世后,全国新闻界倡议公葬于陪都重庆,后因张季鸾家属及陕西省各界以归葬故乡为请,遂共议改在西安公葬,并组成全国新闻界、陕西省各界公葬张季鸾先生筹备委员会,推于右任遥领主任委员。

1942年4月16日,全国新闻界在重庆举行隆重的公祭张季鸾仪式。于右任等亲往李子坝照料,将张季鸾的灵柩装上包好的汽车,然后又赶到金刚坡审计部门口举行路祭,于右任特赐祭文,云:

维中华民国31年4月16日,张季鸾先生灵柩归陕,过金刚坡,监察院审计部门同人等谨以鲜花清酒,致祭于灵前曰:先生之名,中外宣扬。先生之行,国府表章。先生之嗣,蔚然光昌。先生之柩,安返故乡。先生有灵,来格来享。

路祭既毕,张季鸾的夫人陈孝侠携带着孤子张士基挥泪与送行者告别,张季鸾灵榇即离渝奉移归陕。

9月6日,也就是张季鸾逝世一周年忌辰,全国新闻界、陕西省各界公葬张季鸾先生筹备委员会在西安南郊竹林寺墓地举行公葬张季鸾典礼。

1944年,张季鸾的著述《季鸾文存》在重庆出版,于右任特为该书题写书名,表达了他对张季鸾的思念和敬仰之情。

1957年9月,陈纪滢所著《报人张季鸾》一书出版,于右任即兴赋诗,云:

为报榆林张季子,飘零遗稿竟编成。

于髯今日还诗债,怅望中原有哭声。

痛心莫论《大公报》,民立余馨更可思。

发愿终身作记者,春风吹动岁寒枝。

诗中寄托了于右任对老友张季鸾的深切怀念,热情讴歌张季鸾终身矢志新闻报刊事业的高贵精神以及他对中国近代新闻报刊事业的卓越贡献。

综上所述,张季鸾与于右任之间的友谊是诚挚的,也是经得起时代风雨考验的,许多事实已经雄辩地证明了这一点。

(原载2001年10月28日《大公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