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抗战精神具有中华文化价值的广泛性

抗战精神具有中华文化价值的广泛性

时间:2022-01-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中国共产党号召武装抗日的推动下,全国文化战线开展了广泛的抗日宣传活动。“随着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在国民党统治区,文化界抗日统一战线迅速建立起来。”在被敌人分割包围的艰苦环境中,根据地的抗日文化为坚定军民抗战胜利的信心,激励和鼓舞抗战士气,揭露敌人的残暴罪行和分化瓦解日伪军,发挥了重大作用。抗战期间,一大批文化界先进分子投笔从戎,置身抗日战场,甚至为国捐躯。

自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逐步加深。在中国共产党号召武装抗日的推动下,全国文化战线开展了广泛的抗日宣传活动。以上海、北平为中心,各地的抗日团体、抗战刊物大量涌现,反对不抵抗政策和救亡图存的呼声日益高涨。“随着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在国民党统治区,文化界抗日统一战线迅速建立起来。”[4]

南京失陷后,国民党政府机关大部分迁至武汉。中共中央代表团来到武汉,全国的救亡团体、著名爱国民主人士、文化界名流及大批流亡学生和知识分子云集武汉,这里迅速成为国民党统治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为顺应抗日民众意愿和文化发展潮流,国民党以往文化专制主义有所收敛,对抗日统一战线和民主采取了一些较为开明的政策和措施。抗战群众性文化团体和文化活动日趋活跃,各种抗日救亡和进步报刊如雨后春笋般在各地创办。随着抗战文化运动的兴起和发展,一大批优秀的文化文艺作品不断涌现。特别在“文章入伍、文章下乡”这一口号昭示下,广大文化工作者用各自特殊的武器,肩负起宣传抗战、揭露敌人、鼓舞民心的积极作用。

在抗日根据地和解放区,抗战文化更是蓬勃发展。据统计,在华北各敌后抗日根据地出版的大小报纸共计150种以上,杂志140种以上;在华中各抗日根据地,新四军政治部出版了《抗敌报》《战士园地》等,新四军各支队还有油印小报30多种。除报刊外,各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图书出版发行都有一定的规模。各敌后抗日文艺十分活跃,广大文艺工作者面向工农兵,在极其艰苦的战斗环境中,克服重重困难,创作出大量反映抗战现实,讴歌根据地建设、揭露敌人罪行、鼓舞军民士气的诗歌、戏剧、报告文学和小说。在被敌人分割包围的艰苦环境中,根据地的抗日文化为坚定军民抗战胜利的信心,激励和鼓舞抗战士气,揭露敌人的残暴罪行和分化瓦解日伪军,发挥了重大作用。

抗战期间,一大批文化界先进分子投笔从戎,置身抗日战场,甚至为国捐躯。郁达夫就是杰出代表。郁曾留学日本,后在上海参加文化界抗敌协会等组织。1938年12月流亡到新加坡,通过担任编务等工作,积极宣传抗战救亡。从1938年到1942年,郁达夫在新加坡三年多时间,以一个爱国文化人的身份,在各大报上发表了100多篇激励抗日和坚定必胜信念的政论文章,对当地乃至南洋抗日救亡运动起到了推动作用。他在新加坡发动义演、义卖、献金、献物,并将所得钱物寄回国内,支援国内的抗日救亡运动。1942年,他又担任新加坡文化界抗日联合会主席职务,作为文化界的中心人物,一直站在抗日救亡的最前线,是冲锋陷阵的文化勇士。后在苏门答腊被强迫做当地日本宪兵队翻译。他身在曹营心在汉,借此特殊条件,为配合、保护当地抗日运动作出了很大贡献。1945年9月17日,在苏门答腊被日寇杀害,英勇殉国。[5]

【注释】

[1]聂辰席主编,李春雷编著:《红色太行》,河北美术出版社2011年7月第1版,第74页。

[2]萧泓、龚格编:《抗日战争中的元帅将军》,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7月第1版,第192~197、212页。

[3]《〈晋察冀日报〉通讯全集》1945年卷(中),中共党史出版社2012年1月第1版,第833页。

[4]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部编:《中国抗日战争史》(中卷),解放军出版社1994年4月第1版,第371页。

[5]谢春涛主编,祝彦编著:《抗日:中国人一定要记住的人物》,江西人民出版社2005年5月第1版,第326~241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