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灵武市滨河大道唐代风格建筑之管见

灵武市滨河大道唐代风格建筑之管见

时间:2022-01-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灵武古称灵州,东贯绵绵长城,西枕滔滔黄河,南眺遥遥萧关,北临莽莽大漠。黄帝部族,移居灵武,开新石器文明之先河;大禹治水,始灵武农耕之辉煌;北魏刁雍,创薄骨律镇黄河水运;北周明彻,享“塞北江南”美称。展唐韵于灵州大地,滨河大道工程快马加鞭,如火如荼,滨河大道旁规划拟建唐代灵武曾有的著名建筑。③在滨河大道建拂云阁。文化街出售具有灵州特色的旅游产品及展示灵武文化精品。

灵武市滨河大道唐代风格建筑之管见

灵武古称灵州,东贯绵绵长城,西枕滔滔黄河,南眺遥遥萧关,北临莽莽大漠。人杰地灵,厚土宽广,前川独秀,蕴脉丰厚。西周宣王五年(公元前823年),周宣王命大将南仲于今临河境内筑灵邑以降,灵武己为三千余年建城,历史文化名城;西汉惠帝四年公元前(191年),置灵洲县,迄今历二千二百年。灵武人文遗迹,俯拾皆是。黄帝部族,移居灵武,开新石器文明之先河;大禹治水,始灵武农耕之辉煌;北魏刁雍,创薄骨律镇黄河水运;北周明彻,享“塞北江南”美称。秦渠汉墓,昭然秦风汉韵。隋筑长城,唐开驿道,诉著千年故旧。宋代烽台,西夏瓷窑,元朝营堡,明清渡口,或沧桑或辉煌,无不引证一路开来之灵武。而纵观灵武历史,文脉根深,源远流长。千百年来黄河、大漠、渔猎、游牧、佛教、伊斯兰教、西夏、中原农耕等文化因子,植根滋润,交相辉映。灵武为“长城博物馆”“水利博物馆”之源。唐代诗坛,李白、杜甫,王维、骆宾王、吕温、岑参等大诗人留下诸多关于灵州的千古绝唱。进入新世纪,西部大开发,灵武依托宁东化工行业鳌头,弄时代汹涌之巨澜。蕴黄河奔腾之势,金岸绿浪惊鸿。2009年,灵武市委、政府提出争创全区县域经济排头兵,争创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的宏伟目标。灵武人民激情跨越,弘扬“三情三苦”精神,扬鞭催马,乘势而上。展唐韵于灵州大地,滨河大道工程快马加鞭,如火如荼,滨河大道旁规划拟建唐代灵武曾有的著名建筑。考证灵武唐代历史,勘查历史文献,为此为发展灵武历史上唐代曾闪烁的光烨,加强文化建设,提升灵武品牌,建议修建“灵武台”或“拂云祠”。拟寓意撰文供领导决策时参考。

一、滨河大道古建筑建设建议

①灵武台:因唐代建筑的灵武台在宋代毁于兵乱战火,已无参考模式,且史料文字记载不多,建议以明代“灵州宁河台”样式为参考模式,可根据需要加以改进、增制。“宁河台”,为明代宁夏巡抚罗凤翔(又作罗凤翱),于万历元年(1573年)所建,位于黄河以东,灵武横城南五里处(今临河镇境内),又名“中路宁河台”。据《宁夏府志》卷十九载:“(罗凤翔)修城池,通关梁,恤民隐,苏商困。”(所建宁河台)“台高五丈五尺,周环四部,构亭三楹,厢房四墁,前施迤桥,数级上,翼翼如也。外列雉为城,城高环九十余丈,高二丈四尺,缭以重门,设津吏及堠卒守焉”。初为保护黄河顺化渡和黄金商道而建,灵武台建成后,雄宏巍峨,伟硕高耸,风光秀丽,为宁夏及灵州八胜景之一。《嘉庆灵州志迹·名胜》载:“宁河览胜:黄河东渡,筑台高五丈余,登眺于上,则河山景物,举在目中。”明代诗人多诗赋吟颂。灵武台宏雄览胜,清代也多有文人墨客吟诵,其中清代著名进士侯士骧曾以“灵武台”“前题”等诗传世,详见《朔方道志》、《嘉庆灵州志迹》等史志记载。

自唐代至民国,由于建筑材料的匮乏及建筑技术限制,建“台”“鼓楼”等多以土填形成土墩台式建筑,而现在则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以代替土填方式。如建“灵武台”,还可在外加砌护台形,中空,内设楼梯及茶座设施等方面加以利用。根据高度,内部为二层、三层不等。台上四围以城堞,设置通风,采光机制,台上起楼阁。建灵武台拟采用平台式或邬城式两种方式,台上起阁。建“台”还可参照北京天坛、地坛模式建筑。“台”和“坛”模式非常近似,可对天坛和地坛方面资料进行参考。

②兴唐苑的建设,改变了原西湖水域小的弊病,在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的弟子张锦秋大师的倡议下,兴唐苑沿袭了大唐芙蓉园的唐韵建筑风格。唐韵风格的建筑设计是成功的园林艺术,但是由于多种原因,也存在着缺憾和不足。兴唐苑建筑物太多给人以对于整个兴唐苑湖水的面积小的感觉,如能再向西拓展,那将是大手笔,如果能拓展在湖的西边增设内容:水面沿英才中学南墙扩至西二环,南一环。西一环可于中切断,设拱桥或廊桥,或拱廊桥,其长廊中刻绘历史故事或书画艺术,又增一景观。沿南一环路两旁建灵武文化区:参照西安“大唐芙蓉园·诗壁山”,刻古贤诗词于上,将是靓丽的景点。灵武文脉雄厚,《全唐诗》等诗集中对灵州多有歌赋。唐诗中,仅写灵州、灵武之诗,达五十余首;唐以后,写灵州的古诗以明、清为盛,也达到近百首之多。如建诗壁山弘扬文化、提高灵武文化品位、使游人了解灵武历史,将起到历史窗口的积极作用。规划设计时,可考虑材质,也同时考虑诗配画。“诗壁山”建设成,将集中古代文化、历史底蕴辉煌之大成,为魅力古灵州,活力新灵武的光华闪烁点。

③在滨河大道建拂云阁。拂云阁建于唐景龙二年,因战火焚毁,史书已无详细的文字记载,建设时可参考山西省永济市“鹳雀楼”建筑。(如建灵武台,也可作为重要参考)鹳雀楼建于西周,是西周著名建筑,当然,从资金和规模有很多困难,规划设计建设时,可考虑整体建筑缩小比例进行建设。为建筑拂云阁,摘录有关鹳雀楼资料,为领导决策时参考,同时也为规划设计者参考。

鹳雀楼是我国古代四大名楼之一。其故址位于永济市蒲州古城西郊的黄河岸畔,因时有鹳雀栖其上而得名。鹳雀楼始建于北周(公元557~580年),废毁于元初。由北周大将军宇文护镇河外之地,筑为层楼。由于楼体壮观,气势宏伟,风景秀丽,唐人留诗者甚多。“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即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登楼赏景留下得千古绝唱,流传于海内外。该楼历唐经宋,元初(公元1272年)毁于战火。

二、关于灵武文化建设的一些问题建议

市区兴唐苑如再扩大,可在西边扩大后的边缘旁建文化长街,具体可参考西安市大唐芙蓉园旁的唐韵文化街建筑。文化街出售具有灵州特色的旅游产品及展示灵武文化精品。属于灵武文化遗产及旅游产品:

1.西夏陶艺。2001年,灵武市郭丽娟、关雄等人积极发掘历史文化,在西夏影视城开办了西夏黑陶研究所。其中有镂空、五彩、墨黑等碗、碟、花瓶等工艺品,并且制有灵武历史上特有的陶埙等原始工艺品。在宁夏各大旅游景点销售,销售非常走俏和红火,也取得了非常好的经济效益。并且在2006年参加了西部交易洽谈会。在经营了几年后,因场地、资金等问题搁浅停业。

2.灵武羊羔酒。灵武人士唐世俊的羊羔酒(自治区已申报了“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且酿造的小公牛酒、乌鸡酒、乳鸽酒,均已取得全国专利证书。唐世俊尚有菊花酒、何首乌乌发酒、灵武白酒、国老甘草酒、黄芪滋补酒等品种,在资金允许下,仍可开发,以此可带动灵武畜牧养殖及红枣、枸杞种植等业发展,成为灵武第三产业的龙头企业。

3.灵武五彩葫芦、铁画、烙画、彩色宣纸剪贴画。灵武市民王天贵创作,已属“银川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银川市玉皇阁展览时间达七月之久,但在灵武缺乏开发场地。如其投入生产,可成为旅游产品供应基地,为我市又一旅游亮点,可以此为契机带动、挖掘灵武民间艺术工艺。

4.灵武的马氏口弦。为回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在兴唐苑将来开拓后的西侧文化长街旁,解决一片专用场地和房室,进行训练演习,为来灵游人进行演出,则更能起到对外宣传灵武的最佳效果,推动伊斯兰民族文化的挖掘、开发及传承。

5.灵武的道、佛家音乐。几近于失传,目前经灵武音乐方面人才尚立业、顾文栋、杨安林等人收集挖掘,已整理出一部分音乐资料,尚亟待挖掘、整理、充实提高。此外,奠孔大典之音乐,民国时在每年正月十五,中秋等节日灵武“孔庙”祭祀典礼中演练(史志有记载),场面非常庄重、恢弘。但在现在的灵武已近失传,有待于恢复及向曲阜等地学习。如有一定的场合、人员,对学习、使用奠孔礼乐、对于提高人们文化素质,循规蹈矩,大有裨益,且为灵武的文化发展增光添彩。

6.灵武书画艺术长廊建设。灵武自古以来,文化底蕴浓厚,特别是清代唐万寿、王廷赞等进士文人,引领了书画艺术的发展。近代以萧允中、韩秀仪等人又开创了灵武书法艺术领域的发展。新一代书法家王兆贤、崔占魁、刘银安、石虎璘、李磊一代新人异军突起,国画界的蒋峰、惠世伟等人创作颇丰,异彩纷呈。在兴唐苑旁拓展后的西侧,可建文化艺术长廊及提供场所,这些艺术家可发挥特长,为灵武文化艺术重新崛起而贡献力量。

7.灵武煤雕艺术品。灵武人孙宝山创作,其作品曾获煤炭部等部门奖,宁夏欢乐中国行节目中也曾播出。如在兴唐苑扩建后,建文化街时提供场地,展示其工艺品,也可为宁东煤炭行业增一缕异彩,同时为灵武文化增添光彩。

8.灵武皮毛。宁夏过去有传统民谣“二毛皮九道弯”。宁夏成丰工贸有限公司丁生国从事此项行业,开发研制其产品,品种也不断发展,可成为灵武旅游佳胜品种。

9.灵武中药。灵武山川得天独厚地生长着多种中药材,枸杞、黄芪、甘草、车前子、败浆草等等。灵武中药销售业在民国12年便兴旺,以灵武牛家尤甚,其传人牛卫东仍从事此项行业,开办牛记中药房。如在兴唐苑拓展后于西侧,继续开设灵州中药销售店铺,也为灵武的一枝异蕾奇葩。在以上灵武特种行业艺术精品外,还有杨氏舞狮、灵武名小吃等等,仍须挖掘整理,推陈出新。

三、加强灵武文化的拓展与研究

①建议成立民间唐文化研究会。灵武在唐代时期,曾有唐太宗灵州会盟,唐肃宗灵武登基等璀璨历史,需加大力度挖掘整理。近年来以刘振海、朱承扬、王璞云等为代表的灵武知名文化人及一些老同志建议,在市委宣传部和文化部门的领导下,成立灵武“唐文化研究会”,充分发挥这些老同志的余热和才能,从经济、教育、文化、风俗等方面,挖掘、整理唐乃至明清文化资料及搜集整理灵武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且在此基础上向前、向后延伸,走活灵武唐文化“一盘棋”。

②建议成立由灵武市孔子学院,开展对市民尤其是对青少年进行传统道德教育地址建在兴唐苑拓展后的西岸,投资建儒家思想文化墙。将《论语》(共16000多字)碑刻上墙,且在此基础上,以孔门“四圣、八贤、十哲”等的学说为辅翼,扩大其内涵、外延。教育人们尊礼守矩,对建设传统文化和良好的社会风气具有重要的辅助作用。

综上所述,在滨河大道建灵武台或拂云阁,在兴唐苑拓展文化底蕴,都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为灵武百姓播福祉的实事好事,也是“守规矩铸和谐”活动中的相辅相成的重要工程,也是开发、深化、加强灵武市旅游业建设,促进全市经济建设的重要举措,人民群众是拥护的。实践证明,没有真正的文化建设,就不可有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建设的高速度,也不能保障经济建设的成果。党中央提出加强文化建设,正是要使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相辅相成,协调发展,已成为我们各级领导和广大群众的共识,灵武市委、政府已在实践中成为先行者,广大群众备受鼓舞。时紧文陋,乞谅,仅供领导决策时参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