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仪化结构调整启示录

仪化结构调整启示录

时间:2022-01-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国的许多聚酯企业是在“八五”期间建设的,当时也是全球聚酯建设的高潮期。仪化通过新产品开发与产品结构调整,已初步扭转了产品单一的局面,掌握了主动权。随着市场的激烈竞争,仪化在结构调整中提出,在产品品种和质量满足用户需求的同时,必须拥有稳定、完善的销售渠道。仪化三年结构调整的成功,关键在于领导层及时总结经验,把握市场经济规律,抓住了机遇。

仪化结构调整启示录

仪征化纤股份有限公司3年结构调整见成效,公司整体竞争实力明显增强,1999年与1996年比,净资产收益率从2%提高到7.74%,销售利润从5%提高到22.32%,而资产负债率从36.53%下降到23.05%。1999年,公司实现净利润比上年有较大增长。

仪征化纤历经国家“六五”、“七五”、“八五”3个五年计划期间建设,成为我国最大的化纤和化纤原料生产基地,但进入“九五”以来,由于市场国际化,常规聚酯产品严重供过于求,产品销售价格大幅下降,使仪征化纤面临严峻的市场挑战。在这种情况下,仪化反思了自身品种单一、产品赢利水平较低、原料自给率不足等劣势,决心进行结构调整以实现“聚酯成本最低化,聚酯加工产品系列化、高附加值化”。

这一步棋不仅使仪化赢得了在市场上的主动,也赢得了在时间上的主动,这种主动加压、主动调整结构以适应市场形势变化的做法值得称道,它给人们的启示也是多方面的。

启示之一

聚酯业要实现低成本扩张,必须加强聚酯与涤纶纤维工程技术开发及装备国产化工作。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企业的赢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我国的许多聚酯企业是在“八五”期间建设的,当时也是全球聚酯建设的高潮期。所以,这些聚酯设备、技术以成套引进为主,因为我国的关税及增值税较高,与亚洲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同行相比,投资要高出近20%,再加上外商对设备、材料承包,以及收取专利费、技术秘密费等,导致建设成本过高。仪化的主要设备也是从国外引进的,同样存在这些问题。但是,仪化的长处是,通过10多年的生产实践,又对引进设备进行了多次技术改造,逐步掌握了聚酯技术。在此基础上,仪化与中国纺织工业设计院、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南化公司等合作,探索提高聚酯产能及装置国产化途径。他们通过基础研究和反复实验,首先在聚酯生产线上进行了30%增容改造,使德国吉玛公司的年产6万吨聚酯生产线年产增至10万吨,实际增容达到50%,而投资只占成套引进技术的1/4。这项成果又很快推广到另外4条聚酯生产线上,由此仪化掌握了聚酯装置的工艺技术规律,开发了聚酯自有技术,实现了大型成套聚酯装置国产化的新突破。这也为聚酯工业在国内如何低成本扩张拓宽了思路。

启示之二

国内聚酯业要有长足的发展,必须技术创新,提高产品附加值,这样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使产品在国内外市场具有竞争力。仪化是我国最大的化纤企业,但产品品种单一,原来主要是聚酯切片和涤纶短纤维两大块。在80年代末产品热销时,劣势还不明显,到90年代中期,由于市场的变化,品种单一的问题就突出起来,产品的附加值不高,使下游的纺织服装企业的产品也处于大路货状态,所有这一切都引起了仪化人的反思。在结构调整时,仪化注重了聚酯加工产品系列化、高附加值化。仪化首先在发展长丝上下工夫,原来仪化有2万吨间接纺长丝,成本较高,后来经过调整四期工程项目,建设了年产9万吨直接纺长丝,使成本大大降低,并以高质量的细旦长丝迅速占领市场,提高了产品附加值,也为下游用户提供了可替代进口的原料。与此同时,他们又在间接纺长丝生产线上开发新品,相继推出44个新产品,使产品差别化率从1997年的11.88%提高到1999年的53%,使间接纺长丝的成本大幅降低。在中空纤维的开发上,仪化也加大了力度,近年来相继开发出四孔、七孔、有色、红外中空纤维等系列产品,使下游用户有了更多的选择余地。同时,仪化还重点开发瓶级聚酯切片,并取得可口可乐公司的技术认证,很快占领了市场,毎吨售价比普通切片要多出800多元,效益明显。近两年,公司相继开发出17项市场欢迎的新产品,其中阳离子双彩丝、抗菌纤维、细旦多孔长丝、三角特亮异形DTY丝、军港呢用纤维、汽车装饰用色丝等,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全公司1999年纤维差别化率已达到16%。仪化通过新产品开发与产品结构调整,已初步扭转了产品单一的局面,掌握了主动权。这说明,即使是大企业,即使拥有数量优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面前也不能以老大自居,而应审时度势,适应下游用户的需求,不断开拓市场,只有这样,才能给企业不断注入活力。

启示之三

聚酯业的结构调整必须与市场紧密结合树立新的营销观念,即企业的一切活动都要围绕市场进行,全方位地满足用户需求,与下游企业结成利益共同体。仪化过去在产品紧俏时,并不存在销售难度,因此对下游用户的开拓不够。随着市场的激烈竞争,仪化在结构调整中提出,在产品品种和质量满足用户需求的同时,必须拥有稳定、完善的销售渠道。为此,公司在国内主要地区设立了13家由仪化控股的康褀公司,吸引了一大批经营人才,形成了稳定并且能抗风险的销售网络。当仪化9万吨长丝投产时,产品就由新成立的仪化绍兴康祺公司全数代理,产销率达到98%以上。同时,仪化以顶替进口为突破口,主动为下游用户拓展新产品的使用领域,并派技术人员上门合作,共同研究使用情况,及时反馈信息。仪化的产品技术开发中心改变以往单纯搞科研的模式,带着新产品参加订货会、展销会,并积极走访用户。如公司1998年底开发出的三角特亮异形长丝,柔软、滑爽并有极好的亮度,是高级领带、商标线的理想用料,技术人员先后走访深圳、佛山、重庆等地用户,介绍产品性能,逐步打开了国内市场并替代了进口。不仅如此,仪化还与科研院所合作,共同探索产品的更新,以自身的优势,与下游用户搞一条龙开发,并对产品实行售前售中售后服务。把通过销售、技术服务得到的信息及时向公司有关部门通报,使公司上下形成了关心市场的局面。

启示之四

仪化三年结构调整的成功,关键在于领导层及时总结经验,把握市场经济规律,抓住了机遇。前几年面对困难的市场形势,仪化领导层深入分析了国内外聚酯市场供求状况,分析了境外大企业的发展经历和近期动态,分析了本公司的资产结构、产品结构、成本结构、人员结构等,从中找到了差距,即品种单一、赢利水平低、劳动生产率低等。同时,也看到了自身的优势,即有资本优势,有坚实的生产力基础和领先的技术水平,有经营人才优势等。因此,公司决定及时收缩战线,力争把聚酯主业做强做大。在此基础上,公司领导层始终以科学务实的态度,在公司内部自加压力,强化管理,充分发掘公用工程潜力,降低成本,降低开支,自觉过紧日子,使公司上下形成合力,确保了3年结构调整的顺利实施。

(原载于2000年3月8日《中国纺织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