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山头波浪起

山头波浪起

时间:2022-01-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读到张铎的《塞上涛声》,不由得思绪被引向西海固地域文化的纵深处,那些从“大原”开始弥漫的灵犀,必定在后世产生了回互效应。诗集《三地书》,散文诗集《春的履历》,评论集《塞上潮音》及这本以诗歌评论为主的姊妹篇。读到《塞上涛声》这两章终于明白,作者显功力的地方正在于此。敢于破解难题,勇于设置难度,这是《塞上涛声》这部评论集的突出优势。

西海固曾经有过苦焦的历史,与之相对,西海固更多出了一些灵性的诗与歌。宁夏文学的重镇在西海固,宁夏文学的重量级人物有许多是西海固土生土长,西吉是全国第一个挂匾的“文学之乡”……令人看到文学西海固,尚有大片绿油油的小苗正在破土发芽。读到张铎的《塞上涛声》,不由得思绪被引向西海固地域文化的纵深处,那些从“大原”开始弥漫的灵犀,必定在后世产生了回互效应。西海固的风吹出了大海的涛声——从那片山塬上走出来的人们,携带了与生俱来的中原文化余韵,小说、诗歌、散文、评论、书法、绘画等等诸多的艺术样式里,总能不期而遇他们的身影。

读着《塞上涛声》,这种认识愈加明晰了。

诗集《三地书》,散文诗集《春的履历》,评论集《塞上潮音》及这本以诗歌评论为主的姊妹篇。四本作品集近百万字,从眼、耳、身、手、意如涓涓细流沽沽而出,对于一个忙于政务工作的人来说,这些工作之余的创造,真令人赞叹。也愈加感念西海固——这片“大原”下埋藏深厚的美之底蕴,为他们的勤劳、质朴、纯粹的身家性命里融进了最珍贵的理想之光。

这本书从感悟《清平乐·六盘山》开篇,地域文化,故土之情,自然溢出。《清平乐·六盘山》已成为缭绕六盘山顶的一片祥云,与新建的红军长征纪念馆虚实相间,见证了红绿六盘的光荣与美丽,以及过去和现在,还有“红旗漫卷西风”的天宇下,人们正在推进的明天。《抒写地域而歌咏民族的宁夏诗歌》作为《宁夏诗歌史》——本土第一部诗歌史的导论,高屋建瓴地概述宁夏自《诗经》中记载的“大原”至今,这块塞外江南独具的浪漫气息所蕴涵的人文精神,和生活其中的人们以秦腔和“花儿”这些最原始的艺术形式不断发出的呐喊声,及至文学等各种艺术表现成熟之作,更是层出不穷。“天高云淡”,这纯净的蓝天白云,囊括了多少百姓心中的美好祈愿,廓清了多少文人心中的惆怅。

与《清平乐·六盘山》和《〈宁夏诗歌史〉导论》一脉相承的第二辑《春光秋色》和第三辑《天高云淡》,大部分属于对古体诗词的赏析,这是本书的重点和难点,也是大部分读者无法涉足的领地。因为,古体诗词大多数人随口吟诵很简单,深入解析却会被重重的时空迷雾障碍。那些如六盘山路的曲折小径,包裹了太多厚重的历史忧怨,谁能信手拨开芨芨丛生的罅隙,捡出那些藏在深处的陨石,并娓娓道清缘由?读到《塞上涛声》这两章终于明白,作者显功力的地方正在于此。记得看民国时期的有些作品,提到一些大家以学术著作亮招,尽管他们的文学作品享誉更高,却必须排后,一直未曾得解。这两章对古体诗词的解说,至少达到了为某一类读者解除困惑的效益,在本土的文学评论作品中,确有镜鉴意义。

第四辑和第五辑中有几篇对比性诗文评,别有趣味。《塞上文苑两诗宗》《塞上诗苑两姊妹》《塞上诗苑的领军者》《塞上诗苑之草木》《塞上诗坛两兄弟》《黄土地上文学的领唱者》《朴素与明丽》,有诗人与诗人创作特色的比照,有小说家与小说家不同风格的相比,有女诗人之间的相较,有父女散文风格差异的对照,这些对比分析,无疑是作者自设的创作难度。他能够勇于开掘诸如古体诗和对比类型的评论,证明这些作品,因他的识见观得到罩得到。所以,他无所畏惧,而是诚心直面,以友人之切,叙叙感想,何尝不是一种颇显亲和力的评品。《朔方偶拾》一辑,谈到作家和编辑的关系,无非是为人与为文的关系,更显简洁随意。

敢于破解难题,勇于设置难度,这是《塞上涛声》这部评论集的突出优势。作者的文学视域,从“大原”到塞上平原的审美期许,沥过岁月经年的风雨,能够“涛声依旧”,正是因为与西海固的乡土情谊紧密相连,与宁夏文学的阵容步步相随。

可以想象,站在六盘山顶,于“望断南飞雁”的诗画意境里,看云卷云舒,听风涛阵阵,心灵的湖面波翻浪涌,是每一位倾心文艺之美的人,得以产生共鸣和共情的契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