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谁能打开门,阐述一种思想

谁能打开门,阐述一种思想

时间:2022-01-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读到张伟《十年诗歌精选》,分享他从故乡到异乡四处捡拾的诗意。张伟这些年从一棵小树渐渐成长起来,他的身心里传承了来自故乡山水树木的禀赋,沉淀于组诗《阅读村庄》。《阅读村庄》系列组诗有着鲜明的叙事特点。张伟正试图打开心门,阐述思想里被诗意缠绕的困惑。写诗无疑成了张伟生活的必然组成部分,他在曲径通幽的诗歌里摸索穿行,《花》系列是难得的佳作,空灵唯美。张伟诗歌以叙事见长,创作数量已多,需要文质并进了。

读到张伟《十年诗歌精选》,分享他从故乡到异乡四处捡拾的诗意。直觉的感受是,他在诗的土壤里潜伏了很久,从发芽到绿意葱茏,到开花结果。那么多需要细细品味的诗行,像枝蔓上长出的枝蔓,结成思想的溪流,慢慢地由少到多,由浅入深,渐渐地根深蒂固,与他二十多年为生存奋斗的历程形影相随。可以相信,是诗歌充实了他人生旅途中,那些最艰难困苦的岁月,让他从中获得了前行时柔中带刚的力量。他的诗无声地展示自我内心的独白,也只有借助诗的语言才能够以表情再现。

见到张伟,他已从高中生长成了经受磨砺而逐步走向成熟的青年。高中时就开始写诗,受到老师的鼓励。高考时考场作文应急写了诗歌,这些关于诗歌早期萌芽状态的陈述,可以看出,他的心灵深处隐藏着诗的种子。大学毕业,在社会上打拼了十多年,他从未离开诗歌,唯一没有离开他的也是诗歌。除了十年精选的诗作,还有更多作品在背后支撑起他的诗歌大厦——“把清晨的思念幻化成阳光/在远方的记忆里普照”。

张伟的诗歌在漂流的岁月里和着心绪,酿成了——“那种无法让我回归自然的情节”。诗的种子最先从故乡的土地上生长出来了:“红城水/土坯房/小树林/劳作的双亲/我宿命的起源”。青春岁月浓缩在几个简单的诗行里,这一组诗中有村里老人的背影、名胜古迹娘娘庙、满地盛开的荞麦花、村庄依赖的天然屏障山水沟、童年当放羊娃时烧麦穗的情景、挖地窖冬藏的劳动、滚玻璃珠游戏的快乐等,回忆在故乡怀抱长大的过程,满溢着对故园风物的思念。“村前/和我一起长大的树/也度过了二十六个春秋/在路上/它在指引过路人/向着阳光的地方”,村里的年轻人沿着这个方向开始了新的旅程,诗人正是这样背着行囊上路的那一个。尽管这些年,一直走在通往异乡的路上,故乡却是他诗歌波翻浪涌的源泉。情系村头的那一棵树,抒写一个村庄的愿景,那一棵树犹蔽身之衣,福荫着村庄的人们和他们平凡的生活。能理解一棵树所蕴含的诗意,再苦难的情景中都会有树的坚韧作为精神支点,眺望远方。张伟这些年从一棵小树渐渐成长起来,他的身心里传承了来自故乡山水树木的禀赋,沉淀于组诗《阅读村庄》。

《阅读村庄》系列组诗有着鲜明的叙事特点。将浓郁的乡情幻化成文化乡愁——一种身在异乡,心底掩饰不住的忧伤,唯有诗歌可以倾诉。故园的每样风物与他都有着情深义重的牵念,自己像黄土地上的麦子或者清水河边的芨芨草,以叙事的方式进入抒情的意境,与读者共同忆念逝去的岁月里,那些留有乡情暖意的印痕。《疯狂的伤口》总共二十多首,每一组都有一个具象的主题,倾诉转移“痛觉”的无奈。当诗的表象过滤了那些埋藏在心灵深处的疼痛,并非痛觉变钝,而是对痛到深处的孤独,进行了顽强的抗争:“擦去了黑色,依旧是黑/一些回形针和一捆橡皮筋/尔虞我诈/橡皮不能参与/只能安静地看着/最后连呼吸都感觉困难”。因为,寂寞时才有诗意浮现,用一些司空见惯的细节,形容困境,以物象显心神,虽然细小,却有别趣。《无聊与聊的斗争》《当失眠成为一种习惯》皆可以感到他内心的挣扎,与对自我的突破。所以,诗在叙事,心灵却滴出了鲜红的血。

“已逝,像玉碎不可重生”(《为地震中已逝的亡灵祷告》),对汶川地震生命消失的伤怀,感情深挚。《阿富汗难民》对各种遭遇不测心生悲悯,如《生命》中所描述:“每一个生命都是在记忆中/拿走一些衣物/仅仅是身上的累赘/只能在衣衫落地的角落/看到满身的筋骨……”对大主题的细节把握更真切——“红豆不是红豆/是伤感”,透过伤口,他以一颗敏感的心看世界,发现了一些深刻与浮浅。

张伟的诗歌内容很丰富,从近郊的贺兰山、沙坡头、水洞沟,到巴彦淖尔、撒哈拉、科尔沁草原,对西藏、新疆等等一些遥远地域的诗意抒写,能看出诗人广阔的胸襟,不管是否到过,胸怀山水和世界,这就足够容纳诗的种子——“远行在心中/不是距离不是季节/只为信守一种时节”。他诗歌地理的视野很宽泛,敞开怀抱,打开心门,敏感地捕捉随处所在的诗情,叙述身在其中感受到的人间人事之美。

有一些富有哲理的诗句值得细细品味:“一根香烟的自白/激励着金色的梦不要被网络/像蜘蛛一样/编制一个圈和一个三角的内切”;《生活的网》:“织锦一张网/生活是母亲/旅途是父亲的脚步”;《城市的街道》:“一条马路在乡间/遥远的笔直的伸向/孩子的心/圈住了生活/一个太阳就这样走了”;“想起父亲/一袋草籽种植/望向回家的路”。也有惊人之语:“四更时/惊醒一场遗产”;“而秋收已到/女人就是一桩心事”;“水在花中/花是花/花在水中/水是水”;“人的命是纸张的水墨”;“谁能打开门,阐述一种思想”。

岁月是个很奇妙的东西,遗忘与记忆那么无怨无悔地纠缠着。虽然被搁置在岁月里,自家的枝丫上沾满相思的雨露,却留下了一片乡愁的记忆。张伟正试图打开心门,阐述思想里被诗意缠绕的困惑。对诗人艾略特的向往,让读者看到了他追求的目标和方向——“写诗/让散落的记忆/重新洗刷生活”。

写诗无疑成了张伟生活的必然组成部分,他在曲径通幽的诗歌里摸索穿行,《花》系列是难得的佳作,空灵唯美。单纯以叙事为主,难免有忽略的风景。情节的连续过于密实,给读者未能留出开阔的空间,供读者嵌补联想和想象;语言有个性化特点,但也欠精雕细琢,使读者阅读的愉悦有所减弱。其实诗歌是表现诗人气质的,如《论语》所言:“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张伟诗歌以叙事见长,创作数量已多,需要文质并进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