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静心常伴读书人

静心常伴读书人

时间:2022-01-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相对于世界上的其他动物来说,人类有一个极大的优势就是,人类有思想,有灵魂。而阅读正好可以构建人的精神生活。为了说服自己好好安心学习,也是为了抒发苦闷、排除这样的痛苦,我写过这样的两首小诗:一首《假如我不上学》,大概是我上初一的时候写的。大意是,假如我不上学,我就不能从语文、数学等课本里发现世界的美丽和多彩,所以我要好好学习;另一首是《十六七岁,我是一条小船》,是我上高一的时候写的。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非常高兴,能有机会和同学们一起分享“读书与成长”这样一个有意义的话题,我要和大家分享的题目是——《读书,让我们发现成长的美丽和诗意》。

[现场互动]

我所知道的读书名言和我的读书名言。

我和大家分享的读书名言:

读书格言分享

书籍是思想的玩具。——劳伦斯

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列夫·托尔斯泰

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世界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莎士比亚

书籍使人们成为宇宙的主人。——巴甫连柯

书籍——举世之宝。——梭罗

一个爱书的人他必定不至于缺少一个忠实的朋友,一个良好的老师,一个可爱的伴侣,一个温情的安慰者。——巴罗

一本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生活无限广阔的海洋。——凯勒

喜欢读书就等于把生活中寂寞的辰光,换成巨大享受的时刻。——孟德斯鸠

请大家说一句你知道的关于书籍或读书的名人名言,也欢迎就书籍和读书的思考和感受总结出自己的一句话。

[为什么要阅读?]

现在上至国家提倡大家要读书,建设学习型社会;下到基层的每个单位、学校都在提倡建设学习型单位、建设书香校园;媒体都倡导大家爱上阅读,像我们的报纸也在倡导大家做书香少年。为什么要这么重视阅读(这里专指课外阅读)?我给大家总结了这么几个原因:

一是阅读使人高贵。

阅读使人更像人。相对于世界上的其他动物来说,人类有一个极大的优势就是,人类有思想,有灵魂。我国著名作家周国平说,“人的高贵在于灵魂”。这篇同名课文同学们在初二可以学到或已经学过,作家在文章中引用了法国思想家帕斯卡尔的一句名言:“人是一支有思想的芦苇。”意思是说,“人的生命像芦苇一样脆弱,宇宙间任何东西都能置人于死地。可是,即使如此,人依然比宇宙间任何东西高贵得多,因为人有一颗能思想的灵魂。”“作为肉身的人,人并无高低贵贱之分。惟有作为有灵魂的人,由于内心世界的巨大差异,人才分出了高贵和平庸,乃至高贵和卑鄙。”

名言启示

书籍是人类思想的宝库。——乌申斯基

每一本书是一个小阶梯,我每爬上一级,就更脱离兽行而接近人类,更接近美好生活的观念。——高尔基

二是阅读丰富人生。

人类需要精神生活,阅读构建人的精神生活,让人活得有意思。

我们看到一般动物吃饱喝足,便无欲无求。如果换做人,把吃饱喝足便无欲无求作为理想,有人将其称之为猪猡的理想。所以人类除了满足衣食住行这些物质生活之外,还需要精神生活,否则人就变成了行尸走肉。而阅读正好可以构建人的精神生活。

对于阅读,有这样一个很形象的比喻:阅读是由平面生活走向立体生活的最方便的秘密通道。它们构建了人类的第二生活。“平面的生活”就是我们每天衣食住行的具体生活,是受具体的时空限制的,是偏于肉体的,物质的;而“立体的生活”则是精神的、心灵的生活,是超越时空的。特别是中学生,就其“平面生活”而言,每天基本是两点一线,显然是狭窄有限的,但可以通过“书籍”这个“秘密通道”,打破时空的限制,“穿梭古今,漫游于人类所创造的精神空间”,这不仅极大地拓展了同学们的精神生活,而且也极大地提高了同学们精神生活的质量。

一个没有养成读书习惯的人,以时间和空间而言,受他眼前的世界所禁锢,他的生活是机械的、刻板的、单调的、枯燥的,他只看见他周围所发生的事情,他在自己这个“身体监狱”里是逃不出去的。可是当他拿起一本书的时候,他立刻走进一个不同的世界。阅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是心灵的旅游和飞翔,是精神世界的串门儿,读书使我们在别人的思想和故事里,体验了更多的人生。

阅读就这样在潜移默化中丰富着人的精神和情感世界,构建人的精神生活,所以有人说,“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其精神发育史。”不仅如此,一个国家和民族的阅读,决定着这个民族的高度。

三是阅读让人优美。

当一个人捧起一本书的时候,怎么看都是美的,也可以有很多耐人寻味的情趣和意味产生。形象点说,阅读,是对生命的美容和化装。书香能把我们浸染熏陶得情趣高雅、心灵丰富;阅读能够荡涤心灵上的浮躁和尘埃污秽,给整个身心过滤出一股沁人心脾的清新之气,可以养出一种超凡脱俗的娴静气质,如此种种,可以说阅读让我们成为优美的人。人人都爱美,当然更希望自己也是美的,读书可以让你从内而外散发出一种生命的、知性的美,这是很高层次的美,比你穿一件好衣服、抹高级化妆品来得层次高。

郭敬明曾在一个书会上说,“我很喜欢阅读,阅读让我一直很快乐。一个从小读书的人,一个一直读书的人,他的气质会非常优雅。”我国清朝的大儒官曾国藩曾对儿子说过类似的话,读书“可以变化气质”“可以变换骨相”,有话说“腹有诗书气自华”。

我的一个作家朋友说,他发现书使人越读越善。所以说,人类优秀的精神食粮——书给我们的生命以温润和滋养的同时,也给人养出浩然正气,给生命以美丽和灵性。

四是阅读给人智慧。

书籍给人智慧。阅读让人理解生活,超越烦忧和苦痛,去更好地迎接成长、学习和生活。

有首老歌这样唱,“生活是一团麻,那也是麻绳拧成的花啊;生活是一根线,也有那解不开的小疙瘩”。歌曲很形象地说出了生活在拥有无限色彩的同时,也有矛盾和烦恼的叠加。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面对生活,我们体验快乐,但也会有这样那样的困扰和烦恼。尤其对于我们同学们来说,其实也有很多成长的烦恼。对于这点,我是过来人,虽然时代不同了,但青春和成长是一样的,我也有发言权。

首先说说我的成长故事——缺乏好书的引导。

在我目前的人生阅历中,我感觉中学阶段非常重要,可以说养成了我至今看来好多重要的品质,如认真、刻苦、韧性、坚持。但那时候我也非常痛苦。一方面,要好好学习,要考学,这是为自己,也是为家人,大到一个国家来说,你好好读书,就是做有用的人,也是为国家。对于这点来说,我很自觉,可以说学习的愿望非常强烈,铆着劲儿要学好,很上进;我六年的中学,中午没午休过,这样也许用脑不卫生、不科学,没有劳逸结合,但真是如此。另一方面,在平时学习的时候,当时觉得有很多不能排除的杂念困扰我,使我无法全身心投入学习,学习效率不高。比如我有段时间非常困惑的是,人究竟是怎么回事,为什么要天天这样周而复始地活着?难道只有这样的活法?世界上还有没有另一种有意义的活法?如此等等,这样一些暂且称之为对生命和生活的追问吧。那时候我越是想不明白越要想,脑子里总萦绕着这些令人费解的问题,觉得想不通这样的问题我就没办法全身心投入学习,同时这样的困惑似乎无法也无从向任何人诉说。那时候真觉得活得很挣扎、很纠结、很痛苦,甚至很绝望。这是青春期的一次精神危机,当然也很影响学习。为了说服自己好好安心学习,也是为了抒发苦闷、排除这样的痛苦,我写过这样的两首小诗:

一首《假如我不上学》,大概是我上初一的时候写的。大意是,假如我不上学,我就不能从语文、数学等课本里发现世界的美丽和多彩,所以我要好好学习;另一首是《十六七岁,我是一条小船》,是我上高一的时候写的。大意是,十六七岁,我是一条航行在茫茫大海上的小船,感觉到生活的单调和迷茫;我站在小船的甲板上大喊,无济于事,只有让生活的风浪和苦痛来得更猛烈些。

但那时候的苦痛是能看出来的吗,在父母看来你衣食无忧,只有安心学习一件事呀。

到后来,我成人后看书才知道,大多数人在青春期面对生活的世界、面对成长,都会有很多疑问、困惑和迷茫,再加上学习的压力,就会有很多烦恼、痛苦甚至焦虑产生。比如这样的生命追问便是自我意识的一种觉醒,也是在考学压力下,对学习生活的一种反思和抗争。我现在想,如果当时能有对应的书籍让我阅读,从中可以找寻这些迷惑的答案,也许情况会好很多。

比如说,当时我对生命追问的问题,如果有一些简朴的哲学方面的书可以阅读,就可以释放自己的情绪。比如,对于生命的无意义感,德国哲学家叔本华说:“人生本来没有意义,在这个世界上我们觉得产生意义的那些事情,最终对于这宇宙的变化是微不足道的。”也许这句话可以迎合我当时思考的绝望,给我以情感的共鸣和安慰。但是,他又说了,“这个人生并没有意义,但是为没有意义的人生创造出价值,却是人的一种特性,是我们与其他动物不同的地方。也可能是我们称之为灵魂之所在吧”。我想这句话当时如果能看到,也许能拨开一个孩子心灵的迷雾,至少可以给他心灵以安慰,使他有力量去振作。

面对书本,我们不应觉得难为情,我们可以大胆找寻我们需要的一切问题的答案,并跟着书本一起思考。所以说,书本是我们随时可以打扰的朋友,他不会讥笑、指责你,不会背叛你,相反,他会给你忠告和良方,会给你指引和方向,是无言的导师和最忠诚的友人。

其次,我观察同学们的烦恼——可以用阅读来应对和解决。

对于在座的同学们来说,可以说烦恼千差万别,但也有共性的东西,那就是:考试、分数很现实,关系到我们的个人成长和前途命运,我们要背负压力;同时,父母对我们的期望很殷切,我们在努力的同时内心有时候会生出焦虑;同学之间的学习竞争也很厉害(我听说在某些重点中学,一两分之内可以排出很多个并列名次来),成绩考砸了很难受;在人群中我们感觉到孤单,我们想拥有友谊;或者某门功课差,想提高成绩……这些横亘在我们生活中或大或小的实际问题,其实都可以在书本这个朋友那里找答案,他会给你良好的方法,让你找到学习的动力和目标。或者可以这样说,当你困惑迷茫的时候,不妨走进书籍。有人说,爱上阅读的孩子能通过书本进行自我教育,而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我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

成长是一种美丽的疼痛。阅读书本也让人理解生活,增加心灵能量,拥有好心态,超越烦忧和苦痛。好心态使我们更专注、更有效、更有能量去搞好学习,也能很好地去面对成长和做人。

名言启示

读书是在别人思想的帮助下,建立起自己的思想。——鲁巴金

读书使人心明眼亮。——伏尔泰

书籍是最好的朋友。当生活中遇到任何困难的时候,你都可以向它求助,它永远不会背弃你。——都德

书籍是培育我们的良师,无需鞭笞和棍打,不用言语和训斥,不收学费,也不拘形式……对图书倾注的爱,就是对才智的爱。——德伯里

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史美尔斯

书具有两种功能,一是为人们带来乐趣,二是教导智者如何生活。——菲得洛斯

书籍是作者为我们渡过危险的人生之海而准备的罗盘、望远镜、六分仪和海图。——杰·李·贝内特

图书包含着整个生活。——巴尔扎克

书籍是最有耐心最能忍耐和最令人愉快的伙伴,在任何艰难困苦的时刻它都不会抛弃你。——赫尔岑

一本好书是一个艺术大师宝贵的血液,是超越生命之外的生命,是可以铭记和珍藏的血液。——弥尔顿

五是阅读让同学们前途无量。

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专家曾调查做出这样的结论:“爱阅读的孩子前途无量”。爱读书的孩子,不仅仅指读课本,还指读大量的课外书。古今中外的许多圣贤伟人,都是爱书人,自己也常常著书立说。

伟大领袖毛泽东一生癖好阅读。据说,他的中南海故居,简直是书天书地,卧室的书架上,办公桌、饭桌、茶几上,到处都是书,床上除一个人躺卧的位置外,也全都被书占领了。为了读书,毛主席把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都用上了。在游泳下水之前活动身体的几分钟里,有时还要看上几句名人的诗词。毛主席外出开会或视察工作,常常带一箱子书。途中列车震荡颠簸,他全然不顾,总是一手拿着放大镜,一手按着书页,阅读不辍。到了外地,同在北京一样,床上等多处都摆放着书,一有空闲就看起来。毛主席晚年虽重病在身,但不废阅读。有一次,毛主席发烧到39度多,医生不准他看书。他难过地说,我一辈子爱读书,现在你们不让我看书,叫我躺在这里,整天就是吃饭、睡觉,你们知道我是多么的难受啊!工作人员不得已,只好把书又放在他身边,他这才高兴地笑了。毛主席直到他生命的最后,视力受限,还让身边的护理人员念书给他听。

热爱阅读,不仅仅是学习语文,也是学好其他功课的基础。有些同学偏科,以为语文是慢功夫,见效不快,就可以忽略语文,忽略阅读,觉得学好数理化才实在。这其实是一种很功利的不明智的行为。鲁迅先生说,“爱看书的青年,大可以看看本分以外的书,即课外书……譬如学理科的,偏看看文学书,学文学的,偏看看科学书,看看别人在那里研究的,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这样子,对于别人,别事,可以更深的了解。”我国著名的当代数学家吴文俊从小博览群书,在高二的时候就开始读全英文的世界名著,如《基度山伯爵》,这都是大部头的著作;数学家华罗庚,写了很多简洁明了、通俗易懂的科普文章,这不能不提他的国文底子;还有苏步青,虽然是数学家,但从小熟读《左传》《资治通鉴》,立志做历史学家,我们八年级下册就学他的文章《从小爱科学》。所以,语文也是非常重要的工具,学不好,在学业成功、人生发展方面就会有妨碍。

班级里学习好的同学,往往都是爱阅读的孩子。

从小开始的阅读,让他们拥有了深厚的文化功底,这功底又能让他去游刃有余地理解、消化各科知识并能触类旁通地思考、解决问题,进行自我教育。他们的学习成绩一般都很优秀。

例一:我大学的一位老师曾经是宁夏的文科高考状元,他说过这样一个故事,说到了北大,他发现自己班级里的同学(当初几乎都是来自全国各省区的状元)没有一个同学不爱书,他们经常节省下饭票,每周要步行几里路到书店里买书,他们班里的每个人都有这样的习惯。北大教授、作家曹文轩曾说,他有一年给一家出版社编一套北大清华的状元丛书,看了那些状元的一份份阅读书目之后,他不得不佩服他们在十几二十岁这个年纪上,就能开出令他惊叹的高质量的富有见地的书单。

例二:在我们的身边一问,班级里学习好、综合素质高的孩子,大多也都是爱读书的孩子。

我今年5月份在银川十中采访,在八(5)班,我向同学们征集大家爱读的书和读过的书。有个叫曹学伟的同学,相比其他同学看着偏瘦小,但他给我列出了包括《巴黎圣母院》《老人与海》《红与黑》等十几本名著。我当时都有点难以置信,但随后我和他谈书,发现他是真读过,后来还听老师说,他不但爱读书,而且是全年级的学霸。我还约他写过关于读书的文章,他写得都很有思想。有一篇文章,他的题目是《与书交真心的朋友》,这里,我摘选其中的段落和同学们一起分享:

“书如同快乐时的一把吉他,尽情为我弹奏生活的愉悦;书如同忧伤时的一股微风,轻柔地为我拂去心中的愁云;书如同我成功道路上的一位良师,温情地将我引向阳光地带;书如同失败苦闷时的一盏明灯,默默为我驱赶心中的阴霾。有书籍这样的朋友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陪伴我,我学会了一点一滴地积累,厚积薄发。与书为伴,丰盈人生。”

同学们每天学习的时间很紧张,读书时间很有限,所以我也很好奇他的读书时间从哪里来的。他说他喜欢读,上学时都是挤零星时间读,比如课间,晚上做完作业等,不过假期有整块的时间看书。珍惜时光,勤学多读,知识才能得到积累,思想才能得以开阔,人生也才能有所作为。

插曲:同学们喜欢的明星谈读书。

周杰伦在他《D调的华丽》一书中说,“作词对方文山来说就像吃饭一样,我比较拿手是作曲,当然作词对我而言就比较难了,作词需要文笔好,需要有新的创意,作曲当然也一样,不知道为什么,我比较擅长作曲,可能我书读得不多吧。”

孙燕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唱歌是我很喜欢的,可是除了这个还有其他爱好,我喜欢画画、打网球、看书,这些可以充实我的人生。”

名言启示

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一个人如果能在人类智慧的海洋里遨游,咀英嚼华,活学活用,他没有理由不成为一个相对优秀的人。——莎士比亚

任何时间皆可读书,不需桌椅器具,不需约定时间地点。——J·艾肯

书籍——当代真正的大学。——卡菜尔

名言中关于读书的冷思考

书籍对于人类原有很重大的意义……但,书籍不仅对那些不会读书的人是毫无用处,就是对那些机械地读完了书还不会从死的文字中引申活的思想的人也是无用的。——乌申斯基

要掌握书,莫被书掌握;要为生而读,莫为读而生。——布尔沃

书是我的奴隶,一定要服从我的意志。——马克思

我们自动地读书,即嗜好地读书,请教别人是大抵无用,只好先行泛览,然后抉择而入于自己所爱的较专的一门或几门;但专读书也有弊病,所以必须和现实社会接触,使所读的书活起来。——鲁迅:《读书杂谈》

[怎样阅读?]

一是兴趣法。阅读从自己感兴趣的读物开始,从读好书开始,这样读得多了,就能渐渐培养起自己的读书兴趣和品味,逐步有自己的读书选择和个性。

二是读人法。读一个作家的书,也是在读作家本人,读作家眼中的人,读作家眼中的社会和人生。如果觉得古代的书离现在有些远,可以从现当代作家作品开始读起,逐步开拓自己的读书范围。比如有段时间我很喜欢台湾作家林清玄的作品,我在读他的作品的同时,也要了解作家本人的生平背景,这样能更好地阅读、理解作家的作品。读一段时间后,又知道台湾作家余光中很厉害,又会看他的文章,诸如此类,读书的选择方向也会随着时间和阅历的变化而变化。

对于同学们来说,如果觉得大部头读起来没时间,可以关注每年全国的优秀小说、散文、随笔、杂文的合订本,同学们可以买来看。这样可以见到更多人更多风格的作品。

三是一本法。意思就是一段时间,只读一本好书,或有一本书始终是重点读物。好书不厌百回读,重复读,反复读,把它读透、读熟,直至烂熟于心,最后融会进你的血液和灵魂,这就会成为你自己的思想和灵魂的一部分,为你所用。比如语文课程标准推荐的书目,每学期一两本,同学们可以尝试用这样的方法。八年级有《三国演义》,铁中李立新老师说她的班里同学们在初中三年内一直读这本书。同学们讲三国故事,品三国人物,可以互相探讨,激发读书兴趣。

读书格言分享

每当第一遍读一本好书的时候我仿佛觉得找到了一个朋友;当我再一次读这本书的时候仿佛又和老朋友重逢。——伏尔泰

能够摄取必要营养的人,要比吃得多的人更健康。同样的,真正的学者往往不是读了很多书的人,而是读了有用的书的人。——亚里斯提

读书时我愿在每一个美好思想的面前停留,就像在每一条真理面前停留一样。我必须提供的三条实用准则是:第一决不阅读任何写出来不到一年的书;第二不是名著不读;第三只读你喜欢的书。——爱默生

对于善于读书的人决不滥读是件很重要的事情。——叔本华

仅次于选择益友就是选择好书——考尔德

好的书籍是最贵重的珍宝。——别林斯基

没有别的事情能比阅读古人的名著给我们带来更多的精神上的乐趣,这样的书即使只读半小时也会令人愉快清醒高尚刚强,仿佛清澈的泉水沁人心脾。——叔本华

人的一生漫长而又短暂,在我们如花的青春里,也许我们也很苦闷,但因为有了阅读,我们会发现成长的美丽和诗意;而当有一天我们老了,我们的身体不再成长,但我们的精神和灵魂仍然需要成长,只因为爱上阅读,我们仍然能品味人生的美丽和芬芳!希望同学们做一个读书人,爱书人!

谢谢大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