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禅本的菜根做人态度

禅本的菜根做人态度

时间:2022-01-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正因如此,又因为今天中国人趋向都市化和国际化了,日常生活少有亲力亲为的经验,连人际交往也逐渐虚拟化和被动,我努力写完《活用孔子:安身立命》《活用老子:安心自在》和本书《活用禅宗:安宁自得》共三本书,希望把中华智慧放在今天的整个世界格局中,介绍给青年大众,让大家认识到,我们祖先经千万年积淀而成的智慧,十分有用。

经验简介

70年过去了,我幼时为逃避日本人侵占香港的残酷景况,回到我的家乡广东省惠阳和宝安地区,度过了约五年的乡村生活,接受了简朴而温馨的充满智慧的教养。本着它,我日后走遍世界的进步城市,多数在著名大学群体间过日子,从无疑惑,满怀信心。我也曾服务过多个国际组织,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银行、卡耐基基金及亚洲基金等,以社会开发专家的身份与各国领导和学者共事,促进人类的教育事业及可持续发展,泰然自若。

因为生长于中国的动乱时代,在学校受教育的时间不多也不连贯,我的大部分知识,包括语文和专业知识,都是从生活和社会经历,自学而获得的。在整个过程中,我幼年在乡间的耳闻目睹以及积极投入耕作生活所得的经验和学习态度,构成我做人处事的真知独见,至今仍然一样。

我幼年住过的三个村子,分别是惠阳的青塘、大山下和宝安的田背村。从村名可见,都是比较贫穷而远离文化中心的地方,每个村子里认得文字的只有两三人。然而,村民对于宇宙人生的认识,尤其关系到耕作、食物和环境的处理,以及对生命意义的理解和接受,都充满知识和智慧。我如今回想,这些人平日的谈吐和自叹,都是充满哲理的诗句,是承载着中国文化的至理名言。先母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我清楚记得她一生的许多讲话和叹息。她知道我疏淡财务,在我当上大学校长的时候,她有一次还教我对待一位合作投资的好朋友说:“账要短结,人要长情。”我至今查不出这句话的出处。但她的意思是在劝我,为了维持好朋友间的长远美好关系,两个人要定期检讨投资的情况,不要疏懒了好久以后才查看账目,引起不必要的误会。

母亲没有读过书。她的父亲读过两年私塾,外婆是文盲。同母亲一起成长的六个兄弟姊妹,也少有读过书的。母亲出生在清朝末年,历经地方动乱、朝代更换、中日战争、解放战争、阶级斗争,后移民到加拿大定居,最后于睡眠中仙逝,享年104岁。她一生的得失都曾大起大落,在逃难和斗地主的经历中,曾骤然失去一切钱财和尊严,并得来不公平的罪名和折磨。这些她都一一接受了,不怨天地,只以宽容之心相信“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眼前无报,时辰未到”,乐观地面对现实,务实地步入明天。我从小听过不知多少这样的“叹息”,有些出自《增广贤文》,有些源自《菜根谭》,有好多来自《诗经》《孝经》和儒、道、释的智慧。我认识到,中华文化的传承,平民百姓是依赖口传和生活经验的印证而数千年一贯的。

正因如此,又因为今天中国人趋向都市化和国际化了,日常生活少有亲力亲为的经验,连人际交往也逐渐虚拟化和被动,我努力写完《活用孔子:安身立命》《活用老子:安心自在》和本书《活用禅宗:安宁自得》共三本书,希望把中华智慧放在今天的整个世界格局中,介绍给青年大众,让大家认识到,我们祖先经千万年积淀而成的智慧,十分有用。

在本书的最后篇幅里,我特意把《菜根谭》这本好书,经过整理,用现代叙述介绍给读者

实用真知远播

中国历史历经唐宋盛世,在宋代的后期,皇帝的诗词表现盖过他们的治国功绩,政权很容易便被蒙古人取代了。元朝强权统治,把中国的势力扩张到欧洲和亚洲其他地方,威风至今犹存。但是,文化的发展则囿于缺乏自由发展,要等到明朝方兴起了复古浪潮。就在这样的背景下,洪应明的《菜根谭》骤然出现,闪现出文化光辉。

明朝(公元1368至1644年)是中国社会开始资本主义的时代,社会出现由贪婪金钱和权势引起的物欲横流的状况,贪污和献媚行为贯透政府阶层,而市井的俗气也与日俱升。像《菜根谭》这样蕴含着人生哲理的著作,一方面在百姓中间广为流传,一方面又在道德沦丧的上层社会受到冷落。这样,连洪应明的生平也没有流传下来。他以“自诚”为字,以“还初道人”为号,表现出他秉承儒家古训修身养性以及本着道家和禅的智慧谦虚做人的韵味。他在大时代中受到疏忽,不是意外的事。

意外的是,《菜根谭》传入当时同样经历着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日本,却即时收到震撼人心的效应。而且,中国文化的一切,成为日本人梦寐以求的理想。我读英国史家乔治·桑塞姆(G. Sansom)的《日本文化简史》(A History of Japan)这样写道:“禅宗对日本的影响极为微妙广泛,早已成为日本文化精髓的极致。它如此深入于日本人的思想、情操、美术、文学和生活习惯之中,以致任何人写日本精神,如果不提中国文化,虽然百思深虑,亦不容易成功。”

桑塞姆原是英国外交官,长期在日本生活,译述甚丰。他后来去了新加坡,然后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日本文化史。1961年,我有机会在南洋大学与他会谈,问他写日本人精神的困难所在。他说:“困难是日本文化的绝大部分表现都来自中国,而我们又不便说明,因为日本人爱大自然的美和实用,虽然受着中国禅意的影响,却超过了原本,变为纯粹是日本人灵魂里的东西。又如中国的陶瓷传到日本,他们不求瓷器的白和薄,而求它的不对称及不完整的美,像日本人所珍贵的茶钵,是粗的。他们的茶道注重禅寂的享受,不在乎茶是否名贵。”

桑塞姆教授的话解开了我心中的疑团,因为,《菜根谭》传入日本以后,即时被日本人运用同期传入的印刷术出版,受到广泛的欢迎。那还不是一时的热潮。等到20世纪的80年代,当日本企业出现衰败迹象之初,企业家和管理学家又争相印发《菜根谭》,把它的理念用来拯救日本企业中人心不安的灾祸。那年代的日本企业家的桌上,多数放着一本读残了的《菜根谭》,而人们的谈话,也以该书的格言为口头禅,讲述人际关系的要义、沟通的态度、敬爱大自然的生生之德。我记得看过一份调查报告,显示在1983至1984年的日本企业家之中,有83%的受问者,其办公室挂着一幅由整齐的楷书写成的名句:

“栖守道德者,寂寞一时;依阿权势者,凄凉万古。达人观物外之物,思身后之身,宁受一时之寂寞,毋取万古之凄凉。”

《菜根谭》写于500年前,有数个版本,共载408条,其中有意义重复的,也有训教味严厉的,今天的读者也许认为过分繁冗及古板,但其实这些格言的文字优美,比喻清新,容易叫人读了朗朗上口,反复咀嚼其深意,就像我们今天偶然吃了小菠菜根一样,很有甘香味道,不可多得。如果读者尝过了,觉得意犹未尽,可以查看原作,善莫大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