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人类智力的起源

人类智力的起源

时间:2022-01-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但人类智力起源的研究一般不考虑这类低级的智力行为,而是从人与其他动物区别的智力行为开始。人类智力的起源必然要追溯到人类的诞生及其脑的进化。在乔姆斯基看来,语言是一种生成的系统,其生成遵守一套规则——生成语法,它就像一套足以产生每个语句的计算机程序,不同语言的生成语法具有共同的编码于人类DNA中的内在知识。近十多年来,关于言语理解和生成过程的研究,在广度和深度上已超越了乔姆斯基的理论框架。

人类的智力是指其认识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观察、记忆、想象、思考、判断等表现出来。它是先天素质、社会历史遗产和教育的影响以及个人努力三方面因素相互作用的产物。

从历史的角度看问题,智力源于生命,是在漫长的生物进化的过程中产生的。单细胞的菌类或藻类可以对食物浓度差或关照强度作出反应,游向食物或光线充足的地方,有人把这说成是智力的萌芽。但人类智力起源的研究一般不考虑这类低级的智力行为,而是从人与其他动物区别的智力行为开始。然而,虽然有关科学家已经进行了多视角的研究,但距真正解决这个问题还相当遥远。有人提出识别特征、感情评价和意识是揭开智力之谜的三大难题,如果我们接受这种看法,它自然也应当是解决人类智力起源的突破口。

人类智力的起源必然要追溯到人类的诞生及其脑的进化。在从猿到人的转变过程中,对于智力的产生和形成过程的探索包括三个方面的问题:作为智力活动物质基础的脑的进化问题;作为智力外化行为的工具的制造和使用问题;以作为智力外化高级形式的语言发明和运用问题。

像脑这样复杂的器官系统的发展进化,一定不可避免地依赖生命的早期历史,生命的发生、适应和演化,还要依赖于机体对再次变化了的条件的曲折适应。动物的脑进化有三个转折点:爬行动物的诞生、哺乳动物的诞生和灵长动物的诞生。第一次转折发生在几亿年前,地球上首次出现了一种脑内信息大于基因信息的生命体,这就是早期的爬行动物,具有了视觉的特征探测。第二个转折发生在几千万年前,地球上出现了哺乳动物,它们的大脑新皮层高度发达,使得特征探测到知觉的跃变成为可能,并而带来强大的选择压力,因而有助于形成较大的脑容量,学习记忆能力明显提高,习得性行为比例明显增加,因而行为模式变得复杂。第三个转折发生在几百万年前,包括人类在内的灵长目动物在地球上诞生,其最重要的特征是额叶的产生,使得神经系统不再是被动地、单纯地接受信息和处理信息,是主动适应环境,乃至有意识地改变环境。

脑的进化与修饰总是在先前已有的脑组织和结构的基础上进行,通过在旧系统上面增殖新系统可以达到根本的变化。虽然脑的每一步进化都得保留原有部分,但其功能总是为新新层所控制,并同时具有增殖新功能层的能力,最后形成覆盖在脑的其余部分之上的最新进化的堆积物——新皮质。新皮层进化得最出色的是人、海豚和鲸鱼,这大概已有几千万年的进化史了。在人出现后的近几百万年这种进化又大大加快了速度了。人类大脑无疑是生物史上最伟大的成功之一。自然选择在脑的进化中起着一种智力筛选的作用,从而产生出愈来愈能胜任应付自然法则的人类大脑与智力。

人类是从灵长类动物进化而来的,能两足直立行走的高等灵长类被归入人类。经历了前人阶段、能人阶段、直立人阶段和智人阶段。现有的化石的证据表明,最早的前人是400多万年前的南方古猿的一支。最早的能人出现在240万年前的东非,脑量比比南方古猿明显增大,并已开始制造石器工具。最早的直立人出现在200万年前,亚、非、欧三大洲都有遗迹发现,脑量比能人更大了,身材也明显高大,并且能制造多种石器。最早的智人出现在40万年前,脑量比直立人更大,达1300毫升以上,体质形态也比直立人进步。

智人出现过程中,新大脑皮质的额叶爆炸式增大,比感知运动性智力更高级的层次上出现的精神过程起着中心作用。像语言和思维这样一些过程,取决于我们建构和操作内在表象的能力。生物学显示,我们人类的祖先呈现出的建构外部世界的内在模型的能力产生了选择性的压力,这压力可与几千万年前或更早时知觉的出现所产生的选择性压力相比拟。人的智力存在年限是地球年龄的千分之几。为什么人的智力出现这么晚?这可能是因为高级灵长目动物及鲸目动物的脑的独特性能在全新世以前毫无进展的缘故。

人类与灵长动物的区别,并不在于其脑量特别大,也不在于其脑重与体重比特别高。大象和鲸鱼的脑量要比人类的脑大得多,在脑重与体重比方面都比人要高。两者之间最重要的差别可能在于人类具有制造工具的行为和作为交流工具的语言这些思维活动的外显形式。大脑的两半球机能的分化是语言产生的物质基础。这种分化在从非人灵长类向人类进化的过程中就发生了。尽管这种分化在灵长类动物中已经出现,但在人类中表现最为明显,出现左脑和右脑的分工,左脑主要执行语言的功能。但在以往的智力研究中,语言的因素被夸大了。作为智力的产物和工具的语言,是人类发明的思维技术而不是思维的规律。人类学对智力研究的启发虽然不算太多,但它对于智力中的文化与遗传的因素可能提供有益的参考。

言语活动是人类最复杂的认知活动,与人的知觉、记忆和思维有紧密联系。行为主义用刺激-反应公式和强化的原则来解释人的言语活动。而预成论则认为人类语言表面上呈现的多样性背后,存在着一种刚性的、不变的深层结构,它已经有4万年了,比我们祖先学会种植庄稼和饲养动物还要早。构成论和预成论一样,认为行为模式是以生物学结构为中介的,但强调创造性行为主要是由发育过程建构,从知觉直到掌握语言这个广阔的人类行为领域,都是名副其实的创造性的过程。在所有人类特有的行为中,语言行为是最基本的,没有语言我们的发明和即兴创作能力的适应价值就要小得多。美国语言学家乔姆斯基(Noam Chomsky,1928—1956)认为,从根本上讲,自然语言并不具有表面看上去那样的巨大差别,它们都遵守编码于我们的DNA中的“普遍语法”规则,正如白蚁建造蚁窝的规则被编码于它们的DNA中一样。在乔姆斯基看来,语言是一种生成的系统,其生成遵守一套规则——生成语法,它就像一套足以产生每个语句的计算机程序,不同语言的生成语法具有共同的编码于人类DNA中的内在知识。长期以来,乔姆斯基的理论思想对心理学关于言语理解和生成的研究有重要的影响。近十多年来,关于言语理解和生成过程的研究,在广度和深度上已超越了乔姆斯基的理论框架。尽管如此,在认知心理学中却还没有出现一种统一的理论框架足以替代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