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人才流动与美国经济文化发展

人才流动与美国经济文化发展

时间:2022-01-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对200多年间美国经济、文化的飞速发展,人们尽可以作出种种不同的解释,找出多种原因,但是人才的大量涌入以及国内人才的立体交叉流动,不能说不是美国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最重要因素之一。这是美国经济与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原因之一。与此同时,美国在国内人才管理上,有一套完善的制度,鼓励了人才的流动,为人才流动创造了方便的条件,造成了国内人才连续的立体交叉流动,促进了美国经济、文化的发展。

美国从1776年宣告独立,到现在仅仅200多年的时间,因此人们常常带有鄙薄意味地说,美国是一个没有历史的国家。然而,就在这短短的200多年时间里,它在经济文化上取得了巨大的进步,由原来落后的殖民地,一跃而成为世界上头号经济强国和科技大国,使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也只能瞠乎其后,在人类历史上写下了颇具传奇色彩的一页。对200多年间美国经济、文化的飞速发展,人们尽可以作出种种不同的解释,找出多种原因,但是人才的大量涌入以及国内人才的立体交叉流动,不能说不是美国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没有移民就谈不上有美国”

1980年美国《今日世界》杂志7月号刊载一篇题为《移民:一个国家的创立者》的文章,其中写道:“不管将来移民问题会怎样发展,但是以往,移民无疑是美国最大的资源之一。毕竟,没有移民就谈不上有美国。”

美国民族是一个世界性的民族,形象地说,是一个“民族拼盘”。这是200多年间人口流入,尤其是几次大的移民浪潮的结果。

北美大陆上的土著居民是印第安人。17世纪初,第一批欧洲人移入,这批移民被称为WASP。W即白人,AS是指盎格鲁_撒克逊,即白人中的北欧人,P指基督教里的新教。他们先是在美国东海岸北部定居下来,其后裔一直是美国文化的骨干,掌握着政治和经济的大权。第二批移民是18世纪末从英国和德意志迁入的,这批移民的迁入为美国早期经济发展及工业革命奠定了基础。第三批移民是19世纪上半叶迁入的400多万欧洲人。这批移民的流入,使美国获得了宝贵的劳动力,美国所以能在19世纪60年代初完成产业革命,可以说就是得力于这批移民的辛勤劳动。美国历史上空前的第四次移民浪潮,是19世纪60年代初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南北战争期间,1862年,林肯总统颁布著名的《宅地法》,宣布可以把160英亩土地免费授予一个家庭的户主。这项法令在欧洲掀起了轩然大波,大批移民如滚滚洪流涌向北美大陆。1861~1914年间,涌入美国的移民共计2710万人,与1860年的美国人口不相上下。在同一时期,美国的耕地由1860年的4亿零700万亩增加到1913年的9亿零200多万亩。另一方面,由于移民中包括大批技术人员和技能人员,使这一时期美国的工业突飞猛进,其速度远远超过了英法。1913年,美国的工业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36%,等于英法德三国工业产量之和。至此,美国一跃成为世界头号强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到现在,每年仍有大批移民流入美国,随着美国工业化的发展,移民的素质越来越高,其中包括大批优秀的科学家和高级工程技术人员。

大批移民涌入美国,不仅给美国带来了经济上的繁荣,而且给美国带来了科学技术的兴旺发达。200多年来,美国一直采取种种措施鼓励其他国家的科学家和工程师移居美国。这些措施包括:给科学家和工程师比较优厚的工资,这对世界各国的科学家和高级技术人才具有很大吸引力;美国政府非常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每年拨出大量科研经费,私人企业每年也拿出一批资金资助科研活动,因而使美国科学家有较好的研究条件和实验设备,也使世界其他国家的科学家对美国趋之若鹜;美国为科学家和工程师入籍提供了比较简便的手续。由于美国采取了这些措施,各国的优秀人才源源不断地流入美国。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由于希特勒实行排犹政策,仅德国、奥地利两国就有2000多名杰出科学家移居美国,其中包括伟大的爱因斯坦。二次大战中,美国还俘虏了大批德国科学家,把他们留在了美国。二次大战后,外国科学家移民美国与日俱增,1949~1959年间,共有10多万名科学家和工程师移居美国,平均每年为1.5万名。

国内人才的立体交叉流动

200多年来,美国大敞门户,以优厚的待遇和完善的工作条件吸引了国外大批人才流入北美大陆。这是美国经济与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原因之一。与此同时,美国在国内人才管理上,有一套完善的制度,鼓励了人才的流动,为人才流动创造了方便的条件,造成了国内人才连续的立体交叉流动,促进了美国经济、文化的发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人才在国内地区间的流动,促进了地区经济布局的变化和优化。一个国家各个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是不平衡的,因而生产力布局经常发生变化,以前的工业中心会逐渐衰落下去,而新的工业中心会不断兴起。这就要求人才在地区之间经常流动,以适应新兴经济中心对技术人才的需要。在美国,人才在地区之间的流动是比较自由的。一个人经过考试,只要具备较高的技能或技术水平,其报酬不受工作年限的影响,这与日本的情况有很大区别。美国的交通非常方便,各地出租公寓都附带有全套家具和厨房设施,提一个箱子就算搬了家。再加上美国人从祖先那里继承了喜欢流动的天性,美国国内地区间人口流动是很大的。近年来,美国兴起了奔向阳光地带的浪潮,大量人口从东北部工业地区和中西部向西部和南部迁移,1980年,西南部人口首次超过了东北部和中西部。这主要是由于近年来集中在东北部和中西部的钢铁、汽车、建筑、机器制造业日趋衰落,而原来主要是农业区的西部和南部,石油、电子、飞机制造、军工工业迅速发展起来,形成了休斯敦和洛杉矶等新兴经济中心。而人才的由东向西、由北向南的流动,则进一步促进了西南部经济与科技文化的繁荣。

2.部门之间、行业之间的人才流动,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在美国,人才在部门、行业之间的流动也是非常频繁的。由于新兴部门有发展前途,且这些部门工资待遇比较优厚,美国政府又大力支持新兴部门的发展,鼓励人才向这些部门流动,因此人才在部门、行业之间的流动量每年都相当大。人才在部门、行业之间的流动,一方面使人才充分发挥作用,防止了在“夕阳产业”滞留过剩的科技人才;另一方面,又鼓励人们不断开拓新的技术领域,有利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同时,大量人才流入新的工业部门,促进了这些部门的发展。

3.竞争的压力与人才的新老交替,保证了科研队伍的活力和质量。在美国,科学家、技术人员之间存在着激烈的竞争。这里,人们不看你的资历和过去作出了什么贡献,而是看你是否能够不断拿出新的成果。1982年前,美国大学教授的退休年龄是65岁,1982年推迟到70岁。在美国,终身教授数量很少,即使是终身教授,只要你拿不出新的成果,工资就不会增加。在物价不断上涨的情况下,实际上是降低了工资收入。再加上长期出不了成果,实验室还会让别人用,你已经无法再继续待下去了。至于一般的科学技术人员,只要拿不出成果,最好是自己卷铺盖走人,而美国人对此并不感到有什么不应该。由于实行了严格的淘汰制度,造成了美国科学家队伍年纪轻、质量高的状况。据统计,1977年美国在业的有博士学位的科学家和高级工程师总数为278,000人,其中50岁以下者占70%;高等学校有博士学位的科学家和工程师,1975年的平均年龄为41. 3岁,40岁以下者占总数的46%,大学校长的平均年龄只有46岁。

4.科研机构、大学与企业之间的人才流动,促进了科研成果向生产的转化。美国各大学、科研机构与企业之间的联系是非常紧密的。公司、企业聘请大学教授充当科学顾问,是美国在科研方面实行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与开发研究相结合的重要形式。举例来说,麻省理工学院有1000名教授,几乎每个人都同时在公司受聘为顾问,有的教授还同时在好几家企业充当顾问。公司和企业则根据不同情况给这些教授相当于工资10%~20%的报酬。这样做,使科学技术发现直接转化为生产技术,科学研究成果直接得到生产过程的检验;同时,科研与生产直接结合,使科学家可以了解生产对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及时发现新的科研课题;另外,科研机构还可以得到公司和企业的资助。

(原载于《自学》杂志1987年第6期,发表时用了笔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