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不停燃烧着的心灵

不停燃烧着的心灵

时间:2022-01-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斯人虽已远去,却并没有被世人遗忘。特别是解放初在天津受到“胡风问题”的株连,长期下放郊区农场监督劳动,手中的这支笔因此被封杀了。所谓“不幸是最好的老师”,鲁藜深知个中的哲理,反而表示要感谢命运的安排。在我国现代诗坛上,鲁藜的成功应是一个殊例。如果不是后来受到那场政治风暴的冲击,可以预见鲁藜将在诗艺上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他最擅长写作长短诗、哲理诗,永远秉持着一颗不停燃烧的心灵。

斯人虽已远去,却并没有被世人遗忘。他所经历的人生道路和取得的艺术成就更令我们怀念。因为这是前辈遗留下来的一份珍贵的历史文化资源。

据说诗人越是遭逢苦难,就越能酿造出好诗,如夜莺为痛苦而歌唱。鲁藜的大半生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敢于直面各种危难和曲折的磨炼,从越南流浪回国,从上海漂流到陕北各地,从城市沦落到农场……他曾深入抗战前线战斗过,站在太行山上高歌“青春曲”,体味了“夜葬”的庄重与乐观精神,写下了精美的“一个深夜的记忆”。不过诗人命运多舛,在延安“抗大”毕业后因体质太差未能如愿从军,1945年秋本来参加中央党校福建代表团南下,中途被留在晋冀鲁豫边区“文协”工作。特别是解放初在天津受到“胡风问题”的株连,长期下放郊区农场监督劳动,手中的这支笔因此被封杀了。

但是,人生的不幸也会带来有幸。所谓“不幸是最好的老师”,鲁藜深知个中的哲理,反而表示要感谢命运的安排。他常说:“幸运常常把我遗忘/却反而完成我”,“珍珠生于伤痕/凤凰生于火”。他以写“泥土”著称,这坎坷的人生道路驱使他终生“以泥土为伴”,最喜欢用蚯蚓、刺猬、蜜蜂自况,其创作也最具“草根性”本色。到了白发晚年,更把久藏于心的思悟以及对社会人生的细微体察,一泻无遗地展露在作品里,尤其是《云之歌》和《煤的自白》这两首诗作,不知感动过多少读者与友人。唯有磊落无私的胸怀,才能写出最美而感人的诗篇!

在我国现代诗坛上,鲁藜的成功应是一个殊例。他出身于贫苦华工家庭,自幼失学,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教育(仅初中程度),主要凭借刻苦自学成材和艺术天分的赐予。那种坎坷不平的命运,热爱祖国与人民的高尚情操,赋予他灵性。他仅在故乡厦门从事地下工作时发表了一篇小散文习作,从未做过当诗人的美梦,而成名的契机还是在抵达延安之后。这位爱国归侨青年,在这里寻到了一条自主创新的大众化诗路。1939年冬发表组诗《延河散歌》,采用新的思想与表现手法,立即震惊了全国。接着主动请缨奔赴华北抗日根据地,由于主体意识与新生活的巧妙遇合,使之成为解放区的著名诗人和“七月派”的代表人之一。如果不是后来受到那场政治风暴的冲击,可以预见鲁藜将在诗艺上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

他最擅长写作长短诗(包括叙事诗)、哲理诗,永远秉持着一颗不停燃烧的心灵。虽然个性温和如水,内心却炽热似火。纵观其诗歌,格调清新明丽,兼有浸润着现实主义和象征主义相交融的诗情韵味,自成一家。因之,不但得到朱自清、闻一多、胡风、艾青等名家的称赞,文学史家王瑶的推崇,在社会各界读者中也受到普遍的欢迎,这才是最难得的创作回应,很值得当今诗人共同研读之。

载《天津日报》2009年5月17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