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我的写作随想

我的写作随想

时间:2022-01-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92年春我从县教育教研室调入县委组织部,适逢小平南方讲话发表。但当时人们的思想还比较僵化,很多人对小平讲话感到十分震惊,舆论一改过去的禁闭,众说纷纭。当时,我经常读《人民日报》“人民论坛”栏目,这对我的思想产生特别大的冲击。我就将自己的一些想法和感悟以《祖孙抬驴走路的启示》为题,写了一篇杂文,寄给了“人民论坛”栏目。后来,朝阳县组建作家协会,我就应邀参与了协会的筹备工作。

我会在执着中坚守,在坚守中寻求灵感的诞生、生活的轻松和生命的庄严。

我写散文,更多的是把所见所感所思记录下来。坚持得时间久了,便有许多文章见诸报端。这就像一个农人很虔诚地耕耘着自己那块不算肥沃也并不阔大的田地,这个过程当然有心血与汗水的付出,当然也有一些收获。不过我一直认为,付出的过程比收获的结果对我来说更重要。

许多事情的缘起是偶然而随意的,如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般毋庸期待、也毋庸绸缪就发生了。我写第一篇文学性质的文章是到县委组织部以后,这之前写的多是教育教学论文。那是一个偶然的冲动和实践。1992年春我从县教育教研室调入县委组织部,适逢小平南方讲话发表。一时间,在大江南北涌起了思想解放的热潮。但当时人们的思想还比较僵化,很多人对小平讲话感到十分震惊,舆论一改过去的禁闭,众说纷纭。当时,我经常读《人民日报》“人民论坛”栏目,这对我的思想产生特别大的冲击。我就将自己的一些想法和感悟以《祖孙抬驴走路的启示》为题,写了一篇杂文,寄给了“人民论坛”栏目。我想通过这篇文章阐述一个很朴素的道理,做什么事情,只要认准了,就要坚持下去,不要听别人说了什么就随意改变,否则就会闹出祖孙抬驴走路的笑话。没想到,一投即中,不到月余,竟然发表了。这对我的鼓舞特别大。从此,便坚持动笔写作,在工作空余就多了阅读、记录、积累、思考的习惯。

文学于我来说从此成了难以割舍的情愫,成了难以放弃的一片精神栖息地。后来,朝阳县组建作家协会,我就应邀参与了协会的筹备工作。作协成立后,我们创办《凌河文化》期刊,搞各种笔会。这样,在交往的朋友中又多了一群在文学的道路上坚守的农民作者和文化人。如周莲珊、魏泽先、李永年、段玉文、范景友等等,他们让我生出感动。这种感动主要来自他们在寂寞中对文学的坚守,在清寒中对创作的执着。这是一种很强大且很有张力的精神血脉,这种血脉汇集的群体注定要努力构建共有的灵魂家园。于是我便试图将外出考察的一些所见所闻所感记录下来,才有了后来的《向往绍兴》、《感受鼓浪屿》、《贴近黄山》、《壶口情怀》、《到过五台山》等篇什的发表。

最初搞写作,是因为政务繁忙,想有意逃避一些令人烦恼的事情,用自己的笔做犁,开垦一块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以让忙碌了一天的自我在这里寻到一种安静。那时,可以静下心来,清理一下思绪,宁静一下心灵。汪曾祺说:“静,是一种气质,也是一种修养。惟静,才能关照万物,对人间生活充满盎然的兴致。”人只有静下来的时候,思考问题才会全面,才有深度。我写《鱼儿何时再游来》、《宽容乃构建和谐之魂》、《如何打造良好的人缘环境》等就是因为对生活有所思所感,产生了要表达的欲望。对这种欲望,以散文的方式抒发和表达出来,让她带着原创的体温和情感零距离和读者交流、接触。基于此,我试图将文章写得平实,以拒绝浮躁。

人往往是通过回忆,将已逝去的历史和往事重新呈现在眼前,让自己体验过的欢乐和悲伤二度强化。在这个过程中,人们也会有意或无意地对生活进行遴选。这次强化和遴选的结果,是不知不觉地表达和抒发了你的价值取向、道德情怀及人生境界。

“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在回忆的过程中,人肯定是有背叛的。如果良知没有泯灭的话,人们所背叛的就是罪恶、肮脏和丑陋,而且同时使自己再次获得新生和超越,去追逐生命和生活中最美好、最亮丽的那一笔。这种背叛,其实是人们用道德良知对历史和往事所进行的审视和遴选,其结果是引领生命升华,使灵魂皈依善,使感情皈依真。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也会在记忆的积淀中钩沉一些片断、一些情愫、一些感怀,就有了《清明祭祖》、《填仓有感》、《品读日子》、《回乡小记》、《老淘》等,这些篇什都有我情感最真诚的流露。

也是因为写作,让我保持住了读书的习惯。人生中再也没有比读书更有意义的事了。每一部书都深刻地体现了创作者和作品中主人公的不平凡经历和体验。你阅读和品味了他,也就等于你多了一种人生体验。只有学会阅读,你才有机会同超越时空的大家面对面地去交流和对话,真正应了那句话“看三国掉眼泪,替古人担忧。”至今我还为自己的精神境界里经常活动着像老子、孔子孟子朱熹这些古代圣贤,屈原、苏轼、韩愈、李清照、辛弃疾这样的文学大家,嵇康、山涛、郑板桥、徐文长、金圣叹等风骨高拔的生命而感到充实和欣慰。这些大家的文章都精魄超然,神采射人。先贤哲人的遗泽、文学大家的流韵、劲健生命的逸响在我心中激荡往复,共鸣交响,便形成一眼源泉,让我在深思静想中有了写些什么的冲动,这种冲动时续时断,终于汇成了一脉脉流水,便有了《小楼一夜听风雨》、《寻找萧红》、《要警惕蝎子蜇人》。以这些文字向那些已经远扬的灵魂致敬,并虔诚地把那与时光同在的精神纳入胸怀。这些文学大家们一脉相承地有着敬畏和自觉担负生活中苦难的传统,从屈原到范仲淹,从鲁迅到路遥,再从萧红到海岩,都以严肃而执着的人生态度,关注着苦难,敬畏着苦难,这几乎成为有责任感有脊梁意识的文人和大家思想天空中挥之不去的情愫。从这里我明白,文学不仅需要执着,还需要有责任感。要关注弱势群体,关注民生,关注苦难。于是,我才悟懂:“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含义。我们弱小,不具备“铁肩”;我们愚钝,不拥有“妙手”。但我们有良知和正义,在这良知和正义里,蒸发出生命的热度,给人以帮助和温存、挚爱和抚慰。最起码是对道德、正义、善良、宽容、和谐的一种呼唤和张扬。

当然,我的有些作品,还仅仅局限于一种浅层次的表达和揭示,是生命个体的体验与感悟,还没有达到丰满,还没有融入到整个民族文化和道德生存的境界中。

我会在执着中坚守,在坚守中寻求灵感的诞生、生活的轻松和生命的庄严。

2008年作者于朝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