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感恩·随想

感恩·随想

时间:2022-03-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水电站发出了电,照亮了梅岭公社等一大片山区。记得梅岭水电站正常运行之后,区领导又根据山区水资源丰富的情况,考虑到分散在山头上居住的农户盼望用电,决定要自力更生生产小型水力发电机,为多建几个小型水力发电站提供发电设备,为今后筹办电机厂做好准备。

感恩·随想

吴陵庆

每当我在技术工作中取得成绩,或在论证、审批、实施基本建设技术改造(含国外引进技改项目)的科技管理工作上取得成效的时候,就会想起母校江西工学院对我的悉心教育,并在心中感激何友观、谢中孚、姜天愚、钟伯刚、陈尧臣等老师对我的热情培养。四年的大学时光,让我永生难忘。

我深深地知道,父母给了我的躯体,而学院、老师却给了我心灵的塑造。

我1963年毕业于电机系电机制造专业,却分配在政府部门,当时被认为是最不能应用专业知识的地方。在机关工作五年,“文化大革命”中的1968年底,我从机关又被下放到原新建县梅岭公社(后划归南昌市梅岭管理区管辖)。当时梅岭一座水电站电力部分的设计、建造急需一名懂电的技术人员,区组织部找到我,要我接受这个任务,并要求我将溪霞水库两台140kW损坏多年的发电机调来修复,然后用于该水电站。

尽管我1963年做毕业设计是在杭州萧山电机厂,设计的也正好是一套水轮发电机组,答辩时还得了五分,但毕竟毕业后在机关工作了五年之久,远离专业,脱离实践,能否修好这两台发电机是对我大学所学知识的一次真正考验。接受任务后,我起早摸黑,摸爬滚打在水电站工地上,我重新捧起了所学的课本,翻阅起老师上课时我所记的笔记,一边复习、一边思索、一边实干,终于独立修好了发电机。水电站发出了电,照亮了梅岭公社等一大片山区。

此时此刻,我特别思念传授知识给我的老师。感谢老师手中的一支粉笔给我点拨过知识王国的迷津,一块黑板记下了老师的无限深情,一张讲台辉映着老师的一片艰辛,三尺教鞭指点我通向理想、走向成功。在不寻常的时刻里,我内心总想深深地向老师敬个礼……

记得梅岭水电站正常运行之后,区领导又根据山区水资源丰富的情况,考虑到分散在山头上居住的农户盼望用电,决定要自力更生生产小型水力发电机,为多建几个小型水力发电站提供发电设备,为今后筹办电机厂做好准备。区领导、区军代表又给我下了一条“死命令”:要自己造出发电机,前提是不能多用一分钱,要土法上马、自力更生。提供给我的条件是:18个知青(含两个上海知青)归我管,两个农机厂的设备优先让我用,所需技工任我挑选。

这事让我感到压力很大,主要是怕把事情搞砸。当时还有一位在职的技术干部主动请命,也要自主制造发电机,这实际上形成了和我竞争的局面。这种竞争鞭策我要更加兢兢业业地全力投入工作。

为体现土法上马、自力更生,按主管的郭副区长的指示精神,我首先设计、制造了用于冲制定、转子冲片的简易冲床。为了加工12kW发电机的机座,我和工人师傅一道将农机厂一台皮带车床改为了一台土镗床;对于缺乏专业知识的知青,每晚我给他们上两节课,教他们懂得电机的原理,教他们绕组如何下线、电机如何总装。

经过一段时间的“横冲直撞”——筹备,经过一段时间的“精心探索”——试制,历经千辛万苦,我的研制终于成功了,我精心安排的负荷是48只25W的白炽灯泡组成的“鞍钢宪法万岁”的字样,一合闸金光灿烂、夺目辉煌,出席试车典礼的区领导、军代表高兴得嘴都合不上。

此时此刻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我静静地回忆过去,我再一次想起了恩师们。没有你们春的耕耘,哪来的荷香十里?是你们教会了我开阔视野,用自己的大脑去勇敢地探索、创新,让生活充满开拓者的色彩,对重任充满信心。我亲爱的母校,我尊敬的老师,虽然我不是你们最优秀的学生,但你们却是我心中最敬仰的学校,最崇拜的先生……

人生旅途弹指一挥间,上述的一切已经成为了历史,尽管我20世纪70年代初早就回到了政府部门,但一晃2001年又到了退休年龄。这30多年的时光中,我一直站在“基本建设、技术改造(含引进技改)”这个岗位上。旁人羡慕这工作特有权(一个项目实施的投资少说几千万,多则上亿)我却欣赏、看重这是一门脱离不了专业技术的管理工作岗位。

在学校、老师的精心培养教育下,我学会了自学、阅读、查阅资料的本领,我具备了分析、判断、处理问题的能力,我懂得了科学分析、创新思维、逻辑推理的重要……这30多年来我学习、研究了不少科技管理的知识,写下了大量的心得笔记,终于在20世纪90年代初,公开出版了《项目投资的技术经济分析》,另一本《人类与环境》的科普著作已经编辑完成,正待付印。

在老同学符磊教授的引荐下,退休之后,我由政府部门的退休公务员(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应聘转型为大学的兼职教授,并为院校编辑出版了教科书:《质量管理体系基础教程》。让我感到特别兴奋的是离开母校近五十年,我又走进了母校的电机大楼——这座我当年天天学习的教学殿堂。而这次不是去听课而是来讲课,是向学生们讲述如何与世界接轨,再造一个质量管理体系,实施ISO9000系列标准。我还在南昌理工学院、江西蓝天学院等几所院校讲述着《工程经济》《管理经济学》课程,发挥余热。

如今我已满70岁,依然出现在多所院校的讲台上,说心里话,母校是培养、教育我做人、学本领的地方,教师是我终生的光辉榜样。智海慧山传真火,愿随前薪做后薪。我要在有生之年将母校、师长昨天对我的教育与培养,通过自己的消化、吸收、实践、创新,使之转化为在课堂上听我讲授的青年一代对明天的高瞻远瞩和矢志追求,为哺育中华民族富有创造精神的下一代,作出自己的努力。

(吴陵庆,原江西工学院电机系632班学生,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