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人间话本》再版序言

《人间话本》再版序言

时间:2022-01-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当前,优秀的杂文作品还是很多的,比如,我手头的这本《人间话本》,就是其中之一。翻开《人间话本》,顿觉一种强烈的时代感和浓郁的生活气息扑面而来。在《人间话本》中,理性之美与思想力度是丰厚而鲜明的。《人间话本》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十分注重杂文的文体意识。以丕志先生的思想、文学素养和已经获取的成果,我确信,他是完全能够不断超越自我,达到更高水准的。

我的青年时代,恰恰赶上转喉触讳、摇笔罹灾的“史无前例”时期。虽然特别喜欢杂文,却很难从报刊上读到,只能找出鲁迅的作品,或者从图书馆里翻检二三十年代一些文学大家的小品文、随笔和杂感,总是百读不厌,乐而忘倦。这种浓郁兴趣的产生,从主观来说,由于年轻气盛,看到社会上种种弊端,在腹诽心谤之余,总愿意有个发泄的渠道,自己不敢写,写出来也没处发表,便通过品味他人的言说,从中产生些许快意。这种“隔山取火”式的迂回,“过屠门而大嚼”的虚妄,尽管终究无补于实际,但在心理上总是一种慰藉,其中也带有呼唤、企盼的意味。从客观来说,当时经眼的那些杂文,水准确实很高,有意义,有味道,有辞采。不像现在有些杂文那样枯燥乏味,面目可憎,姑且概括为“四病”吧:其一,“俗套”加上“熟套”,常见的是“四段式”:掌故来开头,接着说事由,分析一大段,结论把尾收;其二,“新闻腔”,“八股调”,白开水一杯,淡而寡味;其三,远离现实,不着边际,空泛议论;其四,装腔作势,故弄玄虚,看了半天,却是“《出师表》的末一句——不知所云”。

这里说的是“有些杂文”,绝非全部。当前,优秀的杂文作品还是很多的,比如,我手头的这本《人间话本》,就是其中之一。

书的名字很妙。寥寥四个字,便把全书内容活脱脱地凸显出来了,而且,也从题材角度准确地点明了杂文的宗旨。翻开《人间话本》,顿觉一种强烈的时代感和浓郁的生活气息扑面而来。在我看来,比较各类文体,杂文恐怕是最“人间化”的,也就是最为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贴近人生的。它不是天上的仙笛,也并非尘外的谈屑。它着眼于客观现实,针对着社会时弊。鲁迅先生说,杂文是“感应的神经,攻守的手足”,它“与时弊俱灭”。就是说,时弊是杂文存在的社会土壤。只要时弊存在,那么,作为人间的斗争武器,杂文就不可能消灭,必然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作为青年杂文作家,丕志先生有着高度的历史责任感、社会担当意识和充沛的政治热情。他把目光扫向社会各个角落,从企业到农村,从机关到家庭,从舞台到球场,从税务所到麻将桌,举凡体制、观念,党风、政风,人权、人性,世相、舆情,以及社会公正、人文关怀、城乡差别、环境安全、弱势群体、民工疾苦……可说是笔之所至,万象包罗。诚如他自己所说:“写作的最直接的动力是我想说话。”正是由于他对国脉民命、社会进步深切关注,富有“民袍物与”、“己饥己溺”的人道精神,“死守真理,以拒庸愚”的坚定意志,才能紧紧扣住社会现实的脉搏,写出这些热血喷薄,令人感发兴起的文字。

任何情况下,“难得糊涂”,冷漠、麻木的精神状态,面对人间一切是非曲直,都闭目合十,置之度外的超然心理,对一位杂文作家来说,都是致命的痼疾。当然,说真话是很难的,不要说“万马齐喑”的黑暗时代,必然脱不开“窃火者”的苦难命运,即使在政治清明、思想解放的今天,有时也会惹事生非,带来种种麻烦。所以,杂文作家必须既有饱满的热情,又具备“虽千万人吾往矣”的足够勇气。

杂文不仅是时代的镜子,社会的影像;而且,鲜明地映现出作者思想、情感、精神风貌,它是一种有别于他人的个性化的话语表达,也是作者学养、识见、认知路径的集中外化。所谓“文如其人”,在杂文这种文体中,体现得尤其充分。而识见与学养,总是直接关系到理性之美,思想力度的——这是杂文的生命所在。无论是反思历史,省视自身存在,还是针砭现实,力矫时弊,都需要有思想的锋芒、智慧的灵光。丕志先生在这方面有独到的体悟:“我觉得,写作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敏感,第二层次是激情,第三个层次是悟性。”敏感与激情,具如上述,都是社会担当意识与历史责任感的产物。但是,光有这两方面还不够,还必须有足够的悟性,这样才能产生思想的锋芒、智慧的灵光。在《人间话本》中,理性之美与思想力度是丰厚而鲜明的。

没有艺术感觉,自然写不出好东西来;但是,若只是停留在感觉上,而缺乏深刻的哲学感悟,也会流于肤浅。我们应该做到的,是要能够超越情感与激情,抵达一种智性与深邃,体现逻辑思维与情感表述的统一,用感受表达思想,用理论提升感觉。它应该体现一种现代观念、现代思维,体现认识事物的多维方式。应是探索式的、研讨式的交流,理解性的、对话式的批评,而不是居高临下的教训,冷嘲热讽的讥刺。应该理寓事中、理寓情中,在似乎抽象的分析和演绎中,激活读者为习惯所钝化了的认知与感受,把形而上的哲思文学化,以艺术的语言、独特的感悟咀嚼社会人生,思考生命超越的可能。这种哲思、感悟,是溶解在作品当中的思想元素,是靠着生命激情的滋润、思想力度的支撑的一种人生智慧,是植根于现实土壤而展现的对于人生价值和生活哲理的探索,是一种人生觉悟,一种广阔的胸怀和远大的眼光

《人间话本》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十分注重杂文的文体意识。许多篇章像鲁迅先生所说的,“和现实贴切,而且生动,泼辣,有益,而且能够移情”,做到了杂而有文,讲究杂文特有的美感与艺术性。运笔比较自如,自然,不现声嘶力竭之态;注意从纷然杂陈的万象中摘取典型事例,在细微中见义理,于褒贬中明是非。古人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所以,好的杂文应该为思想插上艺术的翅膀。这句话说来容易,其实,它的背后需要有多方面的积累和储备。无庸讳言,包括丕志先生在内的当代许多杂文作家,比起“五四”时期那些斫轮老手,在学养灌注、知识充盈、艺术技巧把握方面,在作品的思辨性、表现力、感染力上,确实存在不小的差距,就是说,这方面的进取空间还是十分广阔的。以丕志先生的思想、文学素养和已经获取的成果,我确信,他是完全能够不断超越自我,达到更高水准的。对此,我寄寓着深深的厚望。

《人间话本》即将再版,应作者之嘱,写了前面这些文字。

王充闾

2005年12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