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魏晋南北朝的虚无玄谈之风

魏晋南北朝的虚无玄谈之风

时间:2022-01-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中国的思想史上,秦、汉、焚书坑儒,禁绝百家之言,大倡神鬼、谶纬、占验之风,就实际上将哲学思想的发展道路给完全封死了。学者们对此是并不赞成的,魏晋之间的玄学兴起,就体现出了这种倾向。这种情况,同样也是受历史条件限制所造成的。如此,“玄”成了万物变化所依之根本。但是读一读《太玄经》,我们就知道扬雄是个根本不懂中国古典哲学,不懂《易》经象术,只迷恋于占卜的人。对于中国古典哲学,他是个一窍不通的门外汉。

第六节 魏晋南北朝的虚无玄谈之风

在中国的思想史上,秦、汉、焚书坑儒,禁绝百家之言,大倡神鬼、谶纬、占验之风,就实际上将哲学思想的发展道路给完全封死了。学者们对此是并不赞成的,魏晋之间的玄学兴起,就体现出了这种倾向。但是,《易》经已不被学者们所认识了,学者研究哲学也就找不着根源,就只能从李耳、庄周那里去寻求依据。然李耳为了篡改中国古典哲学思想,为奴隶主独裁统治者献其愚民之术,也就在道学原理的解释上,玩弄文字游戏,他是在神秘主义的掩护下而变其戏法的。其言曰:“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于是,魏晋间的学者们,就在这“有”与“无”之间辩论,史称此为“玄学”。

“玄学”与“百家争鸣”相比,又正好来了一个颠倒:“百家争鸣”不是真正学术研究意义上的自由论争,但是,由于“百家争鸣”的理论根据多为夏以前所残存下来的道学经典,如《黄帝经》等,一些少数学者还能够见到。同时,“百家争鸣”的特点,又是注重解决社会实际问题,所以,在总体上其虽受夏商周的神学鼓吹影响,存有唯心主义的成分,但唯物辩证思想还占有主要地位。而“玄学”的讨论,则是一次学术研究意义上的自由探讨,其理论依据主要是《道德经》,此时的学者们是看不到《黄帝经》了。同时,由于其争论与探讨不是联系社会实际去解决问题,所以“玄学”的主体表现就是主观唯心主义占主导地位。这种情况,同样也是受历史条件限制所造成的。

玄学,以汉代扬雄肇其始,以魏晋时期的何晏、王弼、阮籍、嵇康、裴頠、郭象、张湛等为主要代表人物,以《道德经》为主要理论依据,以辩论“有”与“无”、“本”与“末”为主要内容,以解决自然与“名教”关系为目的,以辨析思维为方式,以远离社会实际问题的清雅虚谈为清高,完全是一种“离世”学风。

扬雄认为,李耳所说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中的这个“玄”,就是“神”,“玄者,神之魁也。天以不见为玄,地以不形为玄,人以心腹为玄。”“玄者,幽攡万类,而不见形者也”。又说,“玄有一规、一距、一绳、一准,以纵横天地之道”。如此,“玄”成了万物变化所依之根本。但这个“玄”又很难知,不可思议,难以探索,只有从占卜中才能得到“玄机”。但他又以为《易》经存在着占“玄”功能不足的缺失,所以就造作了《太玄经》,列出《玄冲》《玄错》《玄攡》《玄莹》《玄数》《玄文》《玄棿》《玄图》《玄告》等篇名,大肆谈“玄”。但是读一读《太玄经》,我们就知道扬雄是个根本不懂中国古典哲学,不懂《易》经象术,只迷恋于占卜的人。对于中国古典哲学,他是个一窍不通的门外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