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初访恢宏的汉阳陵

初访恢宏的汉阳陵

时间:2022-01-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赴西安的路上,我们顺便到汉阳陵参观。它是目前我国考古探明最为完整的西汉帝陵陵园。在阳陵出土的文物中,男女裸体俑和各种动物俑最富有艺术和研究价值。但汉阳陵的陶塑汉俑与之不同。对汉景帝阳陵出土的男裸体彩绘俑和大量文物进行报道。如秦始皇陵发现的4个从葬俑坑和铜车马,汉阳陵的上述发现也佐证了这种构想。韩所长指着附近待开掘的小山似的陵墓,向我谈起了汉阳陵挖掘的宏伟计划。

初访恢宏的汉阳陵

2000年1月27日抵达咸阳国际机场。赴西安的路上,我们顺便到汉阳陵参观。碰巧,香港凤凰卫视千年之僖摄制组前来拍片。我们与吴小莉女士巧遇,在陕西省考古研究所韩伟所长引导下,到陵墓内拍摄和参观。

汉阳陵位于咸阳市渭城区正阳乡张家村北原上,离西安市20公里,距西安咸阳机场15公里,北濒泾河,南越渭河与汉长安城遥遥相望。汉阳陵是西汉九陵中最东的一座,20世纪90年代后开始发掘。

1990年5月,为配合咸阳国际机场专用公路建设,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对汉阳陵进行考古发掘和研究,由汉陵考古队具体负责。经过近10年的勘探、试掘,已探明汉景帝阳陵面积达10多平方公里,由帝陵、后陵、南北区从葬坑、刑徒墓地、庙陵等礼制建筑、陪葬墓及阳陵邑等部分组成。仅陪葬墓园区面积就达3.5平方公里,有陪葬墓上万座,已探明各类大中小型墓葬5 000多座,出土汉代文物4万多件。而陵区的160多座从葬坑,仅挖掘或试掘了10多座。它是目前我国考古探明最为完整的西汉帝陵陵园。

在汉阳陵陈列馆中,我们看到了阳陵的众多汉俑。其中有:随车的卫士队列,列队中的铠甲士兵群,守护兵,男骑马俑群列队,女骑马俑列队,侍立宫女。他们姿式、神态和装束各不相同。

在阳陵出土的文物中,男女裸体俑和各种动物俑最富有艺术和研究价值。阳陵的陶塑汉俑技巧与中国古代雕塑很不相同。人们常见的中国古代雕塑品,无论是浮雕或者圆雕,其衣饰为雕塑或绘画。但汉阳陵的陶塑汉俑与之不同。它先塑出人体的原型,施彩加皮肤真色,再装上可以活动的木制胳膊,再穿上衣服。因年代久远,衣饰和木制胳膊腐化,人俑随赤身裸体。这些男女裸体俑,一般高62厘米,按真人身体1/3缩小。头发、眼眉、胡须、瞳孔用黑色点染,颜面躯干用橙红色抹染。有的仕女俑身上抹染的紫色颜料,据专家考证,它们在17世纪才出现在西欧发达国家,而我国早在公元前就已采用。

再细看这些俑的面庞与表情,更是细腻入微。脸庞有方、圆、阔、长,表情有悦、冷、慈、媚。那前庭饱满、地阔方圆、神态沉静者,显见是成熟稳健的中年男士;那脸型方浑、颧骨突出、神情冷峻者,无疑是来自西域的刚烈丈夫;那面如满月、口阔唇厚、敦实康健者,拟或是关陇大汉;那面目和善、眉清目秀、神情勃发者,无疑是一位英俊少年;那双眉紧缩、眼细如线、腮紧唇厚者,可能是愚憨的“凡夫俗子”。再看为数不多的女俑,更别有一番情趣。那双目炯视、身着铠甲、佩剑持枪的武士俑,该是身经百战的卫戍部队;那精神抖擞、披甲跨马,跃跃飞奔的女武士俑,该是一位英姿飒爽的“巾帼英雄”。

动物陶俑成群结队,排列有序。22米试掘坑内,从东到西,分别放置着231件彩绘陶牛、456件彩绘陶狗、33件彩绘陶绵羊和53头小乳猪。它们形态逼真,栩栩如生。陶牛长70多公分,是目前见到的最大的同类陶俑。它四腿如柱而短,身躯前低后高,腹宽颈粗,显然是力役型的黄牛。彩绘陶山羊,高25公分,长40公分,躯体肥壮,尾巴上扬,颔下有长长的胡须,神情温顺自然。彩绘陶狗身高18公分,长30公分,肤色有黄、白、黑、灰、橙色。部分陶狗俑嘴唇和鼻子涂有红色。狼狗竖耳怒目;家犬短嘴耳小,身干粗短,丰满圆润。绵羊有黑色与橙红色两种,它们高44公分,长41公分,双耳略垂,细尾巴,臀肥大。两排小乳猪,高6公分,长16公分,竖耳长嘴小尾,憨态可掬。看着这批动物俑,人们似乎听到它们的嘶鸣和吼叫,成群结队地在地宫里奔跑。

陈列室还展出了大量的生活用品,诸如已腐朽的谷、糜、麦等粮食;陶、罐、盂、瓮;铜鉴、带钩、权、铁釜、琉璃珠、朱红颜料和成串的“半两”铜钱等。

1990年8月31日,《人民日报》发表《“东方太阳神”出土记》的长篇通讯。对汉景帝阳陵出土的男裸体彩绘俑和大量文物进行报道。许多国家传媒加以转载,被认为是继秦兵马俑、法门寺地宫文物之后的又一重大发现,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

汉阳陵展示了公元前西汉景帝的生前生活。汉景帝刘启,是汉高祖刘邦之孙、汉文帝刘恒之子,是西汉王朝的第四代皇帝。他在位17年(公元前157年—前141年)间,能顺应历史潮流,继承汉高祖、汉文帝推崇的“黄老之术”。对内实行“无为而治”、“与民休息”、并平定“七国之乱”;对外“和亲匈奴”,维护国家安定。实现了政治清明、经济繁荣、百姓富足的太平盛世,出现了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文景之治”。历史学家班固曾赞叹曰:“周云成康,汉言文景,美矣!”

汉承秦制,秦汉人讲究“视死如事生”。桓宽在《盐铁论》中曾说:“今厚资多葬,器用如生人。”因此,修建陵墓时,帝王是按阳间的生活享用来构建阴间的环境。如秦始皇陵发现的4个从葬俑坑和铜车马,汉阳陵的上述发现也佐证了这种构想。

走出陈列室,前往“罗经石”。它是一块扁圆石,略小于磨盘,中间刻有十字深沟,放置在地面高处,用于确定建筑方位。它具有非常重要的考证古代建筑的历史价值。

韩所长指着附近待开掘的小山似的陵墓,向我谈起了汉阳陵挖掘的宏伟计划。他们已征用农地三千亩,由考古研究所和陕西旅游局合作开发。已经出土的4万件文物只占整个出土文物的十分之一。我建议他们要与当地基建部门和开发商密切合作,注意地下文物的切实保护。我衷心希望在中国西部大开发中,不要建了地面,毁了地下!

千百年来,泾河以清澈名著于世,渭河以浑浊受诽于人,出现“泾渭分明”。在历史积淀中,一些事物蒙上迷雾,神秘重重。汉景阳陵地下文物的面世,廓清了许多西汉历史的迷团,使许多历史的难题得到解疑和破译,恢复了历史的本来面目,使国人更加了解中国的过去,增强信心,扭转对中国历史文化的自卑感,不再盲目否定。

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更加改革开放的征途中,汉阳陵将走向世界,出土的彩绘陶俑再现它们的灵魂,使世界更加了解中国,使中国为人类文化提供更多的内容。这种心情,使我明日有关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报告更为充实更令人动容。

(2000年1月31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