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初访马尔康

初访马尔康

时间:2022-05-2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1935年4月下旬到1936年8月中旬,中国工农红军红一、二、四方面军三大红军主力相继留驻雪山草地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刚到马尔康,一场小雨把终年积雪与米亚罗红叶相间的高原新城冲刷得尘埃几净。到目前为止,儿童入学率达85%,电视收视率达80%,少数民族干部占干部总数的45.26%。马尔康,在视线中渐渐模糊。

1935年4月下旬到1936年8月中旬,中国工农红军红一、二、四方面军三大红军主力相继留驻雪山草地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藏羌人民在这中国革命处于最危险、最紧要的关头,以无私无畏的牺牲和奉献精神,大力支援红军,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谱写了光辉的历史篇章,毛泽东主席曾称赞它是中国革命史上所特有的“牦牛革命”。

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首府 ——马尔康,位于梦笔仙、长板山两座大雪山余脉的山谷中,海拔2700多米,有高原新城之称,藏语意思是 “火苗旺盛的地方”。

今年10月下旬,我们从当年红军翻越的第一座大雪山夹金山脚下开始,沿着红一方面军的长征路线,访达维,问懋功,跨两河口,翻梦笔山,取道卓克基,来到当年红军经过的马尔康。

刚到马尔康,一场小雨把终年积雪与米亚罗红叶相间的高原新城冲刷得尘埃几净。 只见哗哗的梭磨河水由西向东奔流,整齐宽敞的滨河大道,还有象征民族兄弟心手相连的团结街,如同三条飘扬的彩带,在市井中心迎风飞舞。 那依山而见的阿底新区,那栉次鳞比的机关、学校、财政、银行建筑群,富有民族风格的藏羌山寨,似玛瑙,如翡翠,镶嵌在川西北高原的首府,构成一幅七色图案。

陪同的阿坝州党史办主任张德林告诉记者: 提起中国工农红军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恐怕无人不晓。 说到雪山草地,人们也知道是长征途中最为艰难的一段历程,如今属于阿坝州的雪山草地,正是伴随着红军长征的伟大壮举而饮誉中外。为了支援红军,当年参加红军的本地人就达5000多人,而幸存的不到百分之一,其中百分之九十九的阿坝藏羌回汉儿女和红军一起,长眠在雪山草地。 藏羌儿女为了用行动拥护红军,有的给红军带路当通司,有的给红军赶制军需品,有的护送安置伤病员,有的烧炭、熬盐巴,有的参加筹粮、筹畜、修路……在当时人口不过20万、生活极度贫困、年人均粮食不足300市斤的川西北地区,平均每两个民族兄弟要供给一位红军的粮食,可想藏羌回汉同胞要作出多大的贡献。

羌族干部余宗琼还绘声绘色地向记者叙说了这样一个故事。 那是1936年7月,红军某纵队由壤圹翻山到安坝,复经寺沟、沙湾过后,藏民索朗遇到一名身负重伤、奄奄一息的女红军,她身边还有个7岁的小男孩。 女红军见到索朗便用微弱、颤抖的声音比划着什么,索朗从女红军的表情看得出,她的大意是:“我病得很重,不行了,求求你能收养下我的孩子。 ” 正当索朗会意地把这个小孩抱在怀中,向女红军频频点头时,她就放心地离开了人世。此后,索朗和全村的牧民们就你一碗糌粑奶茶,我一块酥油、盐巴,一直长期供养着红军遗孤长大成人,还安家落了户。 渐渐地“一碗子” 便成了牧民对红军娃娃亲切而习惯的称呼,也成了这位红军遗孤的正式姓名。如今这位“一碗子”俨然一个“老草地”,与他们的父辈一样,把生命根植于茫茫的大草地,默默地奉献自己的光和热。记者婉惜没能同红军后代“一碗子”见上面,但据介绍,他正在用父辈那惊人的忍劲和超凡的毅力建设新草地,走出大草原。

听着余宗琼讲的这个故事,记者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既为马尔康这片英雄的土地感到自豪,又为川西北人民的牺牲奉献精神感到仰慕,然而他们的今天又怎样呢?

带着这个问题,记者采访了阿坝州政府副秘书长昌荣和,这位1982年毕业于西南民院的藏族干部,具有本民族特有的彪悍、果敢和持重。 他向记者介绍,解放42年来,阿坝各族人民就是依靠发扬红军爬雪山、过草地的精神,继承了“牦牛革命”优良传统,大力发展经济,开展民族自治。 他一口气列举了一长串数字。

作者与李御(左)在长征路上。

1993年与1952年建州时比较——

工农业总产值增长了10倍,粮食总产值增加了两倍多,牲畜载存量增加了3倍,本级财政收入增长40倍。 农牧民人均收入增长6.3倍。 到目前为止,儿童入学率达85%,电视收视率达80%,少数民族干部占干部总数的45.26%。

正如四川省委副书记欧泽高提及的,“这是阿坝人民用心血和汗水凝聚而成的,是牦牛革命精神的具体体现。 ”

是的,成绩固然可喜。但由于主客观方面原因,与沿海的发达地区相比,他们的差距还很大。 阿坝人民仍然忘不了在艰苦的条件下对革命、对国家的无私奉献和牺牲,就是在解放后的计划经济建设时期,又是阿坝各族人民无私地支持国家计划物资调拨,向内地城市输送了大量的木材、各类中药材及珍贵的矿产资源, “把自己一个健壮的胸脯奉献给国家”。 解放42年来,全州仅向国家调拨木材就达5000多万立方。 如今,阿坝的工业底子十分薄弱,交通、电力、通讯基础设施也很落后,森林资源已经濒临枯竭的边缘,当年红军走过的全州13县出现财政一片红。

值得欣慰的是,阿坝州已开始面对现实,作出明智选择,就是进一步团结各族人民,敞开州门,走出高原,冲出峡谷,励精图治,建设雪山草地。

采访结束了,记者驱车沿梭磨河而下,赶往下一站松潘

马尔康,在视线中渐渐模糊。 记者浮想联翩,喜忧参半的心情交织在一起。马尔康,这个“火苗旺盛的地方”,当年红军长征曾经播下革命的火种,何时又能燃起民族经济的发展之火?

(1994年11月26日《重走长征路》大型系列广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