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戒烟,仅有勇气是不够的

戒烟,仅有勇气是不够的

时间:2022-01-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六一〇年,美国人首次发现吸烟能上瘾,且有损健康。在常人看来,戒烟是需要勇气的。不错,没有勇气,是无以戒烟的。张伯苓戒烟,自是受学生一激,否则,何以产生巨大的勇气?毛泽东虽没有戒过烟,可其控烟的勇气很是可嘉,欲戒烟者若能获致这般毅力,则何愁戒烟不成?仅有勇气是不够的,有时更需要融入智慧,以赢得更充沛的原动力。戒烟,无疑是明智的抉择,可说起来轻飘飘的,做起来不免是沉甸甸的。

戒烟,仅有勇气是不够的

烟草原产地在美洲。早在公元前六世纪,人类就有了接触烟草的历史。起初,人们只是拿它入药。十五世纪末,印第安人把用来止痛的烟草作为贵重礼品送给哥伦布,烟草从此在世界各地广为传播。

一六一〇年,美国人首次发现吸烟能上瘾,且有损健康。一八二六年,人类第一次通过化学方法提取纯尼古丁。现代科学研究表明,抽烟可以诱发二十五种疾病。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数字,全球每年因抽烟而死亡的人近五百万。吸烟对孩子的影响,更是显而易见,仅我国十五岁以上的烟民就有三点二亿人,实让人深感不安。

于是,戒烟自成了水到渠成、瓜熟蒂落的必然话题。然而,戒烟又谈何容易!不知多少烟民欲戒而不能,有的半途而废,有的功亏一篑。

在常人看来,戒烟是需要勇气的。不错,没有勇气,是无以戒烟的。我国近代著名的爱国教育家、南开学校的创办人张伯苓,有一次发现有位学生在抽烟,就叫到校长室训斥。可这位学生见办公桌上摆着的烟碟里放着多半根雪茄,还有个玳瑁的烟嘴,便说:“校长的话很对,谢谢校长的教育,我一定改,从此不抽烟!学生来学校,不只学老师的学问,也学老师的行为和其他一切!我本来不会抽烟,到这里看到有的教师抽,我……”张伯苓恍然大悟。于是,他说了一声“好!”便把烟碟中的雪茄和烟嘴扔进痰桶,从此不再抽烟。张伯苓戒烟,自是受学生一激,否则,何以产生巨大的勇气?

毛泽东虽没有戒过烟,可其控烟的勇气很是可嘉,欲戒烟者若能获致这般毅力,则何愁戒烟不成?那是在一九四五年重庆谈判时,因为蒋介石不吸烟,而且讨厌闻烟味,毛泽东控制住了,在谈判时始终未抽一根烟。这一点,连蒋介石也不得不服。他回去后对陈布雷说:“毛泽东此人不可轻视。他嗜烟如命,手执一缕,绵绵不断,据说每天要抽一听(五十支装)。但他知道我不吸烟后,在同我谈话期间绝不抽一根烟,对他的决心和精神不可小视啊!”

毛泽东如此控烟,与其说是一种勇气,不如说是一种智慧。在展示了毛泽东的毅力和意志外,不是更显示了毛泽东的真诚与豁达吗?

戒烟,何以不是如此?仅有勇气是不够的,有时更需要融入智慧,以赢得更充沛的原动力。美国石油大亨保罗·盖蒂是个大烟鬼,烟瘾一来,没有一根烟叼在口中,就感觉无法忍受。一次,他在一个小城的旅馆过夜。清晨两点钟,盖蒂醒来,想抽一根烟,不料烟盒是空的。而此时,旅馆的餐厅、酒吧早关了门,唯一的办法是到火车站去买。当他穿好衣服,伸手去拿雨衣时,他突然停住了。他问自己:我为何竟有如此可笑的举动?竟要在深更半夜离开旅馆,冒着大雨走过几条街,仅仅是为得到一支烟?难道自己竟然如此懦弱,让一支烟主宰自己?而自己对这个懦弱的自我,甚至只有屈膝投降吗?盖蒂自我诘问的过程,是否可视为智慧之门訇然洞开的过程呢?是啊,正是因为通过诘问反思,通过智慧启迪,令其心灵受到极大的震撼,并令盖蒂很快下定决心,将空烟盒揉成一团扔进了纸篓,换上睡衣回到床上,酣然入睡,且从此再也没抽过香烟。后来,他不仅事业越做越大,而且身体也很好,到了八十多岁的高龄,还能通宵加班。

“根根柱柱抽抽扔扔手手扔掉人民币,丝丝缕缕吸吸吐吐口口吐的尼古丁。”戒烟,无疑是明智的抉择,可说起来轻飘飘的,做起来不免是沉甸甸的。然而,如果我们能够有勇气更具智慧,那么何愁战胜不了自己、戒不成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