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仅仅有传承是不够的

仅仅有传承是不够的

时间:2022-08-2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赵云死后,五虎上将皆无。孔明所用得心应手的大将当属姜维。姜维师出孔明,但并未超过孔明,而且在诸多方面大不如孔明。姜维智广,又好学,对武侯所传密书掌握得很好,但为什么没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呢?纵观姜维,并无一项发明。对书本知识,对老师讲授,不能盲目崇拜,亦步亦趋,否则,将像姜维一样做不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赵云死后,五虎上将皆无。孔明所用得心应手的大将当属姜维。诸葛亮一出祁山时收姜维,当时对他抱有极大的期望,执姜维手曰:“吾自出茅庐以来,遍求贤者,欲传授平生之学,恨未得其人。今遇伯约(姜维字),吾愿足矣!”自此,姜维跟着孔明打仗,学得不少布兵列阵、运筹帷幄的本事。孔明临终时对姜维曰:“吾平生所学,已著书二十四篇,计十万四千一百一十二字。内有八务、七戒、六恐、五惧之法。吾遍观诸将,无人可授,独汝可传我书,切勿轻忽。”孔明又日:“吾有连弩之法,不曾用得。其法矢长八寸,一弩可发十矢,皆画成图本,汝可依法造用。”孔明又对尚书李福说:“吾兵法皆授与姜维,他自能继吾之志,为国家出力。”

武侯死后,姜维继承孔明遗志,九伐中原,有胜有败,但均未最后成功。姜维九伐中原中的闪光点不多,只有在一百一十三回中姜维斗阵破邓艾和连弩箭破敌时有精彩之处,而八阵之法与连弩之法又均系武侯所传。姜维师出孔明,但并未超过孔明,而且在诸多方面大不如孔明。

姜维智广,又好学,对武侯所传密书掌握得很好,但为什么没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呢?有两个原因。

其一,姜维不是全才。

诸葛亮是全才,入则为相治国安邦,出则为帅攻城略地。他集政治家、军事家、管理大师、公关大师、谈判家、仁者、贤者、智者于一身。诸葛亮死后,蜀汉再也找不出一位入则为相、出则为帅的全才了。先是蒋琬和费祎执政,他们二位虽然在内政方面有才能,但均是守摊的人,不会领兵布阵。当时,姜维直接统兵,姜维是一帅才,总想继承诸葛亮的遗志,兴师大举北伐,但是蒋琬、费祎的军事思想较保守,总是在兵力上限制姜维,影响了姜维的作为,使姜维缺少闪光点。后来,姜维当上了大将军,虽有杰出的军事才能,但他不是一位政治家,最后被宦官黄皓所逼,不得不外出屯田避祸。姜维虽然得到诸葛亮的真传,继承了诸葛亮的军事思想,敏于军事,深知兵法,但由于不是全才,约束了其军事才能的发挥。

诸葛亮的知识面宽,上知天文,下晓地理,洞察社会与人生,知识面宽的人易于综合、交叉、移植知识,易于运用他山之石攻玉。诸葛亮的才能广泛,各种才能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博学者多能,能够全面发展。马克思之所以能创立共产主义学说,就是因为他的大脑是用“多得令人难以置信的历史自然科学的事实和哲学理论武装起来的”。恩格斯之所以能著出《自然辩证法》,就是因为他不仅精通社会科学,而且精通生物学、数学、物理学、力学、天文学等自然科学。曹雪芹之所以能写出被认为“中华民族文化的骄傲”“古典文学的光辉顶点”的《红楼梦》,不仅仅因为他的独特身世,更因为他的博学,因为他对诗书礼易、琴棋书画、佛道医禅、历史地理、文学艺术等无所不通。姜维当然也是人才,可惜他只是专才、偏才,虽然他很用心学习和实践,但他比不上诸葛亮。

其二,姜维只知传承而缺乏创新

诸葛亮有较强的创造能力,不但善于继承,而且善于创新。他熟读《孙子兵法》,用兵策略又不拘泥于书本,而是在学习的基础上有所发展。诸葛亮的八阵法,是他的一项重要创造,很受后人的重视。西晋时马隆曾用八阵法夺取凉州,北魏时刁雍用八阵法抵御北方的柔然族,唐朝的李靖根据八阵法又创造了六花阵法。姜维则不然,诸葛亮发明了木牛流马,姜维只会用;诸葛亮发明了连弩法,姜维只会照图纸制作;诸葛亮的八阵法有365样变法,姜维只熟悉变法,却没有再创造出第366样变法。纵观姜维,并无一项发明。

大科学家牛顿称自己“站在巨人的肩上”,这正是牛顿的成功之路。不继承、不学习,谁也不会变成无师自通的圣人。前人的经验太重要了,使我们不必从头干起,只需接过棒跑下去。为了能跑下去,而且跑得更远,那就必须创新。继承是重要的,但继承并不是不知变通,而是站在前人的肩上,一步一步地去发展。

历史上,“重复”别人的战法,死套他人的计谋,结果惨败的例子不胜枚举。楚汉相争时刘邦的大将韩信以“背水阵”击败敌军,但三国时的魏将徐晃与刘备战于汉水时,复用“背水阵”,却一败涂地。战国时,齐国的田单以“火牛阵”大胜燕军,而到南宋时,邵青套用“火牛阵”,结果被宋将王德一击即溃。到了近代,山东军阀韩复榘以羊代牛,复摆“火羊阵”,不但重蹈了前人失败的覆辙,而且还让对方白吃了顿“烤羊肉”,就更让人贻笑大方了。

重复他人的做法,要么无奇,不能出奇制胜;要么无新,跟在别人屁股后面,拾人牙慧;要么无秘密而言,把自己完全暴露在竞争对手面前。创新的本质是创造变化,不变则永无新意。

“兵贵不复”是句古代兵法的格言。其含义是指领兵打仗,贵在不重复,不硬套自己或别人已用过的旧战法,而应根据敌我双方的实际情况,不断变换自己的战法和策略。孙子说:“战胜不复。”孙膑说:“战不可一。”《淮南子》讲:“用兵之道……所用不复,故胜可百全。”他们都把“不复阵法”当作取胜的可靠保证。诸葛亮巧施空城计,姜维再施一次试试,非败不可。

还是齐白石老人说得好:“学我者生,似我者死。”对待书本、老师、别人的经验,学习是对的,但不可生搬硬套,要让它们在自己的土壤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清代学者袁枚说:“欧公学韩文,而所作文不似韩,此八家中所以独树一帜也。”欧阳修学习韩愈文,采用了“不取亦取”,“虽师勿师”的学习方法,所以在学习中有所发展,有所创新,成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单纯学知识,是书斋式的学习;单纯学技能,是工匠式的学习。只有在学习中训练思维,让大脑起飞,才能另辟蹊径,别有洞天,才是创造式的学习。对书本知识,对老师讲授,不能盲目崇拜,亦步亦趋,否则,将像姜维一样做不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采百家之长,走自己的路”,此乃创造式学习方法的精华。

一个人应当走自己的路,闯出新路子,敢为天下先,不要总是步人后尘。一个只知继承不思改变的人,一个只知传承不懂创新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