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农民“大腕”相约韩村河

中国农民“大腕”相约韩村河

时间:2022-01-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参加“乡村发展世纪论坛”的明星们来自全国22个省、市、自治区,从山东到新疆,从深圳到黑龙江,还有中原大地的南街村,可谓东西南北中。他们相约韩村河,是为了响应江泽民总书记“致富思源,富而思进”的号召,共同探讨“迈向新世纪的中国农村现代化和现代化农村发展”这一世纪论题。

中国农民“大腕”相约韩村河——乡村发展世纪论坛侧记

五月,和煦的春风,明媚的阳光。京郊首富韩村河迎来了成千上万的旅游观光者,这里正在举办房山区第六届旅游文化节。以“2000相约韩村河”为主题,在4月30日~5月4日的5天中,有近30万中外客人在这里相约,他们为房山区诱人的旅游景观所吸引,为韩村河旅游景村的日新月异而惊叹。在石雕艺术展园区精美的展品前驻足,在布满房山特色产品的商贸街上流连……

在这里相约的还有一批人,他们的相约构成了本届旅游文化节的一道最引人注目的亮点,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轰动。这就是参加“乡村发展世纪论坛”的24位全国小康明星村的带头人。

群星聚会,栩栩生辉。他们在这里共同讲述一个“春天里的故事”,续写明天更美、更动人的篇章。

参加“乡村发展世纪论坛”的明星们来自全国22个省、市、自治区,从山东到新疆,从深圳到黑龙江,还有中原大地的南街村,可谓东西南北中。江苏华西的吴仁宝、山东沈泉庄的王廷江、北京韩村河的田雄……一个个声名远播。

他们相约韩村河,是为了响应江泽民总书记“致富思源,富而思进”的号召,共同探讨“迈向新世纪的中国农村现代化和现代化农村发展”这一世纪论题。

来自吉林红嘴村的卢志民说:“致富思源,我们的今天,不仅是物质财富的发达,也是特色理论的辉煌。她得益于改革开放的政策效应,得益于各级党委和政府的精心培育,得益于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我们24个村不相识,也似曾相识,因为我们有着相同的经历,同属一个‘春天里的故事’”。

北京市委副书记张福森同志给予论坛极高的评价:这是中国有史以来由乡村自己发起举办的一次专门探讨现代化农村发展问题的小康村带头人高峰会议,是中国农民迎接新世纪、迈向现代化的一个创举,充分体现了中国农民的政治立场和政治敏锐性,体现了中国农民面向新世纪、实现现代化的决心和信心。

此次论坛首开先河,意义深远,近百家媒体的150多名记者蜂拥而至。因为会场爆满,组织者只让50名记者进入主会场,其他记者不得不到分会场旁听或领取一些书面材料。

中央农村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段应碧,中宣部副部长刘鹏,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郑科扬,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全国小康村研究会常务副会长肖万军。北京市领导张健民、张福森、张燕丽、岳福洪、刘正民,老领导焦若愚,房山区区乡两级领导和京郊50个小康村带头人都来参加了这一盛会。与其他会议不同的是,所有领导都在观众席就坐,明星村代表则端坐主席台。主持会议的、致开幕词、演讲的、致闭幕词的都是明星村的带头人,明星风采一览无余。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同志从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中看到了关于论坛和韩村河的报道,于5月5日来到韩村河视察并参观了“小康明星村风采展”。

李岚清说:“全国农村的发展要是都达到韩村河这样,我们的第三步战略目标就实现了。”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农村,是21世纪中叶必须实现的目标,这24个村提前半个世纪把这个目标初步变成了现实。未来是什么样子?从这些村的描述中,人们看到了清晰的轮廓,看到了广大农村的发展前景。

——农业实现高度集约化经营,成为高效产业。这些村经过多年的农田基本建设,都达到了地成方、林成网、涝能排,有的实行喷灌或滴灌,由微机自动调节,再也不用担心旱涝灾害,不再听命老天的摆布,粮食保持稳产、高产。田间作业全部实现机械化,农民再也不用脸朝黄土背朝天了,少量的人员管理着大量的土地,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不仅如此,还引进国内外新品种和先进技术,有的兴办了高科技示范园区,采用自动控制系统,实行无土栽培,工厂化生产,智能化调控。设备之优,技术之新,效益之高,达到国外先进水平,大幅度地提高了土地产出率,提高了农业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农业成为高效产业、创汇产业、观光产业。

——农工商综合经营,一二三产协调发展。绝大多数农民从田地里解放出来,投入二三产业,实现了农业工业化、农村城镇化。这些村,不仅有集约经营的土地,还有高效益的企业。多数村还搞起了商业、餐饮服务业、旅游观光业。二三产业产值都占总产值的百分之八九十以上。二三产业的发展,增强了总体经济实力。华西村社会总产值达到30亿元,实现利税3亿元;韩村河总产值达到10多亿元;吉林洪嘴村,只有750人,社会总产值超过10亿元,利税超过1.5亿元,纳税超过7000万元,人均纳税将近10万元。山东沈泉庄、大连后石村、河北半壁店村、河南南街村、上海春申村,总产值也都达到10亿元以上。经济实力的增长,又提高了农业、工业、服务业的现代化水平,形成了良性循环。

——农民普遍富裕。这些村家家都是富裕户,每年人均收入少则六七千元,多则超万元。华西村380户,家家住着300平方米~500平方米的别墅楼,每户拥有资产过百万元。韩村河先后投资5亿元,建起了581栋风格各异的别墅楼。沈泉庄、深圳的南岭、大连的后石无一不是这样。村民生活条件不次于国外中产阶级水平。而国外中产阶级永远无法比拟的是这些村的公益福利事业。幼儿园、中小学、敬老院、医疗站、各种文化设施、各项完备的服务一应俱全,韩村河去年人均收入8000多元,加上村里的各项福利就近3万元。

——精神文明建设硕果累累。经过不断地坚持“两手抓”的方针,加上物质文明的日益发达,为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强大的物质基础,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已经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广大农民都有较高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展示出良好的精神风貌。这些村没有偷盗、赌博,刑事案件很少,没有封建迷信,实现优生优育,没有超生子女,呈现一派安定、祥和、健康向上的社会风尚。在这里,党的基层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真正得到加强,农民对党、对社会主义更加坚信不疑,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的新型农民成长起来,给农村的建设、发展增添了活力和后劲。

这些村展示了中国农村的美好未来,正如李鹏委员长视察华西村讲的,这是中国农村的希望。

有人说,中国农民品格中最伟大的地方是经得起穷的磨难,在创业时能吃大苦、耐大劳。最悲哀的地方是一些人受不了富的诱惑,在财富面前无所适从,酿成了一个又一个悲剧。而我们这些农民明星们在成功之后,在财富面前,则想得更深、更远。

论坛期间,24位带头人从各自的成长经历和致富实践出发,为实现中国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出谋划策,探讨他们成功的背后所蕴含的理论创新和政策含义。深入理解江总书记“三个代表”的思想,充分认识自己肩负的历史责任;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格局下,如何面对中国即将加入世贸组织的新挑战;如何抓住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机遇,带头启动中国农村的新一轮改革,富而思进,再创辉煌。

深圳南岭村在村民中倡导“富而好劳,艰苦奋斗创大业;富而崇德,破除陋习树新风;富而好学,重教求知育新人;富而思进,超越自我再向前”。洪嘴村带头人卢志民深深感到“历史有功不是资本,只有不断的创新业、立新功,才能保持荣誉,走向永远的辉煌”。朴实的语言,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反映出新时代中国农民的宽阔胸怀和远大志向。

“咬定发展不放松”,当好先进生产力的代表。

华西村吴仁宝的信条是:“不管东西南北风,咬定发展不放松”。面对今后的发展他们提出:“用好信誉华西村,创新企业是后盾,有胆有识融资本,优品名牌旅游城”。到2001年建村40周年时,实现社会总产值40亿元,比现在增加10亿元。

韩村河要坚持抓好建筑、旅游两大优势产业,并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特别是加强企业内部机制的改革,要外聘高级管理人才,进一步搞好企业管理。村内企业全部实行集体控股的股份制。建筑企业成立有限责任公司,实行项目和栋号包干责任制,以保持经济的健康发展。

有中国“共产主义小社区”美称的河南南街村,实行的是工资加供给的分配方法。他们要在目前生活资料70%供给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扩大供给的范围,提高供给的档次,最终实现生活资料全部公有,他们的奋斗目标是:“让南街村个人富得一分钱存款都没有”。

浙江航民村计划3年内使全村产值、利润在现在基础上翻一番,村民人均收入25000元。厦门马塘村提出经过5年建设,使人均国民收入达到10万元,最低的居民生活保障线15000千元。

参加论坛的代表们还表示,要发展经济,建设现代化的新农村,必须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通过科学的决策、科学的管理,实现小康村的再飞跃。

“把教育当作硬件来抓”,当好先进文化的代表。

大连后石村的陈玉圭阐述了思想政治教育是建设现代化农村的硬件的观点,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因为农村现代化要靠具有现代素质的人去建设。这个村提出搞好思想教育要“四抓”:抓求实,从具体事件抓起,突出教育的针对性;抓载体,开展人生的全程教育,即:迎接好生的,培育好小的,引导好少的,照顾好残的,敬养好老的,安置好死的;抓载体,针对从小到老的不同对象,建立不同的阵地;抓根本,坚持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农民。通过组织、机制、资金三保证,使思想政治工作“四脚落地”。

沈泉庄王廷江谈到,抓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要充分依靠群众,求真务实,从老百姓最关心的事情做起,使思想政治工作进入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像抓经济工作那样实打实。

田雄提出要“富而尚勤”,不断进行勤俭节约、勤奋进取的教育;“富而崇德”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民主法制教育;“富而思学”,注重提高农民的文化科学素质,造就一支高学历、高水平的专门人才和劳动者队伍;“富而思序”,加强依法治村,建立团结、互助、有爱、和谐的人际关系。他们将在近期专门研究制定10年精神文明建设发展规划。

“致富路上不丢下一个乡亲”,当好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

所有小康村都有一个共同特点:他们的党组织、他们的带头人始终坚持带领广大农民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新疆八家户村的何占山说:我们要带领农牧民共走小康路,作为党员干部,要把事业献给党,把智慧献给村民,把人格留给自己。

河北唐山半壁店村党支部多年来坚持一个信条:致富路上不丢下一个乡亲。为了这个信条,他们把几十年前在村生活过,现在孤单、贫困的老人接回村养起来;把唐山地震中丧失双亲、流落他乡的儿女接回村安排住房和就业

吴仁宝同志有句名言,曾受到江总书记的表扬:“家有金条数吨,一天也只能吃三顿;房子豪华独占鳌头,一人也只占一个床位。”5年来,上级每年都发给他100多万元奖金,他分文不要,全给了集体。至今,他仍然坚持不拿全村最高奖金,不拿最高工资,不住最好房子。

田雄同志和班子成员一直坚守着“我们是共产党员,要当企业家,不当资本家”的诺言,把几年来应得的800多万元奖金全交给了集体,用来发展公益事业。全村人都住上了别墅楼房,田雄才在去年搬进新居。

在山东沈泉庄、在大连后石村、在天津大站村、在上海春申村、在新疆八家户村……这些明星村里的党员干部都在用自己的行动体现着党的宗旨,这些村的老百姓,没有说共产党不好的,他们为党增了光。

面对新的世纪,这些带头人表示:党的宗旨永远不忘,人民公仆的身份永远不变。

硅化木、哈达,表达的是西部人民的谢意,还有企盼。

与会代表联名发出倡议书,倡议全国的小康村,响应“致富思源,富而思进”的号召,选准切入点,投入资金和智力,以新的理念和方式积极参与西部大开发的伟大实践。

吴仁宝讲了个“1×5”的公式给人印象颇深:我们这24个村回去之后,最好一个村带5个村,这样24个村就可以变成144个。今后,这144个村再各带5个村,就会变成864个村,发展下去,我们的现代化农村的队伍就会不断壮大。华西村几年前就在黑龙江、宁夏建立了“省外华西村”。现在两个村已经脱贫致富,人均收入达到4000多元。论坛期间,又派1名副总经理赴新疆确定帮扶对象。

韩村河村在1996年与新疆泉水地村和西藏东嘎村结成友好对子。在论坛期间,韩村河与两个村签订了共同发展协议书,并当场向两地各付助教资金10万元。新疆的同志向韩村河赠送了珍贵的硅化木,西藏的同志向参加签字仪式的领导献上了圣洁的哈达。

半壁店村、藤头村、航民村、大站村、南街村等也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主动联系西部地区的贫困村,开展帮扶活动。

“世纪林”,记下世纪的回眸与展望。

在“乡村发展世纪论坛”闭幕的当天,与会代表们在韩村河村口植下了一片“乡村发展世纪林”。

代表们说,“世纪林”象征着小康村的示范作用和影响日益广泛,象征着中国农村的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提高,表达了我们团结奋进、共谋发展的心愿和迈向21世纪的信心。

再过20年,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时候;再过50年,到新中国成立100周年的时候,这些明星村,不,肯定还有更新、更多的明星村。当他们的代表再相约时,面对今天植下的世纪林,会讲述些什么呢?他们的故事肯定会更美、更精彩,因为中国农村的明天,我们伟大祖国的明天会更加美好,更加辉煌!

(本文发表于2000年第6期《北京农村经济》和第12期《现代农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