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孔子像做不了道德底线的拯救者

孔子像做不了道德底线的拯救者

时间:2022-01-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近日,广东省人大代表刘小锋称,为了重拾民众的道德底线,建议广州学习北京,在大学城、科学城、知识城、海心沙、白云山山顶公园等地方选择一处竖立孔子像。但是很显然,竖立孔子像与重拾民众道德底线之间并没有足够的关联性,以此为理由要求竖立孔子像是站不脚的。但是,孔子不等于儒教,孔子的某一思想或名言受到推崇不代表儒教已经在地球上全面复兴,这也是不争的事实。

孔子像做不了道德底线的拯救者

近日,广东省人大代表刘小锋称,为了重拾民众的道德底线,建议广州学习北京,在大学城、科学城、知识城、海心沙、白云山山顶公园等地方选择一处竖立孔子像。

刘小锋代表建议广州学北京,显然是把北京国博门前立孔子像的做法当成了楷模,不知道为什么相关的争议却没有被这位省人大代表提及。前不久,人民网曾推出“竖立孔子像您怎么看”的网络调查,共有22万多名网友参加了调查,其中近70%的网友认为“国博门前立雕像不严肃,儒学并非所有人推崇”。最终广州要不要学习北京竖立孔子像,作为一个公共话题理应提交当地民众去广泛讨论,并经由一定的程序来作出有公信力的决定。但是很显然,竖立孔子像与重拾民众道德底线之间并没有足够的关联性,以此为理由要求竖立孔子像是站不脚的。

刘小锋代表说,在英国伦敦大不列颠国家图书馆广场早已矗立着孔子像。让人狐疑的自然不是这个事实,而是其中的逻辑关系,难道英国普通民众的道德底线就是这尊孔子像所拯救的?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至少说明,英国社会尚未礼崩乐坏,并非是竖立了孔子像的缘故。回到中国,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一定要拿孔子像作为拯救民众道德底线的神丹妙药?中国社会驶入市场经济轨道的过程中,的确还未建立起与之相匹配的合理社会行为模式,精神委靡、道德退化的现象有目共睹。但是,不相匹配的又何止是“民众的道德底线”?有人愿意从传统中寻求启迪,这未尝不是一种思路。既然是思路之一,就不能过于夸大,所谓复兴儒教云云,只能说是信心爆棚,最终让人不知所云。

中国社会的道德重建只能向儒教寻求答案,这是很明显的伪命题。世界上没有儒教传统的国家,市场与社会均高度成熟的比比皆是。孔子与苏格拉底、释迦牟尼、耶稣等思想者一道成为世界所共享的思想源泉,这当然是不争的事实。但是,孔子不等于儒教,孔子的某一思想或名言受到推崇不代表儒教已经在地球上全面复兴,这也是不争的事实。有一个流传甚广的说法,称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名言被镌刻在世界红十字会总部,甚至有人说是联合国总部,以此来证明儒家思想的世界性影响力。在网络如此发达,资讯如此畅通的时代,不用费太大力气就能将上述传言证伪。这句名言其实出现在瑞士的一个博物馆的展板上,用以说明红十字运动与世界文化的关联。仅此而已,事实就是如此,没有必要失落。

孔子原本是一个可爱的老头儿,仅凭他不惮于笑称自己是“丧家狗”这一条,就会赢得无数的粉丝。但是,自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自程朱等儒生在孔学之上发明出理学以来,孔孟的仁政民本色彩渐次湮灭,“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成为历代帝王选择性光大的至“礼”名言,也成为禁锢中国传统社会的最大枷锁之一。今日所竖之孔子像,到底是董仲舒之前的思想者孔子,还是千年孔教的宗主孔子?也许仍然有人认同“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想要重现儒教之灿烂昨日。但是,今日之民众,已非孔夫子所谓“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民”,而是想要努力成为现代公民的“民”。

靠竖立孔子像来拯救民众道德底线的想法,多少有些牵强。与时俱进是基本的道理,今天的主流社会道德肯定难以赞同“唯女子与小人难养”的论调,也断然不会认同“男女授受不亲”的规则。孔子的学说必须首先经受现代社会规则的过滤,然后才能为公众所接受。儒学强调道德的重要性,但它并不是道德本身。竖一尊孔子像,即便充满寓意,也不会对社会道德产生什么灵异效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