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道德底线是什么

道德底线是什么

时间:2022-01-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但是我想既然要强调道德底线,那么这个道德底线是什么呢?天道是指万物的规则、万物的道理。天道的特点是“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道是做事的基本底线,不能违背天道。天道和人道是最大的道,在此基础上又进一步延伸出了“商道”“学道”等。但是最基本的“道”仍是天道和人道。

道德底线是什么?

无意间读到了王蒙的散文集《守住中国人的底线》本书以大师的高度、百姓的视角、知识分子的情怀,由高屋建瓴的思想谈论人生哲学、处世之道及社会问题。对社会热点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独到见解,对国民性问题重新进行了力透纸背的解读,读后让人充满领悟。

书中提出了一系列让人深思的话语,诸如,“大道理可能变成空谈清谈”,“仅仅靠刺激、靠崇高与正义的自我感觉,靠豪言壮语、靠苦大仇深的悲壮与严峻是不够的。治国不够,治文也不够”,“理想的实现靠的是实践,而不是理想自身的不断重复宣讲”,“过于伟大或过于卑微,过于高明或过于愚蠢,过于奇特或过于陈旧的话语,都值得怀疑”,“治国、为人都一样,无须惊天动地的理想、不切实际的目标,达到力所能及的正确,不越‘底线’即是大智慧”,“俗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用俗来剪裁一切、排斥一切高尚高雅”,“我们不必都有大贡献、大创造、大德行,但至少应该少做那些违背常识的坏事和蠢事”。读过该书,我以为王蒙先生通俗的语言,平实的话语,比我们空洞的思想教育课要好得多,比我们从事教育工作的人要高明得多。但是我想既然要强调道德底线,那么这个道德底线是什么呢?我翻阅典籍,思考良久,我以为这个“底线”实际就是“道”,也就是中华文化中讲“天道”“地道”“人道”“商道”“学道”,这些各种“道”,应该构成了中国人的道德底线。

“天道”的字面含义是天的运动变化规律,中国古代哲学家大都认为天道与人道一致,以天道为本。天道是指万物的规则、万物的道理。按照中国哲学的含义,天道表明一切事物皆有一定的规则。盘古有训:“纵横六界,诸事皆有缘法。凡人仰观苍天,无明日月潜息,四时更替,幽冥之间,万物已循因缘,恒大者则为‘天道’。”老子《道德经》第七十七章:“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天道的特点是“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道在西方哲学中是指宇宙秩序本身作为一切制定法制基础的关于正义的基本和终极的原则的集合,是独立于政治上的实在法而存在的正义体系。人类社会的一切规则都不能违背自然法,城市的建设、资源的开采、社会的运行都必须遵循基本的“天道”,也就是“自然法”。天道是做事的基本底线,不能违背天道。

人道就是关于人的本质、使命、地位、价值和个性发展等的理论,也泛指做人的基本道理。按照中国文化,人道的第一要求是要善良,《三字经》说,“人之初,性本善”。人生不一定人人都很成功,但一定要善良仁慈。善良是和谐、美好之道。儒家把“无常”作为人道,孔子提出“仁、义、礼”,孟子延伸为“仁、义、礼、智”,董仲舒扩充为“仁、义、礼、智、信”,后称“五常”。后来又进一步延伸为“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八德。佛教主张做人要力戒“三毒”“贪、嗔、痴”。贪是对于喜好的偏执,嗔是对于讨厌的偏执,痴是不明事理的实相而做出贪或者嗔的反应。人道是做人的底线,做人不能违背“人道”,人道是做人的基本底线。《易经·系辞下》云:“有天道焉,有人道焉。”天道和人道是最大的道,在此基础上又进一步延伸出了“商道”“学道”等。但是最基本的“道”仍是天道和人道。所以韩愈在《原人》中说:“故天道乱,而日月星辰不得其形……人道乱,而夷狄禽兽不得其情。”

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们终于富起来了,但是富起来的同时,文化没落,道德沉沦,社会进入到了最“缺德”的时代,这时我们需要深深地思考道德底线问题。王蒙的散文集《守住中国人的底线》值得我们认真阅读和思考。

2014年4月12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