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知识生产机制的不对称性

知识生产机制的不对称性

时间:2022-01-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但问题是,在客观知识的魔力效应之下,乡村教师与“他者”存在知识生产机制的不对称。由于乡村教师和“他者”双方掌握知识的不对称或不平等性,两者在现代教育理论知识及其资源、技术与话语权等方面无法平起平坐,相互对话。结果两者的关系由知性关系演变为“中心”与“边缘”的权力关系,并且这种关系具有了“压迫”与“被压迫”的性质。

如果客观知识的魔力效应,以及知识生产与运用的权力是对称或平等的,则不至于导致乡村教师的边缘地位。但问题是,在客观知识的魔力效应之下,乡村教师与“他者”存在知识生产机制的不对称。由于乡村教师和“他者”双方掌握知识的不对称或不平等性,两者在现代教育理论知识及其资源、技术与话语权等方面无法平起平坐,相互对话。结果两者的关系由知性关系演变为“中心”与“边缘”的权力关系,并且这种关系具有了“压迫”与“被压迫”的性质。因为,他们与城市教师相比,其发展的基础设施、信息系统、物质条件与人际网络就是不平等的。还有,我们一味地追求所谓的教师专业化标准,殊不知,与城市教师相比,农村教师在追求专业化的过程中所面临的种种困境,如农村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资源明显弱势,农村教师专业化团队不稳定,农村教师的专业化专门理论欠缺,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制约,及城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权力不公,等等[1]

当城市教师都能用网络共享世界时,许多乡村教师不仅没有上网的条件,还要在参加县教育局培训与家庭访问中,奔走乡里,受尽泥潭之累、风霜之苦。即使部分农村地区有网络条件,也没有时间上网。因为,他们消耗了大量的时间、精力与能量往返于城乡的旅途,去参加培训、接受新知识的洗礼,就连参加培训、复习培训内容的时间都十分紧张。用王勃的诗句“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来形容农村教师恰如其分,他们勤奋忙碌甚至劳苦奔波,其目的在于赶超现代教师的专业化标准。但仔细分析,他们越是这样“积极”与“勤奋”,他们的精神与灵魂深处,就越沉淀那些僵死不变和死气沉沉的客观主义谓之真理的东西,就越使其灵魂逃离身体,就越使其理性与世界分割,他们也因此越来越“异化”,越来越边缘,越来越孤独。

[1] 王勇鹏.论农村教师专业化的艰难性[J].大学教育科学,2011(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