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生产型知识集群的分工孵化机制

生产型知识集群的分工孵化机制

时间:2022-06-1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三、生产型知识集群的分工孵化机制生产型知识集群的主导价值链是制造活动,因此由分工协作所构成的柔性专业化网络是该类集群最重要的特征。杨格认为市场的大小不但由人口规模,而且由有效购买力决定,而购买力由生产率决定,但生产率又依赖于分工水平,这意味着一个动态机制产生了某种良性循环,使分工水平和市场大小不断增加。

三、生产型知识集群的分工孵化机制

生产型知识集群的主导价值链是制造活动,因此由分工协作所构成的柔性专业化网络是该类集群最重要的特征。所谓专业化即是指生产活动存在分工,亚当·斯密早在19世纪就指出劳动生产力的最大增进,以及运用劳动时所表现的更大的熟练、技术和判断力,似乎都是分工的结果,而分工又受到市场范围的限制。英国学者杨格(A.Young)继承和发展这一思想,其发表的文章“收益递增与经济进入”被认为是代表20世纪以来分工问题的最高成就。他提出的命题,后人称为“杨格定律”,包括三部分的思想:一是递增报酬的实现依赖于劳动分工的演进。二是不但市场的大小决定了分工的程度,而且市场大小也由分工程度所制约。三是需求和供给是分工的两个侧面。杨格认为市场的大小不但由人口规模,而且由有效购买力决定,而购买力由生产率决定,但生产率又依赖于分工水平,这意味着一个动态机制产生了某种良性循环,使分工水平和市场大小不断增加。

在集群的生产网络中,分工并非发生在企业内部,而是产生于企业之间,这主要源于两个方面的原因。

(1)全球市场需求的多样性和不可预测性不断增加,技术的变化日新月异,产品的生命周期大大缩短,单个企业即使是大型跨国公司也无法囊括所有的生产链环节,而且非核心的价值链环节越多则企业的刚性越大,企业的灵活性大大降低,对外界变化的迅速反应能力变得迟缓。因此集群区外或区内的跨国公司将某些零部件或生产环节外包给集群内供应商企业可获取分工以及灵活性的优势。

(2)集群区内的企业形成了空间上的集聚,企业经济活动根植于地方社会网络之中,彼此拥有良好的信任与合作基础,地方社会网络还节省了企业搜索市场信息的时间和费用,有利于提高交易频率并节约交易成本。市场交易成本的降低促进了分工发生于企业之间而非企业内部。因此,生产型知识集群具有柔性专业化的生产特点。

正是生产活动柔性专业化的特点促进了集群区内新企业的孵化与诞生。美国区域经济学家Edgar Malone Hoover(1991)曾生动的描绘这一过程:“设有一家小厂,生产女外套。生产过程包括很多独立操作的工序,例如,剪裁和纽扣眼镶边等等。坐在大批量生产时,又开纽扣眼专用设备,既快又省,但它象征着一笔相当可观的投资。该外套厂家不会感到投资购买这类机器划得来,因为他无力使它全时运转;开纽扣眼,他只得多用人力,慢且不说,工资成本还很高。但如果设厂于企业集群之中,一起开业的还有很多其他服装厂家,各厂家都有开纽扣眼这道工序,此时,开纽扣眼的总需求,也许至少还可以保持一台开纽扣眼专用机器转个不停,这样,就可以有一家专营纽扣眼业务的独立公司脱颖而出,加入到该小企业集群中来。各服装厂家都把那项业务包给该专业公司,这于有关各方面都有利,其中包括最终消费者,他可以按较低价格买到外套了。”

仇保兴(1999)指出由于分工本身是效率比较和竞争合作的结果,人们自然会从事自己效率较高的资本投资和劳动投入,于是在原先的专业企业集群内会分化出更细的专业化分工企业。加上竞争造成的信息放大效应,分工在没有外界超经济强制的约束下,其本身有种自发地不断提高分工度的惯性。用数学语言来描述就是分工度f的变化率正比于分工度自身。其微分方程为:df/dt=kf,其中k为比例常数。微分方程的解为f=ekt+c。当企业集群其他经济参数不变时,分工度是时间的指数函数,它描述了企业集群在分工演化过程,自我繁殖的过程,而这一过程中,新的企业不断诞生。

基于上述分析,生产型知识集群中,跨国公司间接或直接的参与带动了本地市场的形成,由于跨国公司全球化的经营,因此它们为集群内的制造企业不仅提供了区内的市场,而且更多的是区外或海外的市场,市场容量的扩大促进了分工的演化,而跨国公司当地结网的过程使集群中的企业间交易成本不断降低,这又进一步促进了分工的深化,分工度的提高促进了生产效率的提升,因此集群的产品竞争力不断加强,而这反过来会不断促进集群的出口增加以及市场容量与规模的扩大,其结果形成动态的良性循环,如图5-3所示。因此跨国公司为集群提供的全球化联系相对小企业集群而言,为新企业的孵化注入了更多的市场空间。

图5-3 生产型知识集群的分工孵化机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