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分工协作机制

分工协作机制

时间:2022-06-1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3.2.2 分工协作机制分工协作机制是指工业园区系统在运行过程中所形成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各种关系。分工与专业化间接的经济性表现在促进了迂回生产方式和投资方式的发展,分工和专业化使得技术创新相对容易。信任被认为是防范机会主义行为最为有效的机制。

3.2.2 分工协作机制

分工协作机制是指工业园区系统在运行过程中所形成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各种关系。工业园区发展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区域经济,其发展动力一定程度上来源于园区内外的分工协作体系,以及由此推动的各种创新

对分工的讨论最早可溯及到亚当·斯密,他在《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中指出,劳动是创造财富之源,“分工受市场范围的限制”,分工提高了人力资本,促进了技术创新,是产生报酬递增的根源。后来斯蒂格勒(Stigler,1951)进一步加以发挥,认为一个企业的经济活动包含许多职能,分工或专业化过程就是企业的职能不断分离,由其他专业化的企业专门承担这些职能的过程。只有当对某一产品或服务的需求随着市场范围的扩大增长到一定程度时,专业化的生产才能实现和存在。杨格(Allyn Young,2002)认为,劳动分工最大的特点是所谓的迂回生产方式,就是在初始生产要素和最终消费之间插入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的生产工具、半成品、知识的专业生产部门,从而使分工越来越精细,使一组复杂的生产过程转化为相继完成的简单过程。生产过程越是迂回化,产业链就越长,附加值就越大,知识资本和人力资本投入也就越大,各种作为中间投入的生产者服务也就越重要。

分工和专业化的经济性(或者说带来的利益),有直接的经济性和间接的经济性两种。直接的经济性体现在:分工和专业化使得劳动者将其生产活动集中在较少的操作上,因而能较快地提高生产的熟练程度,也即提高劳动生产率。正如斯密所说:“分工实施的结果,各劳动者的业务,既然终身局限于一种单纯操作,当然能够提高自己的熟练程度”(16)。分工与专业化间接的经济性表现在促进了迂回生产方式和投资方式的发展,分工和专业化使得技术创新相对容易。当分工使各自取得独立性时,创新企业越来越专业化,因而彼此的往来性和对直接组织的服务需求也就增大,并形成一种相互供求的依存网络。正如杨小凯(1998)所指出的,市场是一个网络,具有网络效应。网络效应是指这样一种经济现象,一个各部分互相依赖的经济系统中系统的效率不但与个别人的效率有关,而且与参加网络的人数相关,网络中每个人的决策依赖于他对其他人是否参加网络的预期。一个人在其他所有人都选择自给自足时是无法专业化的,因为他卖不出他的专业化产品,也无法买到他所需要的其他专业化产品。

同时,协作意味着生产的联合投入,但经济学的逻辑表明,合作性投入具有偷懒的激励,因而企业合作关系的维系则要取决于对合作中的“机会主义倾向”的有效防范。信任被认为是防范机会主义行为最为有效的机制。信任是一种对他人行为的心理预期,即相信协作团队中的其他成员都有为团队目标而贡献自己努力的积极愿望,从而减少对合作伙伴的机会主义行为的担忧。诺思对非正式制度功能的考察以及麦克尼尔(Macneil,1974)与威廉姆森(Williamson,1979,1985)对关系性合约的研究都高度认可信任在交易过程中的作用;为交易双方提供稳定预期,节约交易成本并限制机会主义行为,从而保证经济交换的持续进行。Mcallister (1995)将信任分为基于认知的信任(cognition-based trust)和基于情感的信任(affect-based trust)。基于认知的信任是指通过感知和分析伙伴的个人特征、实现表现和所处环境而做出的可靠性和可依赖性的确认;基于情感的信任则认为,感情联系才是信任关系的内在特征,作为感情投资的对伙伴的真诚关心与关怀是肯定会得到回报的。基于认知的信任对伙伴实施基于控制的监督(control-based monitoring),并采取防范措施(defensive behavior),以便能对伙伴的“背叛”行为做出及时反应;基于情感的信任则对伙伴进行基于帮助的观察(need-based monitoring),当伙伴需要时尽自己的帮助义务(citizenship behavior)。显然,监督和防范会引起交易费用,而对伙伴的有效帮助则能增强合作的绩效。但是,无论是认知的形成还是情感的培育,都要通过团队成员之间的相互交往。交往的历史越长、次数越频繁,所获得的信息量也越大,既为充分认识对方和情感培育提供了时间与机会,也展示了信任形成的历程。从而可得出这样的认识,信任的培育实质上是一个信息采集与处理的过程。

信任降低了交易费用,促进了企业间的协作,协作关系反过来又促进了信任,进一步降低交易费用。因为网络组织中的各个企业比网络外的企业相互依赖性更强,交往更多,信任关系更容易强化。根据信任与协作的关系,我们可以构造一个概念模型,用以描述信任与协作的内在机理(如图3-7):

图3-7 园区发展中的协作模型

经济活动增加了人们之间的经济互动,随着互动次数的增加,经济关系中衍生出社会关系和社会活动。与此同时,社会活动本身就是互动的原因之一,人们在寻找经济交易对象时,具有社会关系的成员往往是首选目标。通过经济交往与社会交往,人们从累积的感性认识得出对伙伴的基本评价。正是基于这种认识和情感,他采取相应的行为,当伙伴对此做出响应时,他们之间的合作就发生了。协作成员在合作中所采取的行为是混成的,既愿帮助伙伴又不想失去控制,既采取帮助行为又留有防范措施,孰多孰少取决于情感因素在其中分量的大小。情感既直接来源于相互交往之中,又要得到理性判断的支持。合作次数越多,相信情感而不依赖于对伙伴行为的再度审视的倾向也越强。协作成员的合作是一个螺旋式上升过程,即随着“共同活动—相互交往—合作—共同活动”循环的持续,合作绩效将逐渐提高。这是因为合作的发展将逐渐增强团队成员的情感联结,主动帮助伙伴越来越成为合作中的主要行为方式,由于伴随有交易费用的对伙伴的监督与防范性行为的比重下降,合作绩效即呈现上升趋势。

总之,园区发展中的分工协作机制有效地维护了园区的整体运行,这种既分工又协作的关系表现出来的是园区企业合作与竞争共存、竞争支持合作的网络型经济组织结构,从而保障了生产效率和生产有效性的“同向”提高,有效地化解了“功能悖论”。园区发展正是通过竞争与合作实现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整体功能的不断增强,最终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