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朴泰俊带来的“刺激”

朴泰俊带来的“刺激”

时间:2022-01-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主流程的基建面积有三万多平方米,加上辅助设施共计四万平方米。当时日本从1450至2400毫米的不同规格的热轧生产线轧机就有十五六套,仅有中国一座省会城市规模大小的比利时就有六套热带轧机,而中国却只有武钢一套1700毫米的热带轧机。

如果你有机会到首钢京唐公司参观,就会在热轧南路见到一座规模庞大、气势宏伟的巨型厂房。这就是2250毫米热轧薄板生产线车间。

这条现代化的热轧薄板生产线,年产轧钢五百五十万吨。主流程的基建面积有三万多平方米,加上辅助设施共计四万平方米。要建设如此巨型的厂房,首先遇到地基是否稳固的问题。

说到首钢热轧项目的发展史,就不能不提到一位大名鼎鼎的特殊人物。

20世纪80年代的一天,一位特殊客人来到了首钢参观。

他就是大名鼎鼎的韩国浦项制铁所所长朴泰俊。

他是慕名而来的。当时首钢承包制的经验红遍全国,不仅国内取经者趋之若鹜,就连外国友人也纷至沓来。

从1984年到1990年短短的六年间,就有来自近百个国家和地区的两万零二百六十三名外宾参观了首钢。其中就包括美国驻华大使伍德科克,前南斯拉夫联邦执行委员会副主席米亚特·舒科维奇,美国L.T.V钢铁公司总裁奥柯鲁斯特,日本新日铁株式会社副社长户田健三,荷兰共产党主席艾丽·伊瑟鲍德,蒙古人民呼拉尔主席团主席彭萨勒玛·奥其尔巴特,保加利亚共产党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格里沙·非利波夫,法国参议院外交、国防和武装力量委员会主席让·勒卡尼埃等政界、军界和商界要人。

时任前苏联部长会议副主席阿尔希波夫,在钢铁方面是个老内行,在20世纪50年代曾经担任驻华专家组的负责人。他1986年3月来到首钢参观,当得知首钢原有的三座三十吨小转炉设计能力每年产钢只有六十万吨,现在已经达到二百一十万吨的时候,感慨系之:“这是当年我批准的项目之一,没想到你们用老设备打出了新水平,实际生产能力已经是设计能力的一倍,真是不可思议,不可思议!”

朴泰俊得到的是什么印象呢?

他一连转了几个车间,看到首钢这个以承包制改革闻名全中国的大型钢铁企业的产品,居然还都是传统的“面条”和“腰带”,不客气地提醒说:“虽然你们的承包制改革使企业取得了很快的发展,但是非常遗憾的是,你们只能生产棒材和线材,没有板材!一个钢铁企业如果没有板材,即使改革的成果再大,也不能称之为现代化的钢铁企业!”

这句话对时任首钢党委书记的周冠五刺激很大。

朴泰俊直截了当地点到了首钢的软肋,首钢着急了!

于是,从1970年开始,首钢就积极启动现代化板材生产线建设项目,薄板轧机规格也不断攀升,先是1700毫米,后来是2050毫米,再后来是2160毫米。

最引人瞩目的是在1993年,首钢正式启动2160毫米热轧薄板生产线项目建设,并成立了专门的筹备组,先后从冷轧厂、型材厂、中首公司抽调了六十多人,从基建、机械设备、电气自动化等方面开始了全方位的准备工作,并与美国GE公司签订了热带轧机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供货承包合同。因为当时首钢没有足够的设计能力,就把曾经在全世界设计过五百多台套热轧设备的美国麦斯塔工程设计公司的技术买过来,成立了首钢麦斯塔设计公司。还专门引进了工程技术专家冯振亚,成立了专家办公室,集结了部分国内热轧工艺专家和能手,其中就包括在武钢当过技术科长的杨耿、在宝钢当过2050毫米热轧厂第一任厂长的包启云和来自攀钢的林健春、周玉生等。

冯振亚,1954年毕业于北京钢铁学院压力加工系轧钢专业,毕业后分配到鞍钢黑色冶金设计院工作。他曾经参与过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中的鞍钢战后恢复重点工程,其后又转战到位于祖国大西南四川金沙江深山峡谷中的攀钢,投身1450毫米热带轧机工程项目的设计工作。20世纪70年代,他还参与了武钢从日本引进的1700毫米热轧生产线轧机的谈判、施工、调试、投产的全部过程。80年代初,他作为宝钢的轧钢总设计师,负责了从德国引进的2050毫米热轧生产线轧机的设备引进谈判、合作设计、安装调试和投产运行工作。期间,他先后到日本、东德、西德、法国、比利时、荷兰等国进行过考察。当时日本从1450至2400毫米的不同规格的热轧生产线轧机就有十五六套,仅有中国一座省会城市规模大小的比利时就有六套热带轧机,而中国却只有武钢一套1700毫米的热带轧机。

1994年,首钢2160毫米热轧项目通过了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和冶金部基建局联合组织的专家论证。年底,引进了十七项有关设备,占引进设备总造价的百分之六十一点三,完成了设备毛坯一万吨,总投入约一百零二亿人民币

这在当时可是个天文数字啊!

由于投资过大,最终该项目被迫再次搁浅。

首钢人的第三次热轧板材之梦仍然没能实现。

三起三落!真正的三起三落啊!

但是,首钢人的梦想并没有泯灭。

直到十二年后的2006年,首钢才终于在迁钢实现了2160毫米热轧薄板生产线的投产成功。

从1970年到2006年,整整三十六年的时间,首钢人经过艰辛的努力终于把梦想变成了现实。

首钢人在曹妃甸继续前进。

按照整体规划,首钢京唐公司将建设一套2250毫米、1580毫米热连轧机组及相应的一套2230毫米、1700毫米、1550毫米酸洗—冷轧联合机组,使首钢人又从“2160”向“2250”现代化目标迈进一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